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參考:
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0910240146813873403721.jpg
凡爾賽和約(1919年)不是公平之和約
這題目忽然喚醒本人較早前閱讀一本關於第一次大戰的小品,其手法寫得甚為戲劇性,以下就作為一篇讀後感吧!希望樓主不用介意。
評價
本人認為凡爾賽和約絕對是不是公平之和約,尤其對比較弱勢的國家跟本沒有作合理性及人道性的賠償及爭取,祇是草草了事。這平約主要目的是為戰勝之大國於經濟上爭取更多利益而於政治更為了自身安全而增加防線。
所謂的巴黎和會並沒有解決帝國主義之間爭奪殖民地的矛盾,對戰敗國德國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復仇的種子,所以有名人曾道“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休戰。”歷史無情地嘲笑著此和約,結果1939年9月,希特拉再次在歐洲掀起大戰,距巴黎和會正好是20年零兩個月!世界人民再次陷入災難和痛苦中。
其實於文章的內容亦有蹟可尋,我並不相信每個都能辦到〝公政無私〞,因為就算你是國家元首也是人一個,但我相信〝公義〞是有準則,但似乎當閱過以下內容,大家都應該有點失望吧!
內文摘要
【戰爭結束了,如何分享這些胜利果實呢?
1919年1月18日,在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召開了分贓的丑劇——巴黎和會。
參加巴黎和會的各國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權代表70人,後改為“四人會議”,即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列孟梭和意大利首相奧蘭多。 後因意大利在大戰中作用不大,本國底子又薄,被英法冷落一邊。所以實際上又變為“三人會議”,他們是巴黎和會的三巨頭,也是主宰者。
為了索取戰敗國的賠款,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列孟梭吵得不可開交。
“你們法國拿50%,我們英國得30%,怎么樣?”“不行,絕對不行!這次大戰,法國損失最大,我們應該得58%。”
“太過份了,我們不同意。”
“那我們也不同意。”已經78歲的克列孟梭,雖已滿頭白發,但仍像只野獸般凶猛,真不愧他的“老虎總理”的外號。而勞合‧喬治也百般糾纏,一點儿都不犧牲自己的利益。
美國總統威爾遜只好在英法之間周旋,忙著打圓場:“我們美國一分錢都不要。你們兩國都犧牲些,讓別的國家也得點好處,法國得56%,英國得28%,這樣可以嗎?”
克列孟梭厲聲喊著:“可以。但法德邊界得以萊茵河為界:除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外,德國的薩爾區也歸我們!”如果法國得到薩爾區,就意味著他控制了歐洲最重要的軍事工業區,將來可以在歐洲大陸稱王稱霸。對這點,英國和美國當然不同意。他們從1月吵到4月,誰也不肯讓步。威爾遜和克列孟梭都以退出和會來要挾對方。
三個人經過無數次的爭執和討价還价后,終于有了結果:英國得到了國際聯盟所規定的委任統治制度下擁有1000万人口的領土,法國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區,日本也得到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而美國的“門戶開放”原則也得以通過,美國的商品与資本可以進入這些地區,實行机會均沾,大家都有好處分享 。
除分贓外,巴黎和會還有別的議程。主要是:
密謀扼殺新生的蘇維埃俄國,決定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籌組國際聯盟來反對列寧創建的共產國際。國際聯盟指揮各國反動派向革命人民進行血腥鎮壓,同時重新瓜分德國原有的殖民地。】
感想
這個很明顯祗是大國分贓的洽談的和約,而有切身之痛的是於 6月28日是巴黎和會的最后一天,也是全體戰勝國在和約上簽字的一天。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代表沒有出席會議,拒絕簽字。
原因何在呢?
原來,巴黎和約裏有三條是關於中國的。即戰前德國侵佔的山東膠州灣的領土,以及那裹的鐵路、礦產、海底電纜等,統統歸日本所有。跟本是本末倒置而沒有以〝公義〞來作和約的基礎。
本來中國當時參加了協約國,對同盟國作戰,曾把支援協約國大量糧食,還派出17.5萬名勞工,犧牲了2000多人。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索回德國強佔的山東半島的主權,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但英美法卻做主要送給日本。而賣國求榮的中國的北洋軍閥政府都准備簽字承認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中國人民忍無可忍,終于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試問〝公義〞何在呢? 希望日後我國在國際舞臺上有,有能力發揮此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