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停建居屋

2009-11-10 7:51 am
政府係2002年停建居屋, 但係居屋可以起平衡同紓緩樓市緊張既作用, 點解停建? 當時經濟差, 市民既負擔能力低, "居屋的居住及供樓負擔, 都可以為一般家庭所承受得起" 為左救經濟, 唔係應該反而起多d咩?
經濟處於低潮,市面充斥大量的負資產個案,停建居屋作為協助市場復甦,救活經濟的手段" 為何?
唔明唔明唔明, 求教~!!

回答 (1)

2009-11-11 4:04 am
✔ 最佳答案
當年前特首董建華先生為樓市降溫,而定下「八萬五政策」(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B%E8%90%AC%E4%BA%94%E5%BB%BA%E5%B1%8B%E8%A8%88%E5%8A%83 每年興建的公營和私營房屋單位不少於85,000個)。1997年7月2日,泰銖受對沖基金狙擊,亞洲金融風暴爆發;1997年10月下旬禍及香港股市,剛巧是董建華先生提出「八萬五政策」後不久的事。

一年內樓價下跌了一半,之後慢慢下跌;至2003年8月,整體樓價比金融風暴前下跌了70%,不少物業成為負資產,民怨暴增。之後只要有什麼政策會令樓價下跌的,一定會不通過。

現時一般分為2類人,一類是當了業主的,不斷希望樓價上升,有日能賣樓賺個好價錢;另一類是未買樓的,一直希望樓價下跌,好讓低位入市。此2類人意向互相矛盾,但互不干預,直接找政府麻煩。

而且另一個商業角度,房委會是自負盈虧的部門,政府只撥地不撥款。如果居屋售價低,建屋成本便要低,公開招標要低,咁好易出現短樁樓問題,又或建築工人「有汗出無糧出」等問題。事實上你想見到咩問題?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21: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09000051KK020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