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西史功課)急!!!20

2009-11-07 4:18 pm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簡介
牽涉的人物/國家
重要的地點
因果關係(導火線)及其影嚮

只要詳細一點便可


謝謝各位

回答 (2)

2009-11-08 1:59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0911070024613873406970.jpg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1日— 1945年8月15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北非,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余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法西斯國家的敗北,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人物/國家




參戰方


同盟國:
中國
英國
法國
美國(1941年後)
蘇聯(1941年後)
以及其他

軸心國:
德國
日本
意大利
以及其他


指揮官


蔣介石
富蘭克林羅斯福
溫斯頓邱吉爾
夏爾戴高樂
約瑟夫史太林
以及其他

阿道夫希特拉
東條英機
貝尼托墨索里尼
以及其他





簡介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為德國總理。
1934年8月2日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繼任了總統,成為了第三帝國唯一的真正擁有實權的最高領袖,在德語中稱為“元首”。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佈德國軍隊將重整軍備,並實行徵兵制,從而突破了《凡爾賽條約》的限制。隨後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併入第三帝國,捷克其餘地區也在不久後被德國佔領。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採用曼斯坦計畫完成了對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波蘭,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侵略。
為了接著征服蘇聯,希特勒策劃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簽定完畢。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加入反對英、法的戰爭。8月,意軍侵佔英屬索馬里和肯雅、蘇丹各一部,9月中,又從利比亞侵入埃及,企圖進逼蘇伊士。希臘軍隊打破了意軍由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展進攻的企圖。1941年1—5月,不列顛帝國軍隊將意軍逐出英屬索馬里、肯雅、蘇丹、埃塞俄比亞、意屬索馬里、厄立特里亞,義大利艦隊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損失。1941年初,德軍組成一個“非洲軍”,由隆美爾將軍指揮開到北非。德、意聯軍於3月31日轉入進攻,4月下半月進抵利比亞、埃及邊界。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了珍珠港。
1943年9月3日,義大利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蘇聯對日宣戰。
1945年8月9日,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戰爭的起源
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領導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党(簡稱納粹黨[Nazi])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稱德國的困境之根源來自於戰後強加給德國的嚴厲條款、懦弱的魏瑪共和國以及被指稱握有國家經濟命脈的猶太人。他的理論受到越來越多德國人的支持,到1933年時納粹黨已經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党一躍成為國會內第一大黨。1933年1月30日,總統興登堡元帥正式任命希特勒為共和國總理。不久後,希特勒政府通過行使憲法賦予總統在緊急情況下的特殊權力來執行公務,這些權力令希特勒可越過聯邦議會進行實際獨裁統治。此時,魏瑪共和國走到了其政治生命的終點,取而代之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為了擺脫英法等國對德意志帝國的束縛,希特勒在上臺之初就因擴軍備戰計畫受到限制而於1933年10月宣佈退出英法控制的國際聯盟。1934年8月2日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又依據憲法繼任了總統,成為了第三帝國唯一的真正擁有實權的最高領袖,在德語中稱為“元首”。
希特勒並不是只會叫囂喊空話的政客,他上臺後迅速重建了德國的秩序,加上他具備遠見,讓社會底層的勞動階級也能享有過去所沒有的福利,因而德國人對希特勒的支持率大幅提升。德意志帝國內部已經政局穩定,納粹黨人開始將重心放到外交方面,並採取了多個冒險的行動。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佈德國軍隊將重整軍備,並實行徵兵制,從而突破了《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併入第三帝國,捷克其餘地區也在不久後被德國佔領,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國的保護下獨立;捷克斯洛伐克其他部分被瓜分。
1935年至1939年的歐洲局勢,納粹德國迅速崛起,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在納粹運動的狂熱浪潮中併入第三帝國,捷克其餘地區也在不久後被德國佔領(斯洛伐克保持獨立),..........

