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 是否光碟?還是磁片?

2009-10-31 7:30 am

怕磁石嗎?
可重覆使用嗎?
用甚麼機燒錄?
可否燒錄資料?
可作電腦光碟和電腦磁片來儲存文件嗎?
有幾多MB?

回答 (1)

2009-11-01 8:16 am
✔ 最佳答案
MD 是否光碟?還是磁片?
MD是磁片。

怕磁石嗎?
不怕磁石的。

可重覆使用嗎?
可以重覆使用。

用甚麼機燒錄?
用MD機錄音的。(使用一種可反覆擦寫的數位存儲介質) 通過光纖用數碼方式錄音或者是用普通和軸線經Line in,利用模擬方式錄音的,而步驟是一邊用有光纖輸出的CD機播放,另一邊用MD機錄意,首歌幾長就要錄幾耐,有點類似以前舊式錄音帶錄音的方式,如果沒有光纖輸出的器材可以用模擬方式錄音,但時間是一樣咁耐的。

可否燒錄資料?
不可以。

可作電腦光碟和電腦磁片來儲存文件嗎?
不可以。

有幾多MB?
最高容量有1 Gigabyte。(up to 45 hours of audio)


下面一篇有關MiniDisc (MD)的簡介 :

MD是MiniDisc(即迷你光碟)的英文縮寫,也是對MD碟片及使用MD碟片設備的通稱。MD碟片直徑為6.4cm,外有一個略大於盤面的矩形塑料外殼保護。
1992年,Sony(新力索尼)公司首次生產出了一種和卡式磁帶隨身聽體積相似、但使用一種可反覆擦寫的數位存儲介質的新型隨身聽——MiniDisc Walkman。
對於MD隨身聽來說,它從來沒有經歷過真正大紅大紫的時光。在CD的全盛時期誕生,剛剛聲名鵲起,卻又遭遇到了MP3的圍追堵截。但直到今天,因為MD擁有比大多數MP3更優勝的音質,擁有自己的忠實支持者,成就了「少數派」的經典。
20世紀80年代,CD格式正式紅遍天下。但是 ,在CD的完美音質中依然夾雜這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人們開始抱怨CD隨身聽的尺寸大、不可擦寫性、不能自主選擇音源……隨身聽的創始廠商——Sony公司在意識到這些問題以後,開始着手研究更適合隨身攜帶的音頻技術。
1986年,他們研製成可單次寫入的光盤——WO(write once disc)。1988年,在WO的基礎上又發明了多次可擦寫的磁光碟——MO(magneto optical disc)。一年之後的音響展會上,Sony展示出一種可以錄音的CD原型產品。可惜,這種理念的在全球範圍內的展示並不完美。在紐約和飛利浦共同舉辦的聯合記者會上,一個工程師竟然在眾記者的眼皮底下用日本紙扇來冷卻過熱的CD系統。而Sony CD研發搭檔飛利浦,卻有其他的意見。是否需要數位化的磁帶介質,索尼和飛利浦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論,但是卻始終無法達成一致。
在爭論中,Sony的MD碟片研發工作卻漸漸走向了成功。1991年5月,所有的研發工作都完成了。一種新的音頻規格MD(MiniDisc)宣告誕生。這種碟片的規格被定製為直徑6.4cm,可以錄音74分鐘和一張CD相當,面積卻只有CD的四分之一。為了便攜性,碟片封裝在塑料的外殼中。同時,ATRAC數位音頻壓縮技術也誕生了。就此,Sony開始在日本和美國宣傳MD技術,為了讓業界接受MD標準,大賀典雄領導Sony發起了MD論壇,開展各種展示活動,並且向有影響力的業界廠商發放相關技術的許可證,聲勢浩大地展開了新的數位音樂革命。
有了新的音樂格式,自然要有好產品作為載體。1991年6月,世界上第一款MD隨身聽樣機誕生。1991年底,索尼開始研發一種使用6cm碟片的小型錄音設備。為了回應飛利浦將在1992年11月發售的DCC(Digital Compact Cassette,飛利浦公司和松下研製的一種家庭用數位盒式磁帶錄音機,音質與CD接近),整個計劃只有留給他們一年的時間。
終於,在最後時限前,Sony生產出了一種和卡帶隨身聽體積相似,使用一種可反覆擦寫的數位存儲介質的新型隨身聽——MiniDisc Player。同年11月,MZ-1(錄放)、MZ-2P(單放)、MD錄音碟片MDW- 60和88種SEM發行的MD唱片擺上貨架。接下來的12月,歐美地區的銷售也順利開始了。「現在,你可以製作自己的碟片!」 MZ-1的宣傳廣告傳遍整個世界。
1997年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份,成為MD隨身聽歷史上的分水嶺。1996年12月,Sony和Sharp(夏普)相繼完成了最近的MD晶片和編碼的研發,一種新型的,成熟的MD數位內核完成了,接着廠商們開始更多考慮外型、人性化設計和電池續航能力等問題。MD機小型化也在1997年終於得到了實現。
所謂MD機小型化是指將機身的長寬都控制在100mm以下。這一年中,夏普率先將可錄和單放MD機都做到了小型化,而索尼只是在單放機中上實現了小型化,錄放機種則在1998年才實現。至此以後,MD機小型化成了眾多廠商鬥爭的法寶。每推出一款新機必然要冠以「世界最小」的稱號。Panasonic是走極端者之一,其 SJ-MJ88機的11mm超薄機身在很長時間內成為MD小型化的王者。



2009-11-01 00:17:47 補充:
另外,1997年前的MD機都只有不到10小時的播放時間。而在1998年到2000年間,MD晶片技術的提高卻促進了省電技術的發展。同時,「線控」也成了一大買點。早期線控的設計比較簡單,隨着MD的發展,線控的人性化設計也越來越被重視,液晶屏幕的顯示內容大大增加。而且,掛在胸前的線控對於消費者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奪取1999年香港MD 機銷量冠軍的JVC XM-PX5(外號唇膏仔線控)。

2009-11-01 00:17:58 補充:
21世紀,MD的真正敵人已經變成了MP3。MP3隨身聽的出現打破了MD一枝獨秀的局面,而硬碟MP3的出現更在存儲容量上戰勝了傳統MD。更具殺傷力的是後來錄音功能被配備到MP3當中,使MP3能夠擺脫電腦,MD相對來說就更顯劣勢了。
MD 的發明者Sony自然不會看着自己的發明就此失勢,2001年Sony推出了Net MD,通過USB端子,MD可從電腦上直接下載ATRAC格式的文件,大大縮短了製作一張MD碟片的時間。2004年,Sony又推出了全新格式的Hi-MD,大大增加了MD碟片的最高容量至 1 Gigabyte,宣佈MD和MP3的競爭還將繼續。
參考: @@****@@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55: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030000051KK017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