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瀕臨絕種的動物,我們應如何拯救牠們? (快!20點)

2009-11-28 3:23 am
面對瀕臨絕種的動物,我們應如何拯救牠們?
(請給5個例子)

請不要重複此問題回答者的答案!!!

回答 (3)

2009-11-28 3:45 am
✔ 最佳答案
1. 砍伐森林會減少一些動物作為休息、居住及覓食的場所。 因此森林的砍伐必須要管制,另外我們也要在生活方面減少對樹木的需求,如節省使用紙張,循環再造和善用紙張。 電子書、電子咭可以用來代替紙張產品


2. 不好好保護瀕臨絕種,生態會失去平衡,例如:火紅蟻…就是因為原本吃他的動物食蟻獸或穿山甲,遭到人類的濫捕濫殺,使得牠們沒有了天敵後大量繁殖,造成環境的大浩劫影響其它動、植物及人類生長的環境。

3. 設 立 酬 賞 制 度 , 已 登 記 線 人 若 向漁農自然護理署 提 供 可 靠 線 報 , 達 致 違 例 者 被 定 罪 或 成 功 檢 獲 瀕 危 物 種 , 即 可 獲 現 金 酬 賞 。


4. 造成生物瀕臨絕種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的, 所以人類在這方面應該提高警惕。我們不應該污染自然生態。我們不應破壞它,而是要保護它。


5. 我們要做好環境保護的工作,因為開發與污染以及人類的捕殺使得很多動、植物失去了他們原本居 住的環境,而被迫遷移、死亡,再來就是積極復育瀕臨絕種的生物的後代,將牠們生活的環境好好的保護,不讓遊客、獵人等…對這些生物造成傷害,還給牠們一個 完整的家,讓牠們的品種能夠在大自然好好生存。而且教育小朋友,每個生物都有對大自然不同的貢獻,就像食物鏈一樣,若是人類將牠們趕盡殺絕,那麼最終人類會因食物不足,以及生態的惡化,也走上絕種的路。


^^
2009-11-28 3:49 am
我們應該環保一些,例如:出街use環保袋,use fewer tissue
參考: 我
2009-11-28 3:27 am
什麼是瀕臨絕種生物?

面臨絕種危機的任何動物或植物便稱為瀕臨絕種生物

為什麼這些生物會瀕臨絕種?

迅速及廣泛的環境轉變,使很多生物難於適應,從而導致滅絕。以

下是一些導致生物面臨滅絕邊緣的因素:

生態破壞:

濫用土地
人口急速的增長和科技迅速的發展對自然生態引起的衝擊
交通幹線及堤壩的發展,使生物的居住環境日益縮細,加劇生態破壞。
有計劃或意外地引進外來物種到一個區域

~新引入的品種沒有自然敵人控制牠們的數目

~原居的生物不能對新引入的生物有所防避

污染:

很多環境污染主要是由人類的活動造成的。

環境污染不單會間接殺害人類,減低生活質素,更會殺害各種生物,以及毀滅地球。

殺蟲劑和殺草劑
積聚於泥土內
存留於環境內達數十年
污染河流、海洋及大氣層
污染食物
含有毒物質,如滴滴涕

份捕獵:

人類過份捕獵動物,用作商業用途:

大象 :象牙用來製作各式各樣的藝術品

大鯨魚 :魚油和魚肉有商業價值

非洲犀牛角 :牛角用來提煉中藥

亞洲黑熊 :膽汁用來製藥

海龜 :肉、油用作醫藥用途

皮製造皮革用品

殼製造各式各樣的手飾、藝術品

豹 :製造皮草“

紅木 :過份收集用來製造傢俱

老虎 :虎骨及其他部份用來製藥

世界十大瀕臨絕種生物:

亞洲黑熊
亞洲猩猩
非洲黑犀牛
巴西紅木
大熊貓
海龜
大鯨魚
大象
西伯利亞虎
委內瑞拉奧里諾科河鱷魚
為何要保護瀕臨絕種生物?

我們必須保護各種動植物,不單因它們能夠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可愛;更重要的是它們同樣有生存的權利,而很多瀕臨絕種生物更對環境及人類有鑑賞、生態、教育、歷史、及科學的價值。很多物種亦因具備一些獨特的特性或品質而在藥用或農業上佔一定的地位。若這些物種在地球上消失,便會產生骨牌效應,使生態系統失去平衡。

我們對人類生存的權利是肯定的,但其他同樣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的生物也同樣擁有這權利。

當一個物種在這個世界消失時,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受到影響。最終,人類就會自作自受。明顯地,為了保存各種生物及保護環境,我們應立刻停止破壞環境。否則,整個生態系統及人類將會更快地被摧毀。

保護香港瀕臨絕種生物

香港擁有約2500種植物,包括120種蘭花,當中有些更是本港獨有的:還有超過340種雀鳥,包括一些非常罕有及瀕臨絕種的;與及一些數目正不斷下降的哺乳動物,如果子狸、長尾彌猴和野豬等。雖然香港現時只存留很少真正的『自然』生境,但這些珍貴的野生生物依然能存活。

香港的野生保護

野生生物,無論是否瀕臨絕種,我們都有責任保護它們。香港保護野生生物的方法包括;

立法管制(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瀕危物種保護條例和郊野公園條例)
設立郊野公園
劃定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設立自然護理區(如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和米埔沼澤區)
教育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57: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27000051KK011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