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好,我沒有解答,不敢濫綴,謹述千慮一得,拙見如下,以作筆記,俟後續補正爾。然恐只作意見,後不易見,故只好續貂於此,切莫見怪。(以前有總體意見功能,現在新版沒了;意見屬於人後,又收束起來,怕後來不易察爾)
如《國學大師》網站收《漢語大詞典》有「頂真續麻」一詞云:
【亦作「頂鍼續麻」。亦作「頂針續麻」。
1. 宋·元時一種帶游戲性的文體。後句首字必須用前句末字。當時一般文人、官妓,大都擅此。後成為修辭格之一。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摺:「俺孩兒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般不曉,無般不會。」
▶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摺:「愛他那走筆題詩,出口成章,頂針續麻。」
▶ 《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你哨起我來了!我合你‘頂真續麻’,頂不上來的一鍾。」
▶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頂真續麻》:「頂真續麻,文字游戲之一種也。頂真亦曰頂鍼,《金線池》劇三:‘續麻道字鍼鍼頂。’蓋以次句首字,頂上句末字也……《中原音韻•作詞十法定格》條,《小桃紅》:‘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由自,自尋思,思量往日真誠志,志誠是有,有情誰似,似俺那人兒。’評曰:‘頂真妙。’」 】
http://www.guoxuedashi.com/hydcd/534789a.html
然則(如此,則):
1.頂真或許即是用針織針線縫紉之術為比喻爾。真為鍼(針)的假借字(同音錯別字),元人俗文學多用俗字或訛字--即錯別字。
那麼,頂真、頂針,就是一針接(頂、頂替)著一針縫下去、繡下去的意思。連綿不絕,後一針頂接著上一針,猶文句後一句接上一句故爾。取此以為喻爾。
至於為何不用「針(鍼)」而用「真」,美化、文雅化爾。原以俗藝借名,後經文人巧手美化。金人元好問名詩:
暈碧裁紅點綴勻,一回拈出一回新;
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鍼度與人。
「一回拈出一回新」,這「一回」接(頂)著「一」地「拈」,即頂針(頂真)接續之法。金鍼(針),其實就是金真,以金鍼比喻作文技法,真祕源泉也(所謂真功夫)。故鍼為俗,真為雅之用法,取諧音爾。如亦用頂真之「青青河邊草」,以「思遠道」,思、絲相諧以表「緜緜」無盡,樂府常見手法。絲為俗物,思為摯念;猶鍼為物具,真為心傳一樣。
2.愚意則或以為「真」若不是鍼(針)之錯別字或通假字,則係「顛」之通假的。(《說文解字.頁部》云:「顛,頂也。從頁真聲。」)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a/lda/lda04566.htm
則(那麼)頂顛,即同義複詞。因為頂真重在後一句,後一句之「頂」(顛),要與前句對應,前句怎樣,後句馬上(頂頭)就要接著怎樣,故云「頂真(顛)」,取其重點,借代而命名也。
暫至此,孫守真任真甫謹筆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