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些著名事述的資料

2009-11-01 2:03 am
我想找到一些著名人物, 著名人物的事例可帶出一些小道理。
例如孔子的不恥無下問、愛迪生不屈不撓的嘗試、牛頓的終生勤奮學習...
我想找的是這類資料.
因為我集合多一些這方面的資料,以便作文之用途. 謝謝各位!=]
更新1:

我想要的是這三個以外的人和事述, 而且不需要太多字. 只需一百字左右描述一下他們的事述可以怎樣帶出人生應做的事(勤奮學習、態度方面).

回答 (2)

2009-11-09 1:27 am
✔ 最佳答案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說的是生於東漢末年的孔融,性情寬厚容上,他四歲的時候,就懂得禮讓兄長的道理。

相傳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籃梨子。他的哥哥們都挑大梨子,只有他挑了一個小梨子。別人問他為甚麼,他回答說:“哥哥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的年紀小,不可和他們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是作為弟弟和妹妹的,應該懂得這種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

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於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長幼有序的道德要求,不僅針對男孩子,同時也針對女孩子。例如,《女兒經》中有“父母罵、莫作聲;哥嫂前,請教訓”的教誨,說的是做女兒的一定要尊敬父母。被父母批評或責罵的時候,不要回嘴,而是要靜靜地聽,好好地想一想自己甚麼地方沒做好。做妹妹的對哥哥嫂嫂也要尊重,多請哥嫂教育和提醒。
2009-11-04 9:16 pm
李世民於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然近代有提出異議,根據唐太宗生平所述憶,其應為開皇二十年(600年)出生,按此算,至其壽終恰好是50歲)出生,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614年李世民娶妻長孫氏(登基後稱長孫皇后)。617年,李淵以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都督、統右三軍,起兵反隋。攻克長安後,李世民官拜京兆尹、受封秦國公。618年,遷趙國公。李淵稱帝後,李世民拜尚書令、晉為秦王。此後,李世民經常出征。自武德元年起,李世民親與三場大戰役:一、破李軌,淺水原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自西方的威脅;二、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班師返京時,受到唐京軍民以崇隆的歡迎。武德四年冬十月,封為空前未有的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闢弘文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一個小內閣。

[編輯] 玄武門之變
主條目:玄武門之變
此後,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

其中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衞士將領薛萬徹等追隨李建成、李元吉。秦府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從李世民。宰相陳叔達、朝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其餘將領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建成、元吉諸子,佔李元吉之妻。

爾後李淵讓出軍權予秦王。數日後,秦王晉為皇太子,未久禪位於李世民,次年改元貞觀。

[編輯] 貞觀之治
貞觀二年(628年),人口因隋末戰爭銳減,戶只有二百九十萬,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且以較快速度穩定發展,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奠下了高宗、武后、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削平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平定東突厥,李世民因此被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期間,唐廷積極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調制和均田制,並加強科舉制等政策。

李世民本身也是個英武善辯之人,但是有鑑於帝位得之不易,加上隋煬帝楊廣本人亦以雄健爾雅善辯聞名,隋卻因此鑄下衰亡的大錯,因此在位期間,李世民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廷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狀況。晚年的李世民因國富民強,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偶爾也發生誤殺大臣的遺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納言的風範。641年,唐室文成公主下嫁於吐蕃的松贊干布。

《資治通鑑》有記載,李世民貞觀十七年廢太子李承乾之後、改立李治為皇太子之前,李世民之三子一弟李承乾、四子李泰、李祐及弟弟李元昌俱謀取帝位,致李世民心灰意冷之曲折,史載:「承乾既廢,上御兩儀殿,群臣俱出,獨留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謂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是,我心誠無聊賴!』因自投於床,無忌等登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刎,遂良奪刀以授晉王治。」晚年李世民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李治,總結了他的政治經驗,同時評述自己一生功過。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另外,李世民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稱「飛白」,聞名後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史家曾疑李世民生前,指定以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蘭亭集序為陪葬品。近年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者研究,《蘭亭集序》應該不在李世民之昭陵,而在高宗、武后所合葬的乾陵之中。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撰寫《帝範》十二篇頒賜給太子李治。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得了痢疾(一說是服用丹藥暴病[2]),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649年7月李世民崩在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葬於今中國陝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山峰上的昭陵,諡號為「文皇帝」。

唐太宗與身邊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等的對答亦在開元十八、十九年間輯為《貞觀政要》一書,以發揚太宗勵精圖治的治國精神。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41: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031000051KK012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