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文台的介紹.......急!!!!!! 有20點!!!

2009-11-18 2:23 am
我要天文台的介紹,等於Microsoft Word的半個頁面!

回答 (2)

2009-11-27 2:38 am
✔ 最佳答案
理想

以科學保障大眾安全,建設美好社會,樹立世界模範


使命

提供實用和有效的氣象服務

就氣候、輻射、授時、地震、海洋和天文等領域提供優質服務

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

======================

服務承諾

本簡介旨在說明香港天文台承諾向市民提供的服務標準,並說明市民如對服務有任何意見或投訴,可採取甚麼行動。

香港天文台總部

香港天文台的理想、使命與信念

理想

以科學保障大眾安全,建設美好社會,樹立世界模範

使命
* 提供實用和有效的氣象服務
* 就氣候、輻射、授時、地震、海洋和天文等領域提供優質服務
* 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

信念
* 敬業樂業
用心盡意,樂在其中
* 本於仁愛
心繫社群,關懷同事
* 群策群力
多元合作,集思廣益
* 扎根科學
開明開放,求真求新
* 高瞻遠矚
靈活進取,早著先機

預報員密切分析及監測天氣發展。

海港氣象主任造訪一艘志願觀測船。

機場氣象所航空預報員負責編製航機所需的天氣資料。

服務範圍

天文台的天氣預測總部二十四小時工作,定時向報界、電台、電視台及其他有需要的通訊機構,提供天氣報告。按情況需要,天氣報告會包括熱帶氣旋警告、暴雨警告、雷暴警告、山泥傾瀉警告、火災危險警告、強烈季候風警告、寒冷及酷熱天氣警告和霜凍警告。此外,天文台亦發出紫外線指數報告,提供本港太陽紫外線強度的資料,以及讓市民認識紫外線對健康的潛在不良影響。

2009-11-26 18:39:41 補充:
市民亦可透過天文台的「打電話問天氣」服務(電話號碼:187 8200)及天文台網頁(http://www.hko.gov.hkhttp://www.weather.gov.hk),直接獲取上述資料。此外,市民透過「打電話問天氣」服務可索取各種氣象和地球物理資料及授時服務。天文台又為多間商業通訊和傳呼服務公司提供天氣資料,市民可透過不同電子媒介獲得這些資料。

2009-11-26 18:39:53 補充:
除了為市民提供天氣服務外,我們也為國際航空和船運界及運作上易受天氣影響的本地機構,例如公用電力公司、貨櫃碼頭及交通營運機構,提供特別的天氣服務。如果你的機構也在運作上易受天氣影響,歡迎與我們預先安排,在指定時間或當天氣轉壞至某個程度時,向你的機構提供所需意見。

2009-11-26 18:40:09 補充:
我們亦向公營部門及私人機構提供地球物理、氣候及海洋學的資料和諮詢服務。
我們亦進行全面的輻射監測工作,為市民提供本港環境輻射水平的資料。除了每天向報界發放環境伽馬輻射劑量率資料外,更在月報和年報詳細報導輻射測量的結果。

天文台的流動輻射測量站
天文台以銫原子鐘來維持本港的時間標準。透過互聯網、「打電話問天氣」服務(電話號碼:187 8200)及本地各電台,天文台為市民提供授時服務。此外,市民亦可經互聯網,利用天文台的時間伺服器(stdtime.gov.hk),以銫原子鐘為依據,校準私人電腦的時鐘。

2009-11-26 18:40:37 補充:
天文台的銫原子鐘是本港的時間標準

服務標準及目標
適時性

我們承諾向市民每小時最少發出天氣報告一次,報告本港各區最新氣溫,及當時正生效的任何天氣警告。我們致力在每小時的頭10分鐘內發出報告。

所有離港國際航機均獲提供合乎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標準的氣象文件。這些資料會依從航空公司的規定,在航機預定離港時間兩小時或更早之前供給航空公司。

