中國企業面對走向國際化的機會,對比於改革開放初期,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已有札實的根基。但當面對世界,企業管理的問題及文化氣候,與國際間存在一道裂縫。問題在於,企業的管理模式,內地文化氣候,教育水平,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繫。
在企業的管理模式下,中國企業傾向於以家庭為核心的政治,集中於將事業傳承於子缽,建立一個家族管治的模式。而誘發出的問題,便是傾向於權力主導的問題解決方法。相較於歐美,在管治的模式上,以法制處理公司存在的問題,對於公眾的負責變相於法制的監管來承擔。對於中國傳統企業,管理層沒有需負責的層面,他只需為利潤負責,以及公司營運負責,而缺少對公眾負責的誘因,這亦是公司管理層面核心價值不同。
這種管理方式歸咎於文化上的差異。正正存在著文化上對法制的認知,對人事的認知,思維的方法等不同,對公眾的負責及對企業的監管亦有所不同。因此,需就著文化上的差異建立一個有別於西方的監管架構,才能有效抑止問題的發生。長遠而言,教育是治本的方法。
在經濟的問題上,由於現時全球經濟下滑,整體對貨品的需求有嚴重的影響。這種需求對中國企業做成一定打擊,縱然中國實施一系列拉動內需的政策,如家電下鄉,但只是將屯積已久的過時產品獲得一個管道送出,沒有使整體對中國產品有著需求的刺激,長遠而言,中國企業還需面對全球經濟放緩的危機。
因此,作為一間中國企業,全球經濟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這由於全球需求下降,企業的出口數值因而下降,使中國企業沒有可持續營運的資金,導致原材料及生產物料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在傳統中國對金錢運用概念,著重於儲蓄,加上收入顯著下降及大量民工失業,消費便失去支持。
對於這個現象,作為中國企業,可實行減薪或增加工時對抗現時來臨的衝擊。除此之外擴展業務,如服務性行業,或投身金融性或旅遊,仍然是甚且競爭力。所以,在面對一浪接一浪的危機,將企業轉營,才可將危機化作機會。
問題:比較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文化,以及對工商管理的意義和影响。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