2009-11-07 18:01:58 補充:
立陶宛的克萊佩達地區(德國稱默麥爾地區)併入德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國的保護下獨立;捷克斯洛伐克其他部分被匈牙利和波蘭瓜分;法西斯義大利在歐洲局勢不穩的時候佔領了阿爾巴尼亞;西班牙則處於內戰狀態,內戰的結果以親法西斯的叛軍獲得勝利而告終。

2009-11-07 18:02:44 補充: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佈德國軍隊將重整軍備,並實行徵兵制,從而突破了《凡爾賽條約》所規定的德國軍隊人數不得超過10萬的最高限額(其實在希特勒上臺時就已經將十萬人的軍隊限額秘密擴展成30萬人),把10萬陸軍迅速擴充至60萬,但是這些行動僅僅遭到了英國和法國的正式抗議(當時希特勒宣稱這只是尋求德國的正當自衛能力,使得當時各國的輿論都偏於同情德國,英法無法有大動作反對)。1936年3月7日,希特勒藉口法蘇訂立《互助協定》,違反國聯規定,因而進兵萊茵河非武裝地區(希特勒稱其目的僅在求取自衛的平等權利),並宣佈廢除《洛迦諾公約》和《巴黎和約》。

2009-11-07 18:03:49 補充:
而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在萊茵河東岸50公里內不得設防(這使得德國西部門戶洞開法國隨時可長驅直入,為德國的致命傷)。但是這次行動就像上次一樣,並沒有遭到英法的阻止(法國雖然有一些人主張用軍事行動來對付德國,但是又恐引發全面性戰爭,加上當時的義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使得與義大利交惡的英國反對法國入侵德國),接著希特勒以法拒絕與其簽訂不侵犯公約等建議為由,在西線興建堅強的防禦工事,於是德國的國防置於磐石之安,成為希特勒發動二次大戰的先決條件。
另外,希特勒在其政治主張中強烈反對共產主義,1933年2月,納粹黨通過製造國會縱火案嫁禍給德國共產黨,並在德國境內取締共產黨。

2009-11-07 18:05:20 補充:
1936年11月25日,德國和日本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後,義大利加入該協定,該協定是在反對共產主義基礎上企圖建立一個政治軍事同盟,有史學家分析,德國的矛頭主要是指向共產主義的蘇聯,這是德意日軸心的初步形成。
20世紀,人類社會發生了重大變革。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社會生產力空前提高,民族獨立運動和反霸鬥爭風起雲湧……然而,這一切,都伴隨著戰爭的陣痛。可以這樣說,戰爭,是20世紀歷史的一個重要特徵。回顧20世紀,我們不能忽略這段歷史中所發生的重大戰爭。

二戰的深遠影響

1945年9月2日的東京受降儀式在美國戰列艦“密蘇裏”號上舉行,美國駐日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亞瑟向全世界人民發表講話:

2009-11-07 18:06:26 補充:
今天,槍炮沉沒,一場大悲劇結束了,一個偉大的勝利贏得了。天空不再降臨死亡,海洋只用於貿易,人們在陽光下可以到處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寧和平,神聖的使命已經完成……我們體驗了失敗的痛苦和勝利的喜悅,從中領悟到決不能走回頭路。我們必須前進,在和平中維護在戰爭中贏得的東西……”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一次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戰爭,是人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危害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參戰國最多、波及範圍最廣的一場戰爭,給人類世界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深遠的影響.
一、世界政治局勢形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峙,並開始分化,形成約半個世紀的“冷戰”國際關係

2009-11-07 18:08:16 補充:
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影響和鼓舞下,東歐和亞洲出現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國家,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力量不斷壯大,越出了一國範圍,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運動曲折發展。中蘇關係破裂,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出現分化。
2. 二戰後,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國一枝獨秀,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出現了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同時,西歐、日本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衝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矛盾重重,兩大陣營趨向瓦解。

