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kbu.edu.hk/~scm/aboutus/chi/expert_msfei-lihuang.html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黃霏莉 醫師
臨床部高級講師
擅長治療各種過敏性皮膚病如濕疹、面部皮炎及損容性皮膚病如痤瘡、黃褐斑、扁平疣、白癜風等,並擅長美容保健,矯正面色晦暗、粗糙、皺紋等給容貌帶來的損害。2000年被〝中國美容時尚報〞評為〝20世紀末影響中國美容業科技專家十五人〞之一。
診所資料:
http://www.hkbu.edu.hk/~scm/clinical/chi/info.html
香港浸會大學陳漢賢伉儷中醫專科診所暨臨床規範研究中心
更多資料〔PDF 格式〕
香港浸會大學尖沙咀中醫藥診所
更多資料〔PDF 格式〕
香港浸會大學港島第一中醫專科診所
更多資料〔PDF 格式〕
成報記者李啟發報道:
http://www.singpao.com/NewsArticle.aspx?NewsID=52424&Lang=tc
中藥治暗瘡一個月改善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300多名有暗瘡人士。發現部分病人向西醫求診時,因服用類固醇而引致皮膚敏感及頭暈。透過處方健脾胃的藥方、由面部導入中藥,或以針灸治療,大部分個案在一個月之內就可解決問題,期間須戒吃紅肉和甜品。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於04年3月至07年4月期間,為因有暗瘡而向中醫求診的315人作研究,年齡由12至52歲,當中八成(261人)是女性。他們發現部分病人向西醫求診時,因服用類固醇而引致皮膚敏感及頭暈。當中六成人都曾經向西醫求診,但未能根治。
求診西醫六成人未根治
研究發現,從315份病案中,共歸納出12個病例證型,如出現脾虛濕蘊,肝脾不和,脾胃不和,氣血兩虛及血瘀等問題,12個病例中,與脾胃相關的有七類,佔全部病例的58.3%,與脾氣虛相關的病例有五類,佔41.7%。
患者往往是脾胃本虛,或久病成虛,他們大多先看西醫,久治不愈才會向中醫求診;她估計,香港氣候多濕,濕易困脾,而且魚蝦海鮮食得多;同時,受西方飲食習慣的影響,喜飲冰水類凍飲,故脾胃易傷;另外,香港人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易肝鬱犯脾。
中醫藥學院高級講師黃霏莉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脾胃失和,生濕蘊熱,即脾胃為後天之本,負責人體飲食的消化、吸收和運輸。飲食不合適傷胃,思慮過多傷脾,四肢勞極傷脾,情緒不暢傷脾胃。均可致脾胃受納運化失常,生濕蘊熱,濕熱循陽明經上蒸於面而發痤瘡。至於脾虛不攝,皮脂泛溢,即脾有統攝體液的功能,脾虛不攝,則皮脂外溢,表現皮膚油膩,若阻塞毛孔,則形成粉刺。
食健胃藥須戒紅肉甜品
她補充,病人多數是因為脾胃不佳導致濕熱,令面部長出暗瘡,她表示,可以處方健脾胃的藥方、由面部導入中藥,或以針灸治療,大部分個案在一個月之內就可解決問題,期間須戒吃紅肉和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