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拉(德軍)的侵略(1936-1939)的問題

2009-11-28 4:27 am
德軍在1936-39 年間侵略過什麼地方?

各國(USA,USSR,britain& france, small nations,JAPAN ,Italy)對他的侵略有什麼意見?態度?

盡量答,最好有resources (cartoon figures,文字,網站 等)

回答 (2)

2009-11-29 10:16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0911270128313873381790.jpg
希特拉(德軍)的侵略(1936-1939)的問題

樓主所需要之資料,在下已概括陳述於下列時間表中,不知是否
用作project之用,也不清楚是哪年級,故選了較普遍網站以供參考,應該可應付一般課程http://www.fed.cuhk.edu.hk/history/resource.html
其他簡單內容或圖片可於〝維基〞或〝百度〞都可找到,詳情恕不在此交待。
1936.1.15 西班牙各左翼黨派組成人民陣線,共同反對右翼勢力。同年2月19日人民陣線上台執政。7月18日右翼軍人佛朗哥Franco起事反對第二共和國政府,西班牙內戰爆發,7月23日成立西班牙( 法西斯政府)。其後德意志、意大利出兵支持右派,蘇聯及歐洲各國反法西斯勢力則組成國際縱隊,支持左派。9月9日各國簽訂國際協定,規定各國不得干涉西班牙內戰。
1936.3.7 德意志派軍重新佔領萊因蘭。
1936.10.25 德意志與意大利訂立協定,形成柏林-羅馬軸心。同年11月25日德意志與日本簽訂《反共產國際公約》。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公約。至此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組成軸心國集團 。
1938.3.12 德意志策動奧地利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首領賽斯-英夸特Arthur Seyss-Inquart奪權。次日德意志併吞奧地利。
1938.9.12 德意志要求捷克斯洛伐克給予蘇台德蘭Sudetenland以自治權,引發九月危機。10月29日不列顛、法蘭西、德意志和意大利舉行慕尼黑會議,不列顛和法蘭西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30日四國訂立《慕尼黑協定》。10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將蘇台德蘭割予德意志,2日將特申割予波蘭。
1938.10.7 德意志策動斯洛伐克地區建立自治政府。同月11日又策動盧西尼亞Ruthenia地區建立自治政府。28日盧西尼亞改稱喀爾巴阡-烏克蘭Carpathian-Ukraine。11月2日德意志和意大利主持第一次維也納仲裁,規定將喀爾巴阡-烏克蘭南部劃歸匈牙利。1939.3.14 德意志促使喀爾巴阡-烏克蘭脫離捷克斯洛伐克,建立喀爾巴阡-烏克蘭政權。同月15日德意志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將捷克斯洛伐克分割為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Bohemia and Moravia保護領和斯洛伐克政權兩部分,史稱布拉格事件。16日匈牙利併吞喀爾巴阡-烏克蘭。
1939.3.22 不列顛與法蘭西結成互助軍事同盟,反對軸心國侵略,重新形成盟國陣營。
1939.3.23 德意志併吞立陶宛轄下之克萊佩達(即默麥爾)。
1939.5.22 德意志與意大利簽訂《德意友好同盟條約》,史稱《鋼鐵公約》。
1939.8.23 德意志與蘇聯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劃分在東北歐之勢力範圍。
1939.9.1 德意志發動閃電戰,入侵波蘭,併吞但澤,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同月3日不列顛和法蘭西對德意志宣而不戰,史稱「奇怪的戰爭」。17日蘇聯亦入侵波蘭,佔領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 29日德意志和蘇聯瓜分波蘭領土。30日波蘭亡,部分政府成員流亡海外,其後在不列顛組織流亡政府。

參考: I/E+me
2009-11-29 1:56 am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初期外交上的勝利
[編輯] 進軍萊茵蘭
1936年1月,希特勒已計劃在1937年指示德軍進駐萊茵河沿岸非軍事區,但在1935年時,法蘇兩國剛簽定法蘇互助條約對德國形成夾擊之勢;而義大利正忙於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無法顧及霍爾-賴伐爾協定所定的斯特雷薩陣線,希特勒將計劃提早1936年3月[25],另外1935年至1936年德國的經濟處於危機之中,故須有對外政策轉移焦點[26]。
[編輯] 干涉西班牙內戰

