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 後感

2009-11-12 3:49 am
觀看電影<<建國大業>>後,那一幕是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為什麼?

P.S.請具有具體的原因和說明.

回答 (2)

2009-11-20 8:26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0911110133513873408300.jpg
建國大業後感
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點獻禮影片《建國大業》自9月16日上映 以來,截至 10月23日,已取得4.1億元的票房成績 ,創下了國產電影 票房的最高紀錄。
10月23日,由中宣部文藝局、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的影片《建國大業》研討會在京舉行,該片導演、編劇及發行、行銷和部分院線負責人參加了會議。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建國大業》的成功取決於對藝術創作規律和市場規律的尊重,該片在製片、發行、行銷等環節的經驗,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在下祇希望在此抒個人對該影片的感受,以下從實現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兩方面作陳述,知能否達到樓主要求,如有不達,請多包函!
1.實現社會效益和
2.經濟效益雙豐收
電影《建國大業》上映以來,跟據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發行分公司做了詳細的市場調研。調研結果顯示,觀眾認為這部影片優秀的占62.39%,優良的占32.21%;在選擇影片最吸引人的因素時,60周年獻禮影片和超豪華明星陣容並列第一,電影劇情、戰爭場面分列第二、第三;在對於是否推薦 給其他人來觀看這個問題上,有96%的觀眾選擇推薦給其他人。
對很多中國電影觀眾來說,主旋律影片往往容易讓人產生距離感。這亦由於過去歷史上出現不同政治立場所致。但自《建國大業》上映以來,全國各地電影院都積極排期放映,即使一些 商業片都難以觸及的二、三線城市電影院,也都將該片安排在最好的放映場次,每天保持70萬到90萬的票房收入。目前 ,該片上映時間已經超過1個月,但在很多影院仍然保持著每天10場的放映頻率,觀眾絡繹不絕。
《建國大業》在天津、江西、河南的公益放映場次已經啟動,在全國,該片的公益放映場次將不低於2萬場,使廣大農村地區的群眾也可以與城市觀眾同時觀看到同一部影片,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最讓人感動的細節有 ……其中對劉燁扮演的老兵向毛主席彙報、幾位領導人喝酒慶祝淮海戰役勝利的兩場確有共鳴 。我認識到拍電影不是拍宣傳片,不是為一個政策、為一個事件去做宣傳,我們是寫歷史的進程中這些重要人物心理的過程、精神的過程,他們的精神對全民族的影響。所以沒有看過這段歷史又從哪裏找尋共鳴呢?
電影的原始目的是用藝術語言感動觀眾的心靈,相信這電影在天時、地利、人和下已經達到這基本要求。除本片無論內容、故事、結構及拍攝效果都存在一定的水平外,剛巧中國60年國慶,也得到有關中國領導於各地方院線全開綠燈的幫助及強勁的影星號召力,在下認為身為中國人當值得欣賞,但希望中國於電影發展道路能貫徹這方向繼續進步!
參考: me
2009-11-12 4:37 am
石琪影評三篇

《建國大業》談民主協商
即將於十月一日在香港開映的《建國大業》,內地已公映了十多天,票房超過兩億元人民幣,到「國慶黃金周」當會更旺,且看能否刷新紀錄吧。

這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六十周年的內地重頭電影,宣傳聲勢浩大,又有內地和香港大批明星參演助陣,加上很多單位「奉旨」捧場,做足工夫不讓票房「失禮」。此外,中國現已富強起來,國際地位大大提高,內地電影市場不斷增長,國慶大片自然引起國民興趣。

我在香港慈善首映時看了此片,覺得仍舊是「首長片」作風,強調中共領袖毛澤東 叱咤風雲,以及六十年前國共政要與各派名人,不斷開會、私談、議論。雖然穿插內戰炮火連天、兵馬眾多的鏡頭,但對戰况並無具體交代,主體很話劇式。

坦白說,這種拍法相當官腔,並不群眾化,更不娛樂化,無法像荷李活 片拍攝歷史大事往往雅俗共賞。看此片像上政治課,除非熟知六十年前世局國情和政界人物,就不易明白。例如佔戲頗多又與香港有關的李濟深(成龍 客串記者訪問他,講出全片唯一的粵語),片中只提他是「民革」負責人,大概很多人不知道「民革」是與蔣介石不和的「國民黨 革命委員會」。

