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呀~要中國象棋同圍棋的歷史,plz

2009-11-10 6:25 am
如題,要詳細d,thx

回答 (5)

2009-11-11 3:10 am
✔ 最佳答案
象棋,是中國傳統的二人對弈棋類遊戲。其他類似的有國際象棋及日本將棋。為與國際象棋等區別,又稱中國象棋,主要流行於華人及亞太地區。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



象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1/Xiangqiboard.png/271px-Xiangqiboard.png

象棋棋盤和所有棋子的開始位置

源頭


象棋由六博發展而來,後恰圖蘭卡與象棋相互融合,發展為今天的國際象棋
象棋由恰圖蘭卡發展,沒受六博影響,傳入中國等各地。這點為西方學者認為,因為象棋和六博行棋方法、棋盤規則差異大,而和國際象棋很接近。
南北朝時,後周武帝制《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棋名稱由此而來,稱為北周象戲,後演變成寶應象棋。
傳說古代的棋子多以象牙為材料,所以稱為象棋。
象棋以象為名,而印度多象,是以傳說象棋係由印度發明而傳入中國。(事實上在遠古時期,中原亦多象)
黃帝大戰蚩尤,驅猛獸以為陣;象為獸之雄,是以象戰為兵戰。 其中以象棋名稱源自六博棋戲這種觀點最受中國人認同:

《楚辭招魂》有:「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說苑》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 至於發源地,目前以中國和印度比較可信,兩種學說分歧甚大。第一個原因是中西方(或者中國和鄰近國家)的古代交流極少有史料研究,另一原因是某些中國人富民族性,所以都以「中國發明象棋」這個觀點為基礎去找有利的證據。

圍棋

圍棋,是一種策略性二人棋類遊戲(如是聯棋,可達成2對2的對戰模式),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中國古時有「弈」、「碁」(「棋」的異體字)、「手談」等多種稱謂,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越南語為「Cờ vy」(漢字「碁圍」)。日語為「囲碁」(IGO)或「碁」(GO)。其西方名稱「go」,係源自日語。




圍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8/Goban2.png/300px-Goban2.png


圍棋史
先秦
傳說中堯看到兒子丹朱不夠聰明,便發明圍棋,並教他下圍棋。晉代張華《博物志》中,有「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與「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的記載。也有另一種看法,認為「夏人烏曹作賭博圍棋。」(《潛確類書》)
圍棋最早的可靠記載見於春秋時期的《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大叔文子聞之曰:嗚呼……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心不免矣!」,講到某重臣立君後又打算廢掉,正如圍棋的得而復棄。
春秋時,孔子也提到了圍棋:「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論語.陽貨》)
《左傳》和《孟子》也都有關於「弈」(即圍棋)的記載。
早期圍棋的棋盤規格多樣。白棋先走,黑棋後走。勢子的擺放與現代圍棋也有所不同。

兩漢
在此期間,圍棋常常與以擲色子為主的博戲並稱為博弈,成為上層社會中常見的遊戲。但是,在西漢年間,以賭賽運氣為主的「博」,遠遠流行於比賽智力為主的「弈」。直到東漢,這種情況方才得到改善,圍棋由於其與軍事的類似,受到了日益重視。班固的《弈旨》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圍棋專業書籍,馬融則在其《圍棋賦》中首次提出了「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的思想,當時的著名人物,如曹操、孫策、王粲等,都是圍棋高手。
中國目前現存最早的棋譜是三國時的「孫策詔呂范弈棋圖」。但是根據在東漢墓葬出土的棋具和曹魏邯鄲淳的《藝經》記載,這個時期的棋盤是十七道的,棋子也是方形。因此,有人據此提出,「孫策詔呂范弈棋圖」是後人假託。這個時期,在中國,對角星的勢子擺放已經固定。

南北朝
在這個時期,圍棋在南方成為文人雅士的時尚活動,棋盤擴大到十九道,棋子仍為方形。南朝設棋品制度和圍棋州邑制度,將專業圍棋手分為不同的級別,予以一定的待遇。梁武帝親做《圍棋賦》,提倡圍棋,使圍棋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

唐代
中國到了唐朝時,圍棋迅速發展。宮中設立了棋待詔一職,專門供養棋士陪皇帝下棋。王積薪是開元盛世得第一國手,他總結出的圍棋十訣:「不得貪勝,入界宜緩,攻彼顧我,棄子爭先,舍小就大,逢危須棄,慎勿輕速,動須相應,彼強自保,勢孤取和」,被認為是圍棋的經典理論。傳說中,「王積薪夢青龍吐棋經九部授己,其藝頓時精進」。
宋代
宋代張擬模仿《孫子兵法》撰寫了《棋經十三篇》,對後世的圍棋理論及實踐有深遠影響。北宋時期的劉仲甫對圍棋著述甚多,有《忘憂清樂集》、《棋勢》、《造微》、《精理》、《棋訣》等。

