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如何促進青少年的認知發展
(一)皮亞傑認知論的策略
1.運用具體運思的教學策略及材料(視覺學習刺激;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
2.提供學生探索假設性問題的機會
3.提供學生解決問題和有意義推理的機會
4.教學生概念而非事實,並使用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材料與觀念
(二)危果次基理論的策略
1.宏觀層面:讓青少年加速社會化
2.微觀層面:提供青少年語言文化的刺激環境
3.可能發展區:儘量提供教學與輔導,才能開發未曾出現之認知的發展
(三)社會認知論的策略
1. 儘量減少青少年之「想像的觀眾」及「個人的神話」二種思維方式(減少產生負面的社會認知)
2. 觀點取替:想像別人的個別觀點,並了解其思想與情感的能力
3.盡力去除青少年低層次的觀點取替能力,並代之以高層次的觀點取替能力(如社會與成規系統的觀點取替)
一、生理發展
青少年其正處於狂飆的階段,第二性徵的出現使男女在生理上漸有差異,青少年的自我特徵與自我觀念密切相關。
二、心理發展
(一)認知發展:青少年期是一個特殊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個體肩負著承先起後的責任。「承先」是指整合個體在幼兒期、兒童期所儲備的知識技 能,使之成為自己的一部份。「啟後」則是指利用這些整合過的知識與 技能來開創另一片新機,以便將來能獨立解決周遭的問題。個體的認 知能力在這個整合的契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皮亞傑(Piget)認 為青少年已發展至形式運思期,其特色是個體能運用抽象的、合於形 式邏輯的推理方法去思考解決問題。代表著個體的思維能力已臻於成 熟。但同時青少年的認知發展伴隨著強烈的自我中心現象,容易武斷 推斷。當實際的情況無法接納其構想時,易怨天尤人,憤世嫉俗。
(二)道德發展:依Kohlberg理論,青少年處於順從權威及法治觀念導向時期,在是非判斷上,已具有成人法治觀念之基礎。但卻因為反抗意識強烈又缺乏生活經驗,以致無法對道德情境作有效的判斷,處於似是而非的階段。
(三)情緒發展:青少年階段並非如我們想像無憂無慮,相反的他們體會到
多樣性的情緒,如:焦慮、窘迫、內疚、壓抑、與憤怒。喜怒無常及難以控制的情緒其實與生理成熟和心理不同調有關。缺乏安感,順其意則樂觀,反之則感到悲觀。在舊想法不敷使用,新信念尚未建立時,不愉快的情緒較多,因此造成情緒困擾,甚至引起犯罪行為。
(四)群性發展:心理社會學家艾瑞克遜(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強調青少年階段是發展團體認同的階段,到了青少年期,青少年與朋友的關係比父母更加密切,一言一行都受朋友影響,在同儕團體中他 們感受到被瞭解的接納、擴張了自我價值感,因此他們願意從朋友處獲得見解或知識,也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如此一來,青少年一方面想擺脫家庭的束縛,一方面更欲與其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他們獨特的次文化,來宣誓我們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