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成語唔識做!!!

2009-10-29 2:02 am
1.口若( ? )河


p.s.我不懂怎樣那個字,thank you !

回答 (9)

2009-10-29 2:15 am
✔ 最佳答案
口若懸河
在晉朝的時候,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郭象,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很有才學,尤其對於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現象,他都肯細心的觀察和思索它們的道理。因為他的知識很豐富,能夠把一切的事情都講得清清楚楚,又喜歡發揮自己的見解,以致家中常常擠滿了向他求教的人。太尉王衍誇讚他說﹕【郭象他說起話,就好比懸在山上的河流一樣,不斷的往下流灌,從來就沒有枯竭的時候。】


【口若懸河】就是根據王衍這段話引申而來的,形容人善於言談,把話說得很流利,而且滔滔不絕。研究學問,能像郭象那樣深下苦功的,並不稀奇;但是對於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肯下工夫去思索它的道理的,卻非常的難得。



想想看,人類的進化,雖然是由於大家的勞動,但若是不加思索的勞動,哪來改善呢?因此,像郭象那樣做學問,研究事物現象的道理,是十分可貴的。



這句成語也可以和【滔滔不絕】相聯用,凡是對於那些善辯而口才出眾的人,我們都可以說他們是【口若懸河】或者是【滔滔不絕】。
2009-10-29 10:55 pm
口若 懸 河 :言談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絕於口。 形容口才敏捷,善於辯解



圖片參考:http://t0.gstatic.com/images?q=tbn:DbeI-D14NWyMWM:http://modmycomments.com/x/halloween/happy-halloween-16.gif


參考: 字典
2009-10-29 5:16 am
口若(懸)(河)
參考資料:http://www.hkedcity.net/iclub_files/a/1/42/webpage/student/idiom.htm

http://www.clse.tpc.edu.tw/newstory/story/14.htm

【口若懸河】形容人善於言談,把話說得很流利,而且滔滔不絕。

在晉朝的時候,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郭象,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很有才學,尤其對於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現象,他都肯細心的觀察和思索它們的道理。因為他的知識很豐富,能夠把一切的事情都講得清清楚楚,又喜歡發揮自己的見解,以致家中常常擠滿了向他求教的人。太尉王衍誇讚他說﹕【郭象他說起話,就好比懸在山上的河流一樣,不斷的往下流灌,從來就沒有枯竭的時候。】

【口若懸河】就是根據王衍這段話引申而來的,形容人善於言談,把話說得很流利,而且滔滔不絕。研究學問,能像郭象那樣深下苦功的,並不稀奇;但是對於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肯下工夫去思索它的道理的,卻非常的難得。

想想看,人類的進化,雖然是由於大家的勞動,但若是不加思索的勞動,哪來改善呢?因此,像郭象那樣做學問,研究事物現象的道理,是十分可貴的。

這句成語也可以和【滔滔不絕】相聯用,凡是對於那些善辯而口才出眾的人,我們都可以說他們是【口若懸河】或者是【滔滔不絕】。



2009-10-29 4:35 am
口若懸(音:縣、完)河
2009-10-29 3:29 am
口若懸河
在晉朝的時候,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郭象,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很有才學,尤其對於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現象,他都肯細心的觀察和思索它們的道理。因為他的知識很豐富,能夠把一切的事情都講得清清楚楚,又喜歡發揮自己的見解,以致家中常常擠滿了向他求教的人。太尉王衍誇讚他說﹕【郭象他說起話,就好比懸在山上的河流一樣,不斷的往下流灌,從來就沒有枯竭的時候。】


【口若懸河】就是根據王衍這段話引申而來的,形容人善於言談,把話說得很流利,而且滔滔不絕。研究學問,能像郭象那樣深下苦功的,並不稀奇;但是對於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肯下工夫去思索它的道理的,卻非常的難得。



想想看,人類的進化,雖然是由於大家的勞動,但若是不加思索的勞動,哪來改善呢?因此,像郭象那樣做學問,研究事物現象的道理,是十分可貴的。



這句成語也可以和【滔滔不絕】相聯用,凡是對於那些善辯而口才出眾的人,我們都可以說他們是【口若懸河】或者是【滔滔不絕】。
參考資料

2009-10-28 19:30:24 補充:
希望可以幫到你
2009-10-29 3:22 am
口若 (懸 )河 希望可以幫到你0
2009-10-29 2:12 am
口若懸河口若懸河口若懸河
2009-10-29 2:08 am
口若懸河 ~ 選我做最佳~
2009-10-29 2:06 am
口若懸河
希望可以是最佳


收錄日期: 2021-04-16 11:54: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028000051KK008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