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韓愈 一問

2009-10-25 3:45 am
一般人認為先有千里馬,然後再有賞識它的伯樂出現。作者的看法有什麼不同?作者在文章開首就提出這個觀點,有什麼好處?

回答 (1)

2009-10-27 2:36 am
✔ 最佳答案
馬說是唐朝韓愈的作品,本文托物寓意,看似句句說馬,其實字字及人,
然而不落痕跡,自然天成,既表現出構思之巧妙,更顯示了語言之純熟,
同時,說論中心突出而富有說服力.

這是一篇具有寓言色彩的議論文,文中以"千里馬"比喻有非凡才能的人,
以相馬能手伯樂比喻聖明的君王,從而揭露了封建統治者埋沒有用英才
的不合理現象,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怨恨.

這篇文章共三段.笫一段開宗明義提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可謂出語惊人,看似奇峰突起,實為發人深省.緊接著"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一句,進一步揭露了千里馬依存于伯樂的不合理現象,
又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以至"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枥之間"的必然性.
第二段著重寫千里馬被埋沒的具體緣由在于得不到必要的條件而無法
施展出非凡的才華,而其關鍵還在于"食馬者不知".
第三段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嗚之而不能通其意",
的三"不",無情地揭露了"不知"者的愚蠢與無知,更荒唐的是,
因此"执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難怪作者激憤地斥責:"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由此表達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天下并非沒有千里馬,
而是沒有真正識馬的人!天下也并不是沒有才能出眾的人,只是沒有遇到
識才,用才的賢明君主,全文儀150餘字却內涵豐富,結構緊湊,行文流暢,
一氣呵成.
參考: 古詩文導讀大全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14: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024000051KK014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