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有甚麼生平事跡

2009-10-21 5:08 am
高錕有甚麽偉大發明
.

回答 (2)

2009-10-21 11:48 pm
✔ 最佳答案
高錕,CBE(Charles Kuen Kao,1933年11月4日-),華裔物理學家,生於中國上海[1],祖籍江蘇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區)[3],擁有英國[1]、美國國籍[1]並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4],目前在香港和美國加州山景城兩地居住[5]。高錕為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華文媒體稱之為「光纖之父」[6]、普世稱之為「光纖通訊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美譽,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9年,與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埃爾伍德·史密斯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1]。

目錄 [隱藏]
1 生平
1.1 早年生活
1.2 職業生涯
1.3 晚年生活
2 學術研究
2.1 科研成就
2.2 重要論文
3 經歷
4 學術榮譽與獎勵
5 參考資料
6 外部連結


[編輯] 早年生活
1933年11月4日,高錕出生於上海,祖父是清末民初時期南社著名文人高吹萬,父親高君湘是留美歸國的執業律師,堂叔父高君平為近代著名天文學家,弟弟高鋙為美國天主教大學終身教授[7][8][9],幼時一家住在法租界一棟三層高的房子[10]。入學前,父親聘請老師回家,教導高錕和高鋙誦讀四書五經[7],高錕十歲時入讀上海世界學校[11][12],在上海完成小學與初中一年級課程[13],除接受中文教育以外,同時也學習英文和法文。

童年的高錕對化學十分感興趣,家裡房子的三樓就成了他的實驗室。高氏曾經自製氯氣,製造滅火筒、焰火、煙花和相紙;最危險的一次是混合紅磷粉與氯酸鉀,加上水並調成糊狀,再摻入泥裡,搓成泥炸彈。後來他又迷上了無線電,成功地裝了一部有五六個真空管的收音機。

1948年家族移居台灣[16],後高錕父親攜其家眷再遷往香港。1949年高錕進入香港聖若瑟書院就讀中學四年級[17],高中畢業後雖已考上香港大學,但因立志攻讀電機工程,當時港大沒有這個專業,於是他輾轉就讀了當時位於倫敦東部的伍利奇理工學院(現為格林威治大學),於1957年取得英國倫敦大學[15]電子工程理學學士學位,及後1965年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獲得英國倫敦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帝國理工學院於2007年正式脫離英國倫敦大學系統)。

高錕與夫人黃美芸在倫敦相識[18],當時他剛從香港赴英國讀書,夫人是當地華裔。[5]兩人於1959年結婚[19][20],育有長子明漳、次女明淇[19],現時皆在美國矽谷生活和工作[18]。

[編輯] 職業生涯
1957年,高錕進入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在旗下一英國子公司標準電話與電纜公司任工程師。[21]1960年,他進入ITT設於英國的歐洲中央研究機構——標準通訊實驗室,在那裡服務了十年,其職位從研究科學家升至研究經理。[21]

高錕在ITT時期,鑽研利用玻璃纖維進行信號傳送,並將實驗成果,發表多篇論文,其中在1966年發表的《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論文[22]中指出:用石英基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信息傳遞,將帶來一場通訊事業的革命,並提出當玻璃纖維衰減率(Attenuation)下降到每公里20分貝時,光纖通訊即可成功。他的研究為人類進入光導新紀元打開了大門。為此,獲得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3]以及愛迪生電信獎、馬可尼國際獎、貝爾獎、巴倫坦獎章、利布曼獎和光電子學獎金等。

高錕於1970年應香港中文大學邀請籌辦電子系[20](現稱電子工程學系),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教授及講座教授,任職四年。[19]1974年又返回ITT公司,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勞諾克的光電產品部擔任主任科學家,後擢升為工程主任。[21]1982年,因卓越的研究與管理才能而獲任命為首位「ITT執行科學家」,在康尼迪克州的先進技術中心工作。[21]

198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並在1989年創立「訊息工程學系」,直至1996年正式退休。1997年返港成立「高科橋公司」提供科技顧問服務,同時擔任香港特區政府科技創新委員會委員,後於2000年在大埔工業村投資成立「高科橋光纖有限公司」(英文:Transtech Optical Fibre Co Ltd.),生產光纖產品,後於2003年易主更名「高科橋光通信有限公司」[24][25][26]。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1996年宣佈命名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為「高錕星」(國際編號3463),以表揚他在科學上所做的傑出貢獻。[27]


2004年初,高錕證實罹患早期老人痴呆症,接受治療。但事情到2009年,高錕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時才被廣泛報導[29],其夫人黃美芸接受香港《明報》採訪時指高錕「老人家記性差」,時而忘記鎖匙或書本放在哪裡,不過病情輕微,認人、認路均沒有問題[5][30]。
參考: No
2009-10-21 5:23 am
高錕科研成就
舉世公認高錕是提出用纖維材料傳達光束訊號,以建置通信的第一人。高氏仍在英國求學的1960年代,大家已經知道訊息是可以用數位或類比的方式傳送。當時已有人研究,透過氣體或玻璃傳送光,期望可達到高速的傳送效率,但無法克服訊號會嚴重衰減的問題。1965年,高氏對各種非導體纖維進行仔細的實驗。按他分析,當光學訊號衰減率能低於每公里20分貝時,光束通信便可行。他更進一步分析了吸收、散射、彎曲等因素,推論被包覆的石英基玻璃有可能滿足衰減需求達到波導。這項關鍵研究結果,推動全球各地連串運用玻璃纖維波導來通訊的研發工作


收錄日期: 2021-04-17 00:13: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020000051KK013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