2009-11-26 18:40:50 補充:
對於航海界,我們的目標是在預定廣播時間的十五分鐘或更早之前,向廣播電台發放天氣報告及警告。
準確性
我們承諾利用最先進的儀器及最新科技提供準確的天氣預報。香港天文台委任獨立調查公司進行的公眾意見調查顯示,一九九零年代初期市民認為天文台發出的天氣預測 74% 是準確的,近年這個數字上升至 80%左右。此外,約有70%的受訪者認為天文台現時的天氣預報較三、四年前更準確。

2009-11-26 18:41:11 補充:
對於我們為國際航空及船運界提供的特別天氣預測,超過90%的機師及船長認為預測準確或極之準確。我們會致力維持這個工作成績。
服務
所有電話查詢,我們都會細心聆聽,並且有禮貌地提供專業的解答。
所有書面查詢,我們都會在10日內給予臨時或詳盡的答覆。

我們與你的晤談,都會在整潔舒適的環境下進行,天文台職員會以友善、熱誠和專業的態度與你晤談。

2009-11-26 18:41:27 補充:
服務監察

我們委託一間獨立的市場研究公司,每年進行調查兩次,以了解市民對天文台發出之天氣預測的準確程度的觀感,調查結果每年公布。我們亦定期徵詢特別天氣預測用戶對預測準確程度的意見。

我們設立了一個用戶聯絡小組,以提供更正式的渠道,讓天文台與航空氣象服務的用戶直接溝通及交換意見。此外,我們亦成立了「天文台之友」,會員數目現已超過8000人。會員從公眾角度對天文台各項服務提出意見,有助我們了解用戶的實際需要,進一步改良服務質素。

航空氣象服務用戶聯絡小組會議

2009-11-26 18:41:48 補充:
公眾資料
我們在天文台附近的一幢商業大廈內開設了一個資源中心,方便市民索取資料及刊物。我們印備簡介單張,解釋天文台的服務和各類天氣警告。市民可往資源中心免費索取這些簡介單張,地址如下:
九龍彌敦道132號
美麗華大廈23樓2304 - 2309室
﹝電話:2926 8250﹞

2009-11-26 18:41:51 補充:
天文台的資源中心
市民亦可以郵寄方式或透過天文台網頁下載有關單張及資料,網址如下:
http://www.hko.gov.hk
http://www.weather.gov.hk
我們亦出版科學刊物、氣候摘要及市民感興趣的教育資料。這些刊物及資料大部分都可在資源中心取閱或經天文台網頁下載。
所有投訴都會盡快處理。如果你不滿意事情的處理方法,可去信香港天文台台長。

2009-11-26 18:42:23 補充:
位置

http://www.hko.gov.hk/abouthko/pledgec.htm
參考: www.hko.gov.hk
2009-11-22 6:06 am
香港設立一個氣象觀測台的構想,最初是由英國皇家學會於1879年提出。皇家學會認為香港的地理位置甚佳,“是研究氣象,尤其是颱風的理想地點”。事實上,隨著當時香港人口逐漸增加,颱風造成的破壞已廣受社會所關注。香港政府亦對皇家學會的建議表示歡迎。經過詳細的探討和研究後,皇家學會的建議最終在1882年獲接納。隨著第一任天文司﹝即首任天文台台長﹞杜伯克博士(Dr. Doberck)於1883年夏天抵港,香港天文台亦於同年創立。

天文台成立迄今已逾百年,部門的運作模式及服務範圍亦不斷與時並進,以滿足現代社會的期望和需求。其間天文台不斷引入先進科技,以配合業務發展。下表就天文台的發展歷程作一大事紀要:


1996 天文台在互聯網設立網頁。

成立「天文台之友」,加強市民和天文台的溝通及提高市民對天氣服務的認識。

1997 將地震站網擴展至8個台站,並以數字式信號傳送。

1998 提供互動形式的資料查詢系統﹝IES﹞服務。

天文台的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TDWR﹞投入運作,每分鐘探測風切變及湍流,向航機發出有關警告。