元代
元朝的嚴德甫、晏天章編寫了《玄玄棋經》,收錄了前人大量的理論著述以及大量圍棋死活題、定式

明代
明末著名國手過百齡寫下著名的《官子譜》,收錄了各種圍棋手筋。不過,民間用棋賭博的風氣一度很興盛,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頒布過禁棋令。

清代
清朝時期,圍棋高手也層出不窮。康熙年間,黃龍士讓徐星友三子大戰數十局,寫下著名的《血淚篇》。乾隆四年(1741年),施定庵與范西屏在浙江平湖下了著名的當湖十局。

2010-05-12 20:15:25 補充:
To Sddpcyi,

Even I am a Wiki dog,so what! 犯法架?
參考: Me
2010-06-10 8:05 pm
安安~祝格主事事如意!

決戰戰國七雄象棋~誠徵高手意見!
http://tw.myblog.yahoo.com/jam52076/
2009-11-16 5:28 am
譚氏記譜法



經歷35年考驗的中國象棋記譜法



  傳統的記譜法,有一個缺點,如果有兩個人正在閉目對弈,其中一人說:「炮二平五」,則旁聽者「丈八金剛摸不到頭」不明所走的棋步。因為在棋盤內「炮二平五」有10種可能性(概10條橫線都有可能發生也);同理「馬八進六」,有 9種可能性……餘類推。



  「譚氏記譜法」和其它記譜法有甚麼分別呢?



  「譚氏記譜法」有其它記譜法的優點,但卻沒有其它記譜法的缺點。」就是這麼一句話就可以道出它們的分別來了。



  可以這樣來形容:有一盤快棋正在進行,因為走子速度高,一般的棋証記譜追不上,於是賽會特派兩名棋証來,一位負責記紅棋,一位負責記黑棋,但有時真的實在太快,兩位棋証都追不上,怎麼辦?



  這時就需要用「譚氏記譜法」了。因為寫數目字一定快過寫文字吧!(帥車馬炮仕相兵將士象卒四五六)

──────────────────────────────

  我並非要求每一個人都改用我的記譜法,因為好的東西自然有人來學,不需要強逼。雖然這種記譜法非常易學,但我不敢說每一個人都一定學得識。



  這話怎說?很簡單,白痴的人就學不到。亦可以掉轉來說:學不識的人就是白痴!



  「譚氏記譜法」屬於坐標記譜法之一種。

──────────────────────────────

甚麼是坐標?

  用兩個數目字組成一個雙位數用來代表一個棋子站立的位置,這就簡稱「坐標」了。

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上,有9條直路及10條橫線,(9X10)相交成90個點(坐標,每一個點都配一個兩位數字給它。)



【首先假設自己是黑子】

  例如:中卒的位置,是5路的第3條(並非第4條,因為自己的底線是第0條)橫線,坐標就是53。



  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記,自己的底線有一只車,走一步車5進3,所到達中卒的原位,就是53(即車5進3不要文字,只取其數目字),棋盤上任何點都可用這方法計算出它的坐標。

(這是第一種方法)


  如果仍不明白,請看下面的大棋圖,有兩條坐標軸,代表直路的是1至9,代表橫線的是0至9,坐標的數值就是先讀路,後讀線。

  例如:7路卒的原位置,路的值是7,線的值是3,因此它的坐標就是73。(精明的人不難發覺:這個「坐標」的十位數是從圖的下方抽上來的,而個位數是從圖的右方拉過來的。)

(這是第二種方法)


  倘若看了以上兩種方法仍未明白,請看大棋圖的每一個點,它們早已配上了編號,這個編號其實即是坐標,細看便可明白。這90個點恰好就是10─99這90個連續數字,你說巧不巧?

(這是第三種方法)





傳統記譜法

有它的優點

  前面說過它的缺點,現在鋤強扶弱,補充它的優點,作為雪中送炭!



  它最可愛的地方就是同類性質的走法,紅黑記譜一樣沒有分別。例如右炮平中,紅黑方都是唱炮二平五,這就合乎邏輯了。



  任何事物,合邏輯是重要的。這個值得一讚!



  在「譚氏記譜法」中,就包含這個元素了。因此,我說它有各門各派的優點,不是假的。

──────────────────────────────

走棋怎樣記?