不過,此片無疑也有好處,就是讓觀眾溫故知新,了解一下複雜的中國式政治,認識一下國共改朝換代之際,在火爆戰場以外工於心計的心戰舌戰。

更重要是《建國大業》的官腔論調,與內地舊政策片有顯著不同,今次奇在側重中共建政前主張「民主」與「和談」,反對一黨獨裁,反貪污腐敗,要團結國民黨和民主黨 派,進行政治協商,共創建國大業。此片沒有醜化蔣介石,顯示他受到慘敗的教訓,並表揚蔣經國積極反貪。

有朋友看後大感驚奇,跟他心目中的共產黨腔調相反,甚至作出自嘲。我則認為仍然是統戰片,但比較開明,亦講得比較聰明。事實上,此片能夠談談民主,重提需要各黨派共同建國,值得注意。(上)



《建國大業》也有諷刺性
韓三平、黃建新聯合導演的《建國大業》,片長超過兩小時。劇情開始於抗戰勝利後,毛澤東 飛往重慶與蔣介石會談(同穿中山裝,都表示尊崇孫中山 ),結束於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

其間涉及國共內戰的形勢變化,十分複雜。國民黨 嚴重分化,兵敗如山倒。中共則宣稱反獨裁爭民主,同時在戰場上節節進逼,成功打下江山。蔣介石派宋美齡赴美求助也被拒,終於黯然退守台灣 。

《建國大業》出現的人物與事態,真是剪不斷理還亂。主題則相當明顯,描述中共極力爭取各派名人與輿論支持,聲稱要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尤其要拉攏宋慶齡、「民革」李濟深和「民盟」張瀾等北上,召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誕生人民共和國,可見「政協」很重要。

當然,大家知道實際上說一套做一套,中共執政後比國民黨更一黨專制,一人獨裁。但中共當初的民主口號,無疑贏得不少民心,有助於中共得勝。現在國慶獻禮片重提這套「理想」,倒也不簡單,至少認同新中國是在民主原則下,由多黨共同創立的。此片亦不提馬克思,只提孫中山。

至於此片的拍法,正如前述仍是首長片、政策片模式,刻劃歷史人物與戰况還不及廿年前《開國大典》清楚,作為劇情大片實在很零碎含糊,觀眾要在看前看後找資料溫習才稍為明白來龍去脈。

主要角色是毛澤東(唐國強)、蔣介石(張國立)和周恩來 (劉勁)、李濟森(金鑫)、宋慶齡(許晴)等,還有名導演陳凱歌 飾馮玉祥,馮小剛 飾杜月笙。最突出是勇於反貪的蔣經國(陳坤),片中還借蔣介石之口,說貪腐可以「亡黨亡國」!此片顯然乘機警誡今日內地官幹。

劇情到後段增加了吸引力,亦拍到國民黨內的共黨臥底,引起一些暗殺與搶救的懸疑。更有趣是政協會議上討論國旗國歌,甄子丹 演田漢出了風頭。最妙是梁家輝 飾演軍佬,擠在娘子軍中與領袖合照,諷刺了內地慣於刪改官式照片的舊習。(中)


《建國》《開國》新舊比較
其實《建國大業》描述的時代背景、人物事態,以及攝製的體裁格局,都和20年前共和國成立40周年獻禮片《開國大典》差不多。因此我找到那部舊片的影碟重看,可以肯定模式相近,不過新版本作出變奏,焦點有些不同。

《開國大典》詳細具體

相比之下,李前寬、蕭桂雲合導的《開國大典》整體較佳,對國共決勝時刻的文鬥和武戰,都拍得比新作詳細具體,眾多政要名人的造型亦較為符合原貌,演蔣介石的孫飛虎面型不大似,但神態也不錯。

新片的毛、周、鄧等中共領袖由專人扮演,似模似樣,其他人選則注重明星效應,不求逼真。例如內地英俊紅星陳坤就不像真實的蔣經國。妙在「美化」小蔣,順應現在北京 討好台灣 國民黨 的政策,而且乘機表揚這太子黨精英忠義反貪,斥責別的太子黨敗類。陳坤就成為全片大批明星中最受捧場,角色最惹人好感的一位。

20年前爆發六四 天安門 慘劇,使當年國慶大大掃興,《開國大典》亦拍得深沉,並非報喜不報憂,還拍出內戰同胞相殘的悲情。結局共和國成立之夜大放煙花,穿插戰場上屍橫遍野的畫面,特別深刻。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43: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11000051KK013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