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災害(急用)

2009-11-14 5:55 am
水有怎麼災害?
有人可解答我?

回答 (4)

2009-11-15 4:34 am
✔ 最佳答案
1.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
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港」)。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漢字又稱海溢,韓語來源。因"tsunami"的字面表達不到海嘯應有的意思,故在科學研究的領域上,則普遍使用"Tidal Wave"一詞。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黎克特制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6/Tsunami-kueste.01.vm.jpg/300px-Tsunami-kueste.01.vm.jpg


海嘯到達海岸


2.赤潮,又叫紅潮,是一種水華現象。它是海洋災害的一種,是指海洋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增殖和聚集,引發一定範圍和一段時間內水體變色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並不一定都是紅色,而是許多赤潮的統稱;發生赤潮時,通常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的數量、種類而使得海洋水體呈紅、黃、綠和褐色等。

成因

大量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特別是未經處理直接排入而導致近海、港灣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嚴重;
海洋開發、海水養殖業帶來了海洋生態環境和養殖業自身污染問題;
全球海運業發展導致外來有害赤潮種類的引入;氣候變暖導致赤潮發生。 危害
赤潮發生後,導致海洋食物鏈的局部中斷;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被海洋食物鏈中的某些生物攝入,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

赤潮破壞海洋生態結構;
赤潮生物的分泌物妨礙海洋魚類、蝦類、貝類的正常呼吸而導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攝食後能引起中毒死亡;人類食用含有毒素的海產品也會導致食物中毒;
赤潮生物死亡後屍骸的分解過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環境,引起蝦、貝類的大量死亡。

3.洪災也稱水災或氾濫,是由洪水引發的一種自然災害,指河流、湖泊、海洋所含的水體上漲,超過常規水位的水流現象。洪水常威脅沿河、湖濱、近海地區的安全,甚至造成淹沒災害。當一個地方被河水、海水或雨水淹蓋時,這個地方就是遇上了洪災。
洪災是因自然降水過量或排水不及時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物損壞、建築倒塌等現象。洪災發生時不單會淹浸沿海地區,洪水更會破壞農作物,淹死牲畜,沖毀房屋。
此外,氾濫使商業活動停頓、學校停課、古蹟文物受破壞,水電、煤氣供應中斷。洪水更會污染食水,傳播疾病。

自然因素

瞬間雨量或累積雨量,超過河道的排放能力。

一般來說,如果一地有持續的大雨,發生洪災的可能性便會增加。受季風影響的國家,氣候變化很大。夏季時,潮濕的季風會為當地帶來大量雨水。當大雨持續,而河道又未能容納所有水時,洪水便會溢出河道,造成水災。此外,暴風亦會造成沿海地區氾濫。它暴風把海水推向沿海地區,造成風暴大浪,沿海地區會因此而被水淹沒。
可用的滯洪區的容積減少。
湖泊面積減少亦可以是洪災發生的原因之一。湖泊可以說是一個緩衝區,若河水滿溢,湖泊可以儲存過多的河水,以及調節流量。因此,若湖泊的面積減少,它們調節河流的功能也會隨之下降。

河道淤積,疏於疏浚。

有些河流會運載大量沉積物。河流中的砂石到達下游時便會沉積,令河床變淺,河道淤積,容量因而減少。當遇上大雨時,洪水便會溢出河道,造成洪災。
天體的引力、引發的大潮、小潮,或是地震引發的海嘯

引起海水倒灌,淹沒低窪地區,或是順着河道逆流。
溫室效應所引起的全球暖化現象

特點是豪大雨發生頻率增加、或是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帶來的瞬間雨量變多。 人為因素

濫墾濫伐。

由於樹木可以固定土壤,伐林會導致土壤的吸水能力減弱,加速土壤侵蝕。因此,每逢下雨,雨水便迅速流往下坡,到達河道。另外,土地表面因失去植被保護,大量砂石被雨水沖走,流入河道,造成淤積,發生洪災的可能便會增加。除了伐林外,不良的耕作方式和在山坡上過量放牧,也使土地失去植被的保護,加速斜坡土壤侵蝕的現象。
與河爭地。
不斷加高的提防,使得人造的建築物更接近河道。使河道的截面積變更小。

地層下陷,或豆腐渣工程的堤防

養殖漁業或其它因素,導致超抽地下水,引發地層下陷。或是濫用生態工法或偷工減料,導致堤防的強度不如預期。高度都市化,地表大量以瀝青(柏油路)或水泥所覆蓋

高度都市化的結果,導致雨水無法經由滲透方式流入地底,因此增加排水溝與河川排放雨水的負擔。

2010-05-12 19:43:04 補充:
To Sddpcyi,

Even I am a Wiki dog, so what! 犯法架?
2009-11-14 6:21 am
洪災也稱水災或氾濫,是由洪水引發的一種自然災害,指河流、湖泊、海洋所含的水體上漲,超過常規水位的水流現象。洪水常威脅沿河、湖濱、近海地區的安全,甚至造成淹沒災害。當一個地方被河水、海水或雨水淹蓋時,這個地方就是遇上了洪災。

洪災是因自然降水過量或排水不及時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物損壞、建築倒塌等現象。洪災發生時不單會淹浸沿海地區,洪水更會破壞農作物,淹死牲畜,沖毀房屋。

