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句子 做功課 快!

2009-11-14 3:34 am
我想問吓有冇對比句的例子?
要有出處
要從文章和圖書到搵
快!快!

回答 (4)

2009-11-14 3:37 am
✔ 最佳答案
對比是修辭方法(修辭格)的一種。

對比: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子有以下3句: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
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噪也。
2009-11-14 3:44 am
紅色代表答案



1. 以下哪一項有關「對偶句」的描述並不正確?

A) 「對偶句」由兩句組成。

B) 「對偶句」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

C) 「對偶句」的內容一定要相反。

D) 「對偶句」中,上下兩句詞語的詞性也要相對。

2. 以下哪一項有關「對比」的描述並不正確?

A) 「對比」是把兩種相反的事物並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

B) 「對比」要求上下句的字數相等。

C) 我們是從句子的意義去判斷一個句子有沒有運用「對比」的。

D) 運用「對比」可以突出事物的形象。

3. 哪個選項可跟以下句子組成「對偶句」?

門外長滿小草,

A) 青草很翠綠。

B) 蝴蝶在花間飛舞。

C) 門外還有一顆紅棗 。

D) 屋內種滿紅花。

4. 哪一個選項可跟以下句子構成「對比」?

勤勞的蜜蜂正在辛勤地工作,

A) 不斷努力地採花蜜。

B) 懶惰的蝴蝶正在悠閒地嬉戲。

C) 然後和蝴蝶一起嬉戲。

D) 為冬天做好準備。

2007-01-20 11:55:51 補充

對比: 把兩種相對或是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

對偶: 語文中上下兩句,或一句中的兩個詞語,字數相等、詞性相對

對比和對偶的分別:

1 對比在內容上要求相對或相,反對偶不一定。

2 對偶在字數結構上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對比不一定。

2007-01-20 12:01:10 補充

對偶例子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對比例子

我發現,城市人和農村人最大的區別,不在於口音,也不在於穿戴,而在於為人處世的方式和方法。農村人大喊大叫,城市人不動聲色;農村人為一個針頭一條線腦能計較出臉紅脖子粗的效果來,城市人卻決不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輕舉妄動。(劉靜《父母愛情》)
2009-11-14 8:37 pm
你 可唔可以問清楚d麻?
參考: 自已
2009-11-14 6:14 am
對比是修辭方法(修辭格)的一種。

對比: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子有以下3句: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
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噪也。

2009-11-13 22:16:24 補充:
對比: 把兩種相對或是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

對偶: 語文中上下兩句,或一句中的兩個詞語,字數相等、詞性相對

對比和對偶的分別:

1 對比在內容上要求相對或相,反對偶不一定。

2 對偶在字數結構上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對比不一定。


對偶例子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對比例子

我發現,城市人和農村人最大的區別,不在於口音,也不在於穿戴,而在於為人處世的方式和方法。農村人大喊大叫,城市人不動聲色;農村人為一個針頭一條線腦能計較出臉紅脖子粗的效果來,城市人卻決不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輕舉妄動。(劉靜《父母愛情》)

2009-11-13 22:17:48 補充:
1. 以下哪一項有關「對偶句」的描述並不正確?

A「對偶句」由兩句組成。

B「對偶句」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

C)對偶句」的內容一定要相反。

D「對偶句」中,上下兩句詞語的詞性也要相對。

2以下哪一項有關「對比」的描述並不正確?

A「對比」是把兩種相反的事物並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

B「對比」要求上下句的字數相等。

C我們是從句子的意義去判斷一個句子有沒有運用「對比」的。

D運用「對比」可以突出事物的形象。

3哪個選項可跟以下句子組成「對偶句」?

門外長滿小草,

A 青草很翠綠。

B蝴蝶在花間飛舞。

C) 門外還有一顆紅棗 。

D) 屋內種滿紅花。

2009-11-13 22:18:24 補充:
4. 哪一個選項可跟以下句子構成「對比」?

勤勞的蜜蜂正在辛勤地工作,

A) 不斷努力地採花蜜。

B) 懶惰的蝴蝶正在悠閒地嬉戲。

C) 然後和蝴蝶一起嬉戲。

D) 為冬天做好準備。


收錄日期: 2021-04-21 12:02: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13000051KK011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