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商朝後期,周武王十一年(前1027年或前1046年)一月二十六日,此時紂王正派大軍遠征東夷之際,周武王姬發見機不可失,在呂望等人輔佐下,以兵車三百乘,虎賁(精銳武士)三千人,東進突襲商,總兵力史稱有士甲四萬五千人,此說誇大。臨行前,魚辛諫阻,《尸子》載:「武王伐紂,魚辛諫曰:歲在北方不北征」。
同月二十一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方國」(商為王畿,臣屬為方國)部落的部隊會合。二十八日周軍由孟津冒雨東進,從汜地(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渡過黃河,至百泉(今河南輝縣西北)而東行,每天近三十公里的速度急行軍,直搗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二月二十六日抵達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衛河以北)[1]。
紂王得知消息,只得倉促部署軍隊,但此時主力遠在東南地區,無法即時徵調。只好武裝大量奴隸迎戰周師,《詩經》上稱「殷商之旅,其會如林」。史稱有七十萬之眾,較誇張,但兵力肯定較周武王多許多。二十七日清晨,周軍莊嚴誓師,歷數了商紂王的種種暴行,即為尚書所記載之「牧誓」。
[編輯] 戰爭經過
誓師結束,武王下令發起總攻擊,先遣呂尚以數百名精銳部隊出擊,武王親率主力跟進衝殺,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全無鬥志,掉轉戈矛,周軍在牧野(今淇縣以南、衛河以北)大破商軍,商朝大軍頃刻瓦解[2]。紂王見大勢已去,倉惶逃回朝歌,登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3],史稱「牧野之戰」。
據《逸周書·世俘》記載,此戰「血流漂櫓」,極為血腥殘酷。孟子觀此書之後感嘆:「盡信書,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致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流漂櫓也!」然而客觀看當時情況,《世俘》所記載的情況可能比較接近事實。
[編輯] 戰爭結果
《逸周書·世俘》記載牧野之戰武王大獲全勝,擊斃十八萬人,生俘三十三萬人,並大肆捕獵,虎、熊、犀牛、鹿等動物,掠奪了大量的珠寶財物,勝利後,武王用「輕呂」擊刺紂王的屍體,接下來周武王四處征伐商朝各地諸侯,驅逐商朝大將蜚廉(黃飛虎)於海濱,逐一肅清殷商殘餘勢力。
但是此時仍沒有完全消滅商朝,如:子武庚的封地仍獲得保留,而當初商人南征的軍隊也沒有完全消滅,一部分仍然保留在東夷,直到周成王、周公的時代才完全消滅。
2009-10-31 20:31:23 補充:
日期: 不明
地點: 中國
結果: 商朝首都攻陷,紂王自殺。
起因: {{{casus}}}
領土變更: {{{territory}}}
參戰方
周朝:
周軍
庸、盧、彭、濮
古蜀國、羌、微、髳
..等諸侯軍 商朝:
商軍、太昊、少昊等諸侯軍
指揮官
周武王 紂王†
兵力
戰車300輛
銅甲精銳兵3,000人
木甲步兵45,000人 武裝奴隸與戰俘
史稱約700,000人
現代估計約50,000-70,000人
傷亡
? 史稱180,000人被殺
330,000人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