推出四天天氣預報服務。

在1998年7月航空氣象服務從舊啟德機場遷移至赤角新的香港國際機場。

1999 天文台在大帽山裝置的新天氣雷達系統正式啟用。新系統提供高分辨率雷達數據,能更有效地監測惡劣天氣系統。

天文台添置了一部超級電腦,用作運行一套高分辨率天氣預報數值模式﹝業務區域譜模式﹞,以加強預測暴雨的能力。

開始發出寒冷天氣警告。

開始提供紫外線指數。

2000 開設了一所位於天文台附近一幢商業大廈內的資源中心,方便市民索取資料及刊物。

天文台添置了一套高效能伺服器叢集,以提高氣象數據處理的能力。

推出五天天氣預報服務。

開始發出酷熱天氣警告。

2001 天文台增強網站服務,提供文字版及有聲網頁,讓視障人士更容易獲得天氣資訊。此外,天文台亦推出網站的「無線應用系統規約」(WAP)版本,供流動電話用戶使用。

天文台裝置了一套衛星接收系統,以接收由極地軌道衛星發放的高分辨率衛星雲圖。

香港首個氣象浮標開始運作。

天文台位於長洲的最後一個信號站關閉,標誌著利用懸掛風球傳遞風暴信息的時代的終結。

向公眾發布每年降雨量和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數目的預測。

2002 由世界氣象組織主辦,香港天文台開發和管理的「世界天氣信息服務」網站正式運作。這個是世界上首個涵蓋全球各大城市官方天氣預報的網站。

天文台在赤角裝置了世界上首台用於機場天氣預警的激光雷達。

天文台獲頒授ISO9001:2000認證,以認可天文台所提供國際航空氣象服務的質素。天文台是亞太區第一批獲得ISO認證的航空氣象服務單位之一。

2003 首次成功接收到從商業航機上電腦傳送來的自動天氣報告。

天文台更新了臨近天氣預報系統的電腦。新電腦可以處理更多的實時天氣資料,運行更先進的演算法,以改良預報產品。

天文台網站嚮應香港政府資訊政策,採用了「統一的外觀與風格」設計為網站更新外觀。

提供「可擴充標示語言」天氣資料的服務。

推出七天天氣預報服務。

2004 全東南亞首套自動高空探測系統正式啟用。

推出「個人數碼助理」網站。

開始向國際度量衡局提供天文台的原子鐘時數據,參與訂定協調世界時。

以東道主的身份協辦世界氣象組織第二區域協會(亞洲)第十三次屆會。

成為亞洲第一個氣象部門接收和向全世界發送從商業航機上自動傳來的天氣報告。

首次為香港奧運滑浪風帆代表隊提供了比賽場地天氣預報服務及技術支援。

天文台發表香港21世紀氣溫評估資料。

2005 天文台與廣東省氣象局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合作建成閃電定位網絡,並推出閃電位置資訊服務。

天文台發表香港未來百年雨量評估。

天文台代表世界氣象組織參與建立印度洋海嘯警報系統及協助巴基斯坦大地震災後復原。

天文台開發的世界上首個激光風切變預警系統在香港國際機場正式業務運作,為升降的航機提供風切變警報服務。

香港天文台受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委託開發和管理的兩個網站,即「世界天氣信息服務」和「惡劣天氣信息中心」開始業務運作,正式成為世界氣象組織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天文台開始接收中國的風雲-2號系列與日本的「多功能輸送衛星」發放的地球同步衛星圖像。

天文台在中西區的香港公園建立了一個自動氣象站,展開了「一區一站」計劃,目標是全港18區每區最少 有一個量度氣溫的自動站。

2008 天文台在其網站推出首個香港分區氣溫預報。

天文台於西貢滘西洲設立本港第二個太陽輻射監測站,與漸受鄰近建築影響的京士柏太陽輻射站互補。

天文台推出機場雷暴和閃電預警服務。

天文台為首次在香港舉行的奧運及殘奧馬術比賽提供指定地點及定時天氣預報。

天文台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發表香港至21世紀末氣溫評估資料。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47: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17000051KK008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