在「譚氏記譜法」中,記棋譜又方便、又簡單。從A點去B點,不需要查九巴熱線,將它們的坐標抄出來便是。

  例如上右士,從40位去51位,不理中文字,記錄數目字便可以,即「4051」,簡單清楚。

  例如進邊卒,從93位去94位,不理中文字,記錄數目字便可以,即「9394」,簡單清楚。

  紅方上四路仕、進九路邊兵,比較黑方上4路士、進9路邊卒,其記譜法完全沒有分別。

──────────────────────────────

  紅黑雙方有各自的坐標,自己顧自己就可以了。35年前我發明的時候,還有一點擔心,棋友是否可以接受雙方有不同的坐標呢?



  後來回心一想,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在傳統的記譜法中,不是我們早已習慣用這種形式記譜了嗎?

■■■■■■■■■■■■■■■■■■■■■■■■■■■■■■

譚氏記譜法

尷尬一掃而空

  如在傳統的記譜法中,五個兵都可平四,如何記譜?十分尷尬!





切忌喊「中兵」,查實有三個兵都可以稱之為「中兵」!

(因為中線有兩個兵,另外以前後來衡量,37位的兵也算是「中兵」)

■■■■■■■■■■■■■■■■■■■■■■■■■■■■■■



傳統記譜法

  第1個兵平四 可以這樣喊:前前平四或一兵平四

  第2個兵平四 可以這樣喊:前後平四或二兵平四

  第3個兵平四 可以這樣喊:兵中平四或三兵平四

  第4個兵平四 可以這樣喊:後前平四或四兵平四

  第5個兵平四 可以這樣喊:後後平四或五兵平四

──────────────────────────────

譚氏記譜法

  第1個兵平四    3949

  第2個兵平四    3848

  第3個兵平四    3747

  第4個兵平四    3646

  第5個兵平四    3545

    (簡單清楚到你不相信!)在比較之下,優劣立判。

 
2009-11-10 6:41 am
中國象棋:歷史


象棋的源頭,目前尚未可以考證。以下是幾種的說法:

象棋由六博發展而來,傳入印度,發展成為恰圖蘭卡(Chaturanga),恰圖蘭卡又與象棋相互融合,發展為今天的象棋、國際象棋。
南北朝時,後周武帝制「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棋名稱由此而來。
傳說古代的棋子試用象牙作的,所以稱為象棋。
象棋以象為名,而印度多象,是以傳說象棋係由印度發明而傳入中國。
黃帝大戰蚩尤,驅猛獸以為陣;象為獸之雄,是以象戰為兵戰。
其中以象棋名稱源自六博棋戲這種觀點最受中國人認同:

《楚辭·招魂》有:「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說苑》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
如果是根據以上的內容,在戰國時候六博棋已經在貴族之間流傳開去,並開始以象棋稱呼六博。不過由六博演變為象棋,由始至終只有古籍提過,沒有任何實質的考古證據能夠證明這點。

至於發源地,目前以中國和印度比較可信,兩種學說分歧甚大。第一個原因是中西方(或者中國和鄰近國家)的古代交流極少有史料研究,另一原因是不少中國人都渴望象棋是中國人發明的,所以都以這個觀點為基礎去找有利的證據。


近代象棋的形式大致上在北宋末年開始定型,有 32 枚棋子,棋盤中有河界,將帥待在九宮之中。之後象棋更平民化,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愛下象棋,下象棋者更成為一種職業。不過最接近現代中國象棋的是明朝開始,那時棋盤大小定為縱九路橫十路。


圍棋:歷史

圍棋約三千年前在中國出現,是由兩人分持黑白兩色棋子爭圍地域,規則簡單易學,但棋力須多年鍛練,始有小成。圍棋現已在世界各地流行,遍及歐美,以中,日,韓,台愛好者最多,數以億計。著名作家金庸先生,便是圍棋愛好者。

日本研究發現,圍棋獨特之處是:能同時訓練左右腦,既能啟發邏輯思考力,又可促進創作力,極為罕有。 許多世界知名大學,皆對圍棋作專題研究,目前電腦在象棋已能打敗專家,唯在圍棋,仍然未能接近一般棋手,圍棋深奧處,可見一斑。

通過 圍棋教學課程,小朋友可加強專注力及認知能力。並從對局中勝負帶來的喜悅和挫敗,成熟品格,學會和人相處,尊重他人所長,克服自己不足,培養價值判斷,知所取捨。圍棋可鍛煉腦筋, 練習壓力下保持清醒,強化耐性、邏輯思考力、計劃及執行能力、及在複雜混沌情況下理出條理等成功人士所不可或缺的質素。
參考: 老師教


收錄日期: 2021-04-27 17:06: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09000051KK017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