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心計中的馬元贄是什麼人?

2009-10-22 7:22 pm
宮心計中的馬元贄是什麼人?

維基中並沒他的條目,故發一問.
請詳述他的生平,及做過什麼大事(好壞都講)

請不要抄tvb.com有關李國麟飾演的馬元贄的角色簡介,
因為那不是史實.

回答 (8)

2009-10-23 2:24 am
✔ 最佳答案
雖然馬元贄在史書上所見不多,但史實是有馬元贄此人,見於《資治通鑒 卷 249》
…… 上之立也,左軍中尉馬元贄有力焉,由是恩遇冠諸宦者,植與之敘宗姓。上賜元贄寶帶,元贄以遺植,植服之以朝,上見而識之。植變色,不敢隱。明日。罷相,收植親吏董侔,下御史台鞫之,盡得植與元贄交通之狀,再貶常州刺史。
……唐宣宗被立為皇帝,宦官左神策軍中尉馬元贄出了大力,於是唐宣宗對他的恩遇超過其他宦官。馬植與馬元贄攀親,敘為馬姓宗族,唐宣宗賜給馬元贄金寶腰帶,馬元贄轉贈給馬植,馬植系上寶帶上朝,被唐宣宗看見並認出,馬植當即臉上變色,不敢隱瞞。第二天,唐宣宗罷馬植宰相官位,收捕馬植的親信胥吏董侔,送交禦史台加以審問,將馬植與馬元贄內外交通的情狀全部查清,於是再貶馬植為常州刺史。
馬元贄原是大宦官仇士良的得力手下。
早在文宗大和九年(835)“甘露之變”時,馬元贄為合門使,是仇士良的主要幫兇,會昌三年六月仇士良主動引退時所安排的後繼者即為此人。會昌五年的王妃事件,因都判官孟秀榮(仇士良之手下)承擔罪責,馬元贄得以逃脫追究,並最終在擁戴宣宗的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仇士良是唐文宗時期最為跋扈的權宦,《新唐書》本傳稱其“殺二王、一妃、四宰相,貪酷二十餘年”。武宗雖為其所立,亦不甘受其擺佈,曾暗中對其權勢進行裁抑。會昌三年(843)六月廿五日,亦即仇士良卒後的第二日,武宗誅仇士良孔目官鄭中丞、張端公等四人[2](卷4,會昌三年六月廿五日條);次年六月,又在仇士良私第搜得兵仗數千,遂削其官爵,籍沒其家,諸仇勢力受到沉重打擊。但至宣宗大中中期,諸仇並已身居榮秩,其官爵顯然為宣宗即位後所超擢。宣宗非但不繼續執行武宗打擊仇氏勢力的政策,反而為雙手沾滿朝臣和皇室鮮血的閹宦樹碑紀功,蔭其親族。若非仇氏宦官勢力(馬元贄們)在皇位爭奪中對宣宗立有大功,斷不會有如此禮遇。可見,馬元贄同仇士良淵源有多深了。

願知識共享!


2009-10-23 12:15:37 補充:
馬元贄的最終下場史書沒見再提。
金寶腰帶事件實際上是殺雞給猴看,給馬元贄一個下馬威,宣宗李忱是宦官集團馬元贄等人扶持上臺的,不好對馬元贄干什麼,但為免宦官輿朝政大臣相互勾結,所以馬植只好倒霉了,當然宣宗李忱再不會,也無需再倚重馬元贄了。
宦官們在宣宗李忱強大的威懾力面前,實際上也是頗為忌憚的。所以在整個大中時代的十三年裡,他們也總算是有所收斂,始終不敢興風作浪,既沒有幹預朝政的膽量,也沒有幹預朝政的機會。
2009-11-04 5:09 am
其實為何唐代的宦官好像沒有外戚的勢力牽制?如東漢般
2009-10-31 5:55 am
那些不斷開分身自問自答, 造票, 負評別人的傢伙都未道歉, 我不過是一條題目問得不完善, 論作惡多端, 排隊也未輪到我吧.

2009-11-02 14:05:04 補充:
我還有大把"自己人"呢
你慢慢努力找出來吧.

2009-11-02 14:23:08 補充:
你在檔案說你為朋友出頭?
那到底是你那位朋友不滿?
如果他本人要求,我還會考慮一下發出你所謂的道歉.

但如果回答者當中, 根本沒有你所謂的朋友存在,
你只是借題發揮的話,
那我實在沒必要應你所求.

還有, 你所謂以"大學中文程度"為論點發出的意見,
我想問...你有資格說這話嗎?

2009-11-02 14:24:06 補充:
IVE畢左業好幾個月囉
仲咁多時間玩知識+...
Benny Tse
難道你失業嗎?

2009-11-02 14:48:16 補充:
原來BENNY TSE真係失業...

2009-11-03 00:00:48 補充:
我都無再去理佢啦
根本就知道佢係邊個, 為咩而來

2009-11-04 14:31:50 補充:
誰私下道歉了?
你是不是思覺失調了呢?
還是失業的日子真的那麼難捱?Benny Tse.

2009-11-06 12:10:05 補充:
我係你真畀心機搵份工做啦
Benny Tse
你大個仔架啦
唔通你以為一世可以係知識+ 狂開分身蝦蝦霸霸可以過日辰?

你真係以為扮基督徒等潘生likely你, 畀你入Y公司做?
醒下啦傻仔!

2009-11-06 17:47:08 補充:
edinburgh叫我唔好理你呢o的無謂人喎

你失業我好同情你
你覺得係知識+ 發癲可以平衡你的心理的話
我唔會阻你既
玩得開心o的

2009-11-11 23:56:38 補充:
好奇怪,我既然答得咁差,但又點解成條題目完封不動被人抄去用呢?