此外,氾濫使商業活動停頓、學校停課、古蹟文物受破壞,水電、煤氣供應中斷。洪水更會污染食水,傳播疾病。

洪水一般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稱為洪災,如黃河、恆河下游地區泛濫成災,造成巨大的損失。另一方面,卻也有一些洪水現象會給人類帶來益處,如尼羅河定期的泛濫,給下游三角洲平原帶來大量肥沃的泥沙,有利農業生產。
發生的原因
在正常的情況下,水會在河道內流動,或儲存在湖泊、土壤或海洋裡。但流動的水量並不常常一樣。當水流突然增加時,就被稱為「洪」。若河洪太大,而河道又未能容納所有水時,洪水便會溢出河道,淹沒附近地方,造成洪災。

自然因素
瞬間雨量或累積雨量,超過河道的排放能力。
一般來說,如果一地有持續的大雨,發生洪災的可能性便會增加。受季風影響的國家,氣候變化很大。夏季時,潮濕的季風會為當地帶來大量雨水。當大雨持續,而河道又未能容納所有水時,洪水便會溢出河道,造成水災。此外,暴風亦會造成沿海地區氾濫。它暴風把海水推向沿海地區,造成風暴大浪,沿海地區會因此而被水淹沒。
可用的滯洪區的容積減少。
湖泊面積減少亦可以是洪災發生的原因之一。湖泊可以說是一個緩衝區,若河水滿溢,湖泊可以儲存過多的河水,以及調節流量。因此,若湖泊的面積減少,它們調節河流的功能也會隨之下降。
河道淤積,疏於疏浚。
有些河流會運載大量沉積物。河流中的砂石到達下游時便會沉積,令河床變淺,河道淤積,容量因而減少。當遇上大雨時,洪水便會溢出河道,造成洪災。
天體的引力、引發的大潮、小潮,或是地震引發的海嘯
引起海水倒灌,淹沒低窪地區,或是順著河道逆流。
溫室效應所引起的全球暖化現象
特點是豪大雨發生頻率增加、或是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帶來的瞬間雨量變多。
人為因素
濫墾濫伐。
由於樹木可以固定土壤,伐林會導致土壤的吸水能力減弱,加速土壤侵蝕。因此,每逢下雨,雨水便迅速流往下坡,到達河道。另外,土地表面因失去植被保護,大量砂石被雨水沖走,流入河道,造成淤積,發生洪災的可能便會增加。除了伐林外,不良的耕作方式和在山坡上過量放牧,也使土地失去植被的保護,加速斜坡土壤侵蝕的現象。
與河爭地。
不斷加高的提防,使得人造的建築物更接近河道。使河道的截面積變更小。因此當瞬間雨量到達預估以上,水就排放不出去了。再加上如果超過抽水站的處理量,那就只有淹水的份了。或是河川地兼做停車場,或倉儲運輸業堆放貨櫃的場所。
地層下陷,或豆腐渣工程的堤防
養殖漁業或其它因素,導致超抽地下水,引發地層下陷。或是濫用生態工法或偷工減料,導致堤防的強度不如預期。
高度都市化,地表大量以瀝青(柏油路)或水泥所覆蓋
高度都市化的結果,導致雨水無法經由滲透方式流入地底,因此增加排水溝與河川排放雨水的負擔。
洪水主要來源
雨水是洪水最重要的來源。下雨時,雨水流入河道,使河水增加。因此,如果一地的降雨量很多,而又持續一段長時間的話,便可能出現洪災。

此外,雪是洪水的第二大來源。某些地方山上的冰雪溶化,流入河道,大大提高河流流量。

在沿海地區,海上的風暴大浪也是洪水的來源之一。夏季時,活躍的颱風會為這些地區帶來大量雨水。有時強風更會把海水推向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的水災。

發生的地方
洪災通常會發生在海岸平地和河盆。由於這些地方的地勢較低,若大雨持續的話,河水便會上漲,淹蓋河岸兩旁的土地,造成洪災。中國主要的河流,如長江、黃河和珠江等沿海地區,洪災十分嚴重。一些欠發達國家如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泰國等地,水災亦經常發生,造成嚴重破壞。



因此,增加湖泊的儲水容量便可減少洪災發生的可能。可是,湖泊的儲水量仍然有限,為了調節河流流量,可以在河流修築水壩,並在水壩後面興建人工湖。就好像在中國的長江流域內,就有超過4萬個人工湖,儲水量逾1,370億立方米。

河水外溢的控制亦非常重要。可以在河流的兩旁建築堤壩,防止河水外溢,保護陸地的城市免受氾濫的破壞。

除此之外,增加河水流動的速度亦可以避免洪災的發生。如果河水流動的速度增加,河水外溢的可能便會減少。有很多地方均有在常造成水災的河道進行拉直的工程,疏導河水,增加流速,以防洪災的發生。

要根治洪災,就必須保存河流上游的自然植被,立例管制伐林,並種植更多樹木,可以抓緊土壤,防止淤積物被沖往下游,避免河流下游有過多沉積物。
參考: 維基百科
2009-11-14 6:12 am
水的災害有水浸 ,河流水位暴涱
2009-11-14 6:01 am
水會引起水災,水浸,


收錄日期: 2021-04-12 11:04: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13000051KK0143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