參見:西班牙內戰
1936年7月,佛朗哥請求德、義兩國援助西班牙國民軍,希特勒允諾並指示了三個主要的軍事行動干涉西班牙內戰。同月下旬,希特勒批准了Feuerzauber 行動,他調動20台三引擎Ju-52運輸機與6台護航機和85位德國飛行員搭上烏薩拉莫(Usaramo)號以及調派德國軍隊駐紮在西班牙及摩洛哥等地。9月下旬,希特勒又再次發動奧圖行動,運送了24台以上的輕坦克、高射炮及無線電設備。德國指揮官Alexander von Scheele更將Ju-52運輸機改造為轟炸機。[27]至同年10月前,已有大約600至800德國士兵在西班牙[27]希特勒最大一次也是最後的行動則是禿鷹軍團(Legion Condor)。最初在1936年11月,希特勒運送了3500人的軍隊參與戰鬥又提供92架戰機給西班牙國民軍[27],禿鷹軍團的行動直至1939年5月西班牙內戰結束,佛朗哥取得政權。
[編輯] 德奧合併


主條目:德奧合併
1938年初,希特勒鞏固了自己內部權力後,便準備對外實行長期性領土的擴張。奧地利總理庫爾特許士尼格迫於德國的壓力,在1937年2月12日於德國貝希特斯加登與希特勒會面,被迫開放對政黨的限制、給予完全的政黨自由並釋放被關的納粹黨員及讓他們參與政府,否則將採取軍事行動。許士尼格被迫答應並讓奧地利納粹黨領袖阿圖爾賽斯-英夸特等人加入內閣[28]。 許士尼格只剩以公民投票挽救危局,該公投投票年齡門檻設定為24歲以排除較贊同納粹的年輕人。3月10日,希特勒宣稱這是一場騙局且德國不會承認。3月11日,希特勒對許士尼格發佈最後通牒,無論有無回應,希特勒已命令軍隊準備進入奧地利。許士尼格最後向國外求援,但英法皆無任何動作,當天晚上他辭了總理一職。最初奧地利總統威廉米克拉斯拒絕任命賽斯-英夸特為新一任總理,但在維也納的納粹黨人開始攻佔且囚禁政府官員,米克拉斯僅得任命賽斯-英夸特為總理[29]。3月12日,德國軍隊跨越德奧邊界,同月14日成功進入維也納[30][31]。
[編輯] 併吞捷克斯洛伐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c/Bundesarchiv_Bild_183-R69173%2C_M%C3%BCnchener_Abkommen%2C_Staatschefs.jpg/180px-Bundesarchiv_Bild_183-R69173%2C_M%C3%BCnchener_Abkommen%2C_Staatschefs.jpg



圖片參考:http://hk.knowledge.yahoo.com/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英首相張伯倫、法總理達拉第、德元首希特勒與義總理墨索里尼在慕尼黑會議
在併吞奧地利成功後,希特勒對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32]。在1938年3月3日,英國駐德大使與希特勒會談表明英國主張以國際聯合開發非洲殖民地換取德國承諾不發動戰爭以擴張領土[33],但希特勒對於東歐德國人的「生存空間」比聯合開發更感興趣,並認為德國在一戰後所失去的非洲殖民地因回歸德國而非聯合開發,因而拒絕了英國的主張[34]。希特勒對於英國企圖以非洲領土強加德國在歐洲不利相當惱火。希特勒最後表明他寧可用20年等待前殖民地回歸而不同意英國換取和平的條件並終止了此次會議。[34][35] 1938年3月28、29日,希特勒在柏林密會了在蘇台德區的德裔政黨家鄉前線,同意Henlein以不被布拉格當局所實行的蘇台德區自治為理由換取德軍的侵略。1938年4月,Henlein向匈牙利外交部長表明,「不管捷克政府同意與否,他會一直提出更高的要求…他認為只有從事破壞行動才能使捷克政府加速垮台[36]。」有人認為,希特勒不覺得蘇台德區的議題有什麼重要性,只是為了有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藉口[37] 希特勒計劃在捷克邊境建築大量軍事建物,鼓動蘇台德人暴動,最後以家鄉前線與捷克當局的糾紛作為侵略理由,以快速數天內的軍事行動在其他國家介入前取得捷克斯洛伐克[38],希特勒盡可能在秋收建立好被稱為西牆在萊茵蘭的防衛工事,而將侵略行動選定在1938年9月底或10月初[39]。 1938年4月,希特勒命令國防軍最高統帥部開始謀劃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方案。
1938年9月,英國、法國、德國與義大利在德國慕尼黑簽定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領土蘇台德區給德國的《慕尼黑協定》。1939年3月15日,德國撕毀《慕尼黑協定》,進軍並侵佔捷克斯洛伐克。
[編輯] 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1938年3月12日,第三帝國吞併奧地利;為避免蘇聯捲入戰爭,導致德國兩線作戰,希特勒邀請史達林會晤,並於同年8月23日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45: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27000051KK0128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