2009-11-07 18:09:37 補充:
3、美國和蘇聯為了在全球稱霸,展開全面鬥爭。在政治上雙方各自擁立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在經濟上蘇聯實行計畫主義經濟,美國實行自由主義經濟;在軍事上美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則成立華約組織。雖然美蘇雙方沒有正面開戰,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如美國的越南戰爭,蘇聯的阿富汗戰爭;文化上蘇聯推行共產主義,美國推行民主主義。最後以蘇聯解體為標誌結束冷戰格局。
4、由於雙方都有足以摧毀地球的核武器,因此雙方都不敢開戰,二戰結束後幾十年沒發生新的世界大戰。

2009-11-07 18:11:34 補充:
5、交通規則方面,德國是實行靠道路右側行駛的國家,德國在被佔領國家中強行統一實行靠右行駛的交通規則,如在奧地利,捷克等靠左行駛的國家強行改為靠右行駛另靠右行駛得以在歐洲普及。雖然德國戰敗但靠右行使交通規則得以保留。朝鮮半島,中國臺灣地區在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後,在美國,蘇聯等國的影響下全部由靠左行駛改為靠右行駛的交通規則。
二、客觀上推動了現代經濟的迅速發展
1.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國“馬歇爾計畫”的扶持下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空前發展的情況下,進入了高速發展和空前繁榮的“黃金時期”。
2. 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

2009-11-07 18:12:36 補充:
3. 日本、聯邦德國迅速崛起,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強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4. 這一階段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雖然有所恢復和發展,但是各國照搬了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弊端日益顯露,各國紛紛進行改革,未能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建設道路,嚴重制約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潛伏著各種危機。中國進行改革開放,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三、民族解放運動向縱深發展
由於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在二戰中受重創,亞非地區的殖民地人民發起了殖民地解放運動。

2009-11-07 18:13:31 補充:
印度的獨立給了大英帝國致命一擊,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勝利,中東,非洲先後獨立數十個國家,最終導致由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體系徹底瓦解。
四、聯合國誕生
聯合國由中、美、蘇、英等國在戰後創建,是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權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它在實現全球非殖民化、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據聯合國公佈的材料,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余項維和行動。另外,聯合國還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太空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參考: baidu+wiki
2009-11-09 5:41 am
<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是至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1]交戰雙方是以中國、美國、英國、自由法國、蘇聯等為主的政府組織組成同盟國,與以納粹德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等為主的軍國主義國家組成軸心國集團。戰爭進展到最高潮時,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有19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戰火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結束。

儘管在1939年9月之前,衣索比亞的抗義戰爭,中國的抗日戰爭(有人認為起始於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也有人認為起始於1931年的瀋陽事變)[2][3]等反軍國主義的抵抗已經開始,但普遍持有歐洲中心觀的學者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4][5],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這場戰爭總計造成了約7千2百多萬人死亡[6],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約3.71%。據估計,大戰期間,錢財損失約13850億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壞。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的損壞,則難以估計。


<牽涉的人物/國家>

同盟國: 軸心國:
中國 德國
英國 日本
法國 意大利
美國(1941年後)
蘇聯(1941年後)

指揮官
蔣介石(中國)
富蘭克林·羅斯福(英國)
溫斯頓·邱吉爾(法國)
夏爾·戴高樂(美國)
約瑟夫·史達林(蘇聯)
阿道夫·希特勒(德國)
東條英機(日本)
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


<重要的地點>

歐洲戰場
波蘭 – 假戰 – 丹麥及挪威 – 法國及比荷盧三國 – 不列顛 – 巴爾幹 – 南斯拉夫戰線 – 東方戰線 – 西方戰線 (1944-1945) – 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

亞洲和太平洋戰場
中國 – 太平洋 – 東南亞 – 西南太平洋 – 日本 – 滿洲 (1945)

其他戰役
大西洋 – 戰略轟炸 – 北美地區
同時發生的其他戰爭
中國內戰 – 冬季戰爭 – 蘇日國界 – 泰法 – 厄瓜多秘魯


收錄日期: 2021-04-20 18:44: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107000051KK002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