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體會及應用:「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
請問:如何體會及應用:「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
回答 (8)
阿彌陀佛~
什麼風把微老給吹來啦~
真是蓬篳生輝,頻添光釆~
足感恩~
2009-11-16 19:40:39 補充:
哈~~哈~~微老客氣啦~
佛版中誰人不知微老是最~~最~~謙卑滴呀!!
微不足道~~不足道也~哈~哈~
我慢山高,不留法水~
末學慢心特重~~
要多多向您老人家學習學習~
2009-11-16 21:08:25 補充:
誰不知微老是佛版中--和藹!!可親!!没距離~的專家~
微老~在佛版中都子孫滿堂了
還需要多認末學當小孩嗎??
哈~~哈~~
阿彌陀佛題主法安..末學初學者,剛學會打字,很多不懂,不求獲選,只求看我一眼,看完丟進垃圾桶不要採納,因為?跟某位朋友學了一些基礎佛學。初試啼聲。
先引述一小段壇經裡的句子。
一切無有真 不以見於真 若見於真者 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 離假即心真 自心不離假 無真何處真
有情即解動 無情即不動 若修不動行 同無情不動
若覓真不動 動上有不動 不動是不動 無情無佛種
能善分別相 第一義不動 但作如此見 即是真如用
報諸學道人 努力須用意 莫於大乘門 卻執生死智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1.若論正邪二法,豈不仁者心動。
所謂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淨至無餘。
為何此說,因為俱不用,方清淨無餘。
也所以起心問正邪,即是妄處,心尚有正邪二法分別。
何不直取---純一直心。
2. 在世出世入,法性宛然。言法無常,言法有常,尚有落二邊味。未審無常與常,是正邪與?
故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3.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不離無染是無念無住。
引申為
不應住正法而生心,不應住非法而生心,
正法尚捨,何況非法。
捨離故無沾粘。
4.言心與法,似有內外分別,應於諸境上心不染。
故淨名經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
5.於法而言,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雖是真度,亦實無可度。
故須在邪正,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但作如此見,即是真如用。
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心行處滅也。
6.心正不正,何來無心通。
問曰:「正法眼藏,傳付何人?」
師曰:「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7.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 因示一偈曰: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8.末學隨便亂答,不懂禪宗,卻經常看六祖壇經裡的偈,末學沒讀書識字不多,學學樣子看看就好,
9.取稱號無諍就是希望一切和諧,若真修佛人?不見他人過。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圓融無諍。水月空華,寂光琉璃,本自清靜,淨土穢土,凡聖居土。
10..初試啼聲的無諍,一點微不足道文字供您參考,
2009-11-16 09:54:14 補充:
也可說平等是功,不離自性是德,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萬法是心起,心念重於一切。
兀兀不修善
修先天道 雖然 有時候感覺很疲勞
心中不要想 我做善是看有什麼福報
善有善報
還是落入因果之中
兀兀 或作矻矻
現在這兩個兀兀
有時候寫這兩個矻矻
再看辭海
矻矻 勞極貌
矻矻就是感覺很疲勞
叫做矻矻
行德做善//無所住 默默地做
不會去想福德
不會著相 也不會著空
因為著空的人//自然而然會顯露於相
所以上德的人順任自然
做善好比釋迦佛祖說
天下父母皆我父母
天下子女皆我子女
你行善的時候//對我們年紀還大的人
當成我們的父母應當供養
若比我們年少的//當成我們的兒女
應當要去幫助他
不是說只想福報去行善
你若求福報而行善//有所住的心來說
這都沒有用
所以學道絕對//不能有這種要回向福報 有福報嘛做善有福報嘛
假使若付出的才是功德啦
所以修真錄才說
奉獻付出是功德
施捨獲得是福報
你若是奉獻和付出//這就是造功德了
若施捨和獲得這是福報而已
所以一個人大家都說要消業
若要消業就要功德才能消業
若是福報不能消業
騰騰不造惡
騰騰,
跳躍奔馳之意
像孔子周遊列國
學道的人在世間 四處奔走講道
不要被名利 埋沒良心 去造惡業
不要去造惡因//受這個惡果
所以君子的人//他會敬畏 會怕
怕去受到惡報
寂寂斷見聞
心要放清淨 才不會生起妄念
無起滅就是//沒有生滅 叫做寂
寂就是不生不滅
金剛經//惠能六祖注解這段文
眼對色謂之見
耳對聲謂之聞
見聞是根
色聲是塵
色聲未對之時
我性常見常聞
未曾漸滅
色聲相對時
我性未嘗漸生
此是菩薩了悟真性
活活潑潑地洞然同於大虛
所以不曾生滅
凡夫即被妄心所覆
隨六塵轉即有生滅
故塵起即心起
塵滅即心滅
不知起滅心皆是妄念也
若見六塵起滅不生
即是菩提
蕩蕩心無著
咱學道的心不要有執著
心量要像虛空 廣大 無邊
用無所住心去行道
蕩蕩是什麼
就是廣遠
可以說廣大//和非常深遠的那個意思
說我們做一個領導人
所行的道
可說是廣大無邊
蕩蕩就可說是廣大
來開闢這個…
若用國家來說//是開闢這個國家
用公司來說//是開闢這個公司
用社團來說//是將社團擴大起來
他說無阿黨 無偏私
沒有那個私心
王者所立的道
是平平然辨治
可說是有教無類
像用平等來對待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個心理
他所行的沒違反道理
才說無反無側
沒有違反道理
沒有偏到旁邊去
這個王家的道是正直的
以上做為參考
2009-11-16 09:22:36 補充:
六袓壇經:
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
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
無住 解釋:
「無住」就是我們的本性,一個人學道若學到「無住」
的境界,你就看出本性了。「無住」就是說我們在世 上,無論他對我好或對我
壞,善,惡,好,醜,醜就 是壞。無論他對我壞,乃至你是跟我有冤仇,或是
跟 我很好,或是你講話遭蹋我,諷刺我,欺負我的時候, 我都把它當成是空
的,我並沒有想說要報仇,酬害就 是報冤,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夠學到這個境
界之後, 你就有辦法看出你的本性。
2009-11-16 13:48:50 補充:
黃檗禪師
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
何故?為無心也。無心者,如如之體,內如木石,不動不搖。
外如虛空,不塞不礙,是名佛也。夫不著六塵者,
譬如恆河之沙,佛說是沙。諸佛菩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
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
糞尿臭穢,沙亦不惡。此即無住之心。
請問:如何體會及應用:「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
六祖厲害的地方,就是能把法身意境,形容的那麼好。
如何體會及應用:等那日你成道時,兩者自然都有了。簡說:如人飲水,冷暖自
知。
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
定心常住,離我執見;行深般若,更無法執!
**體會與應用....
都在[戒;定;慧]的修持中實現!!**一步一腳印,別無他法!!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56: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14000015KK047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