我的回答: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8040803269

抄襲的回答: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100904522

到底發問的tsekasing和作答的CheungKaYiu2009,係個腦定對眼出問題呢?
2009-10-29 7:32 pm
佢係一個死人,E加死左
2009-10-26 7:56 pm
李國麟 飾 馬元贄
角色資料
性別:男
年齡:58
身份:大太監


性格
權慾薰心,為人霸道,支配慾強,喜愛弄權用術,行事狠辣,絕不留情。深懂見風轉舵、見機行事之道。


背景
自小入宮當小太監,耳濡目染,認定權力就是一切。後馬操控宮中神策軍大權,從此得以左右帝王的廢立。


遭遇
憲宗駕崩,馬擁立三子李宥為帝,是為穆宗。及後幾位皇帝盡是馬在幕後一手策劃繼任,但武宗卻借馬親征外族失敗被虜,乘機將神策軍撥歸丞相李德裕所管,待馬釋放而回,驚覺權力已被架空。


日本棋士前來大唐挑戰,馬眼見機不可失,推薦棋博士高顯揚出賽。顯揚最終雖只能跟日本棋士和局,但已取得武宗歡心,再次受重用。馬狼子野心,為鞏固勢力,不惜弒殺武宗,偽造聖旨,拉攏鄭太妃,讓李怡繼位為帝。誰知李怡登基後,顯露並非愚鈍,馬便逼使李怡立義女寶賢為妃,以為借賢妃暗中監視李怡一切,惟賢妃對李怡日久生情,馬如意算盤打不響,最後馬與麗妃金鈴勾結,狼狽為奸。誰知金鈴竟比馬這頭老狐狸更為奸狡,緊急關頭,竟倒過來對付馬,馬想不到會栽在金鈴手中,正是作繭自縛,死不足惜。
2009-10-24 8:29 am
史書記述馬元贄的資料很少,就算《新唐書--宦者列傳》,也沒有獨立的篇幅記述馬元贄的生平。

史書最後提及馬元贄,應該是在大中四年,當時當上左神策軍中尉的馬元贄與中書侍郎馬植私下交情甚密,馬元贄甚至將唐宣宗賜給他的寶帶交給馬植,馬植帶上此寶帶上朝,被唐宣宗認出此帶,於是唐宣宗將馬植罷相及貶帶中央。

之後史書再沒有提及馬元贄,但史書卻記載,在唐宣宗駕崩的年份大中十三年,左神策軍中尉已由另一宦官王宗實擔任,而唐宣宗的繼任者唐懿宗也由宦官擁立,而史書記載擁立以及反對擁立懿宗的宦官,都沒有馬元贄的名字。

2009-10-24 00:40:57 補充:
故此,我們可以估計馬元贄在大中四年至大中十三年這九年之間,已消失於政壇當中,究竟他是死去或是好像仇士良一樣引退,就不得而知。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並非被唐宣宗處死。因為若唐宣宗真的對付掌握神策軍的馬元贄,一定如之前文宗對付仇士良一樣引起震撼,史書沒有理由不記載。而且《資治通鑑》記載於大中八年唐宣宗還在向朝臣打探宦官的勢力如何,以及朝臣有沒有對付宦官的決心,但朝臣多勸宣宗勿重蹈文宗覆轍,不可輕然對付宦官,可見宣宗一朝沒有將宦官勢力連根拔起的決心,更不會處死馬元贄。

2009-11-01 01:39:28 補充:
就算樓主沒有畫公仔畫出腸地話要問『歷史上馬元贄生平』,但這題既在中國歷史區發問,題目又已表明不是要tvb.com內劇集的人物介紹,是要史實,一個就算只有正常小六中文程度的人,都會理解這問題是問歷史上那個馬元贄的生平。究竟係樓主誤道人,抑或評論者語文能力低,還是對人不對事?

評論的朋友,你要批評人都請你提出一些有點質素的批評,否則只會丟人現眼!

2009-11-02 23:49:13 補充:
大話兄,別跟豬打架了,豬會很高興,而你卻被弄髒!
2009-10-23 1:18 am
性格權慾薰心,為人霸道,支配慾強,喜愛弄權用術,行事狠辣,絕不留情。深懂見風轉舵、見機行事之道。
背景

自小入宮當小太監,耳濡目染,認定權力就是一切。後馬操控宮中神策軍大權,從此得以左右帝王的廢立。

遭遇

憲宗駕崩,馬擁立三子李宥為帝,是為穆宗。及後幾位皇帝盡是馬在幕後一手策劃繼任,但武宗卻借馬親征外族失敗被虜,乘機將神策軍撥歸丞相李德裕所管,待馬釋放而回,驚覺權力已被架空。

日本棋士前來大唐挑戰,馬眼見機不可失,推薦棋博士高顯揚出賽。顯揚最終雖只能跟日本棋士和局,但已取得武宗歡心,再次受重用。馬狼子野心,為鞏固勢力,不惜弒殺武宗,偽造聖旨,拉攏鄭太妃,讓李怡繼位為帝。誰知李怡登基後,顯露並非愚鈍,馬便逼使李怡立義女寶賢為妃,以為借賢妃暗中監視李怡一切,惟賢妃對李怡日久生情,馬如意算盤打不響,最後馬與麗妃金鈴勾結,狼狽為奸。誰知金鈴竟比馬這頭老狐狸更為奸狡,緊急關頭,竟倒過來對付馬,馬想不到會栽在金鈴手中,正是作繭自縛,死不足惜。
參考: km,hj
2009-10-22 9:00 pm
大太監,挾天子令諸侯
萬寶賢之義父
被姚金鈴殺害
殺害李瀍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54: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022000051KK003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