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佛祖生於印度, 他得到完滿智慧後, 把真理告訴人類.
真的道理, 不理是婆羅門教已知的, 或不知的, 或有衝突的, 只要能救渡人走上離苦得樂的真正道路的真理, 佛祖都用種種角度, 種種程度, 去告訴人類. 不會婆羅門教中的真, 佛教就必要說它不成立. 真即是真, 假即是假. 宗教不是宗教的目的, 真理才是宗教的目的.
同 : 因果是婆羅門教已有的概念.
同中不同 : 佛教不是把命運交由因果, 不是活該有福的人凌駕沒福的人. 不以惡因而生來不幸的人為低下. 不以歧視為合理. 佛法視眾生為同體, 平等. 眾生皆有佛性. 人人都能以覺悟淨化業. ( 這當年在以嚴密階級為架構的婆羅門社會, 引來很大衝擊, 應算是個和平革命. )
同 : 六道輪迴是婆羅門教已有的概念.
同中不同 : 佛教修行最終目的不是到六道的頂層(天界)享天福. 梵天不是永久.修行者最終不是為享作善業福報, 但求修好自心, 並種眾生福, 把眾生都扶助成佛. 眾生一體. 成佛才是終極的目標.
同 : 婆羅門教裡的神, 亦可能是佛教裡是天界, 護法或菩薩. 婆羅門教有沒有用崇拜神的方式和與佛教不同的名字來崇拜某些佛, 有待宗教史家去查究了. 因為釋家佛言, 此世界之前已有數佛出世, 所以在各古民族宗教中有記載亦有可能. 但變成怎樣的記載, 甚麼源流, 是很難考究的.
同中不同 : 佛教可稱為無神論. 因為眾生本質無異, 只是狀態有異. 於是有些眾生現狀態有大能力, 於是被稱為神. 六道眾生, 無論昆虫或天界神, 都是本質相同但未來不肯定的眾生, 有佛性而遮掩了. 此所謂無神.
如果樓主對各宗教異同有興趣, 可去看看耆那教. 其中心教義與佛教的誠實, 慈悲, 平等, 和平, 更為接近. 婆羅門教與佛教是生命框架的元素相近, 而耆那教, 是精神信念的接近. 但我對耆那教的認識有限, 都是來自維基. 大家有興趣可去看看.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80%86%E9%82%A3%E6%95%99
平等, 簡單的二字, 不屬任何宗教獨有, 無可壟斷. ( 壟斷就是不平等了. ) 這二字就是眾生未來幸福的關鍵. 每個能行出平等的人, 就是向著天堂, 向著成佛的路. 不行平等, 難談慈悲, 不是善教. 所以與其說婆羅門教與佛教相似, 不如說是耆那教. 因為它餡似. 婆羅門教只是皮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