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

2009-11-18 5:35 am
如何理解《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

回答 (5)

2009-11-20 2:36 pm
✔ 最佳答案
相信你是因為思考自由與自在所以探究虛實,從而研究色即是空
你最近三題是一個系列,我亦一系列地答
跟進: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9111400776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9111400785

之前說到了對各色相概念的執現,應該以何者為實,何者為虛,我說依照自己在何者有值得交待之對象來執,這種值得交待之對象,就是愛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不必說到什麼大宇宙宏觀的本體論下之同感知限制際遇原理

色即是空 , 意思是說 , 執念本身都是一種虛無
空即是色 , 意思是說 , 虛無這個概念本身都是一種執念

而真正的超越,是不執於不執本身,即沒有一定要執於不相信色相,也不須要執於相信色相, 既不迷信,也不迷不信,也不迷不迷不信..之完全自由的境界下,即根本不須要在意自己的行為是有執還是沒有執了,色和空還都不是無乜所謂

而值得執者,為之愛,即自己在執與不執都沒有所謂的境界下對某些東西的自在追求

其愛之物為何,即其業輪迴於何處
愛佛者,即超越愛,即脫離輪迴
愛無上智者,即入天道
愛情者,即入人道
愛功業者入阿修羅
愛物者入畜
愛貪者入鬼
愛仇者入地獄

人愛什麼,是自己的自由,即使去到那個空間,地獄好,餓鬼好,蛆蟲好,無論是如何艱苦,都有該空間生命值得奮鬥的事業,都有做好事的空間,去那裡都沒有什麼所謂,有福德者,入地獄都不會受苦的,就算受苦,也不一定有什麼所謂

人有自覺自由自主自在的愛 , 就有最大的力量 , 去成就生命的價值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觀自在菩薩喔!
參考: 我係NANKINGGUY
2009-11-28 6:32 pm
2009-11-27 12:32 am
色﹐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物質。 宇宙真空為萬物之母﹐天地日月星都是源於真空母體﹐都是生於真空﹐ 滅於真空﹐生生不息﹐永無了期。這些被真空所包含的形形色色的萬物﹐ 統稱為色。 色是真空演變生化出來的。是與空不同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顯的時候﹐ 人看得見﹐摸得﹐謂之有﹐隱的時候﹐看不見﹐摸不著﹐謂之無。但實 際上並不是無﹐而是隱於空﹐是另一種形式的有。比喻水﹐水就有不同的 表現形式﹐雨﹐雪﹐霜﹐霧﹐冰﹐都是水﹐波浪也是水﹐水蒸氣也是水﹐ 這些都是有形式的水﹐水蒸氣再擴散﹐與空合為一體﹐眼睛看不見了﹐只 看見空﹐但並不等於空中無水。即是說﹐空即是隱於空﹐色即是現於空。 妙有真空乃色之本﹐萬物生生滅滅永無了期。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 式。生是滅的開始﹐滅是生的開始﹐生生滅滅的一切是色﹐生色之本是真 空﹐空色一體。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009-11-21 7:25 pm
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乃出生三世諸佛的世上第一希有法門,一切如來由此經出,佛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當離戲論,應恭敬求學,了知實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展示的實義,是當一切菩薩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既能廣行無盡度生行願,亦同時覺知三世現象如幻不實,一切眾生的生死,與及所有自我的應化,皆是因果業力及無量大願顯現的現象,轉瞬即逝,絶不真實,故知覺寂而無染,不被帶動,心如虛空,永恆不動 (空),於隨順一切幻境,廣度無量如幻眾生期間,永恆觀破自我過去的五蘊,現在的五蘊,未來的五蘊,皆是刹那對境而生的幻象妄覺,心不執取,顯現一切眾生本然清淨知覺,與虛空同 (究竟涅槃)。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菩薩覺知:
「色受想行識 (五蘊) 亦復如是不異空」
自我三世的色受想行識(五蘊) 與清淨知覺(虛空) 本然一體不可分離(不異)

「空亦復如是不異色受想行識」
清淨知覺(虛空) 與三世自我的色受想行識(五蘊) 本然一體不可分離(不異)

染著(五蘊)塵勞,即背著清淨知覺。楞嚴經云:「背覺合塵即名凡夫」。
無染(五蘊)塵勞,即合著清淨知覺。楞嚴經云:「背塵合覺即名諸佛」。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此句乃是甚深的諸佛秘藏!)

圓滿得證般若波羅蜜的菩薩摩訶薩,祂們的
「色受想行識(五蘊),亦復如是即是空」
自我的色受想行識(五蘊)已顯現清淨平等不動的知覺(虛空)-諸佛菩薩安住寂滅大定

「空,亦復如是即是色受想行識(五蘊)」
清淨的虛空本體亦即是菩薩的色受想行識(五蘊),故菩薩能正遍知宇宙虛空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境的物質變化,一切眾生之生滅現象及一切眾生修行成佛的過程,得一切智。

金剛經云:「離一切相,行一切善法,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欲要詳細清晰了解心經全經實義及般若與十種波羅蜜的大乘妙義

請登入:佛教法音傳播中心
http://www.bddc.hk/audio_con_tudou_heart_01.php
參考: 佛教法音傳播中心 http://www.bddc.hk/audio_con_tudou_heart_01.php
2009-11-18 9:10 am
空與(有)色,是一體的兩面。

空與(有)色,是本體與現象的代名詞。

空與有,以一般人的看法,是截然的二分,即:空即完全沒有,有是實體的有。但事實上,這是因為我們的感官實在太有限了,所以沒有辦法真正明白空與有之間的奧妙,沒有辦法真正了解空與有的微妙機轉。

然而,再難把捉也必須把捉,因為整個佛法的重心即在空與(有)色;整個生命的大秘密也同時在空與有。

佛經講空,講有, 是眾生的分別執著,佛依眾生習性而說。

空有不二,空即是有,有即是空,這是空與有是當下融通,不要起分別想,也是理與事的圓融。當我們應用到佛法實際修行時,我們就能明白,空與有、得與失、黑與白、是與非、高與下、大與小等等,都是來自於心意識的分別。因為,當你已經是完整的「一」的時候,一即是一切,一切也即是一。
 


收錄日期: 2021-04-29 22:30: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17000051KK012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