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成就,功績,貢獻(10!!)

2009-10-18 9:11 pm
孔子的成就,功績,貢獻
不少於200
help!!!

回答 (2)

2009-10-30 6:59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0910180074113873401411.jpg
孔子的成就,功績,貢獻
如題孔子的成就,功績,貢獻,相信非三言兩語能道畢。而談孔子永遠離不開儒家思想。正正這兩個絕配的名詞不僅為我國,還有整個世界至今無休止地仍然作出貢獻。他的生平在此不欲多說,祗是針對題目,草草以下數行見解,如有達,請多包函!
孔子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承前啟後者及代表,早已是兩千多年的定論了。一百多年來,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我們對孔子有著太多的無知、誤解甚至於歇斯底里的排斥。今天,我們要做的是實實在在地重新來認識孔子,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認識孔子,並且最好還要能像美國向世界各國大力推行它所謂的“自由民主”那樣,“己所欲,施於人” ,不遺餘力地向世界各族人民推介孔子的儒家思想,而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複孔”就完事 。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不再是主流意識形態,然而誰能否認孔子及儒教的一些道德不正悄悄地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呢?從古至今,儒家所說的就是去協調“君君臣臣(上級下級)父父子子” 的社會人倫,使人們各安其位,各盡其責,以維持人類群體的穩定平衡 。這樣的理論,我們決不會由於當前中國的變化而過時,因為人總得與人相處,也總會產生或大或小的問題,我們總不至於指望微軟公司能夠開發出超級電腦程式,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家庭矛盾、黎以衝突、朝核危機吧。
我們怎樣看世界,有時世界就會怎樣看我們。推崇和宣揚孔子,是借孔子在告訴世界,我們的民族一直都在提倡“仁義”、“和諧”的精神 ,我們以這樣的態度去對待他國,又怎麼會去恢復所謂的“朝貢體系”呢?“朝貢體系論”是形形色色“中國威脅論”的一種,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大力發揚儒家文化,使世界瞭解真正的中國,不能因為怕被誤解而無所作為。目前,世界各地的中華文化產業常以“孔子”為名,實在是因為自從幾百年前孔子被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帯到西方後,在西方人的眼裏,“孔子”就是中國的代表,是中國代言人。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除了孔子,我們還有誰?
古語有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當前如“熊貓、剪紙、刺繡”等乃至不少球星影星世界流行,但他們僅僅是中國文化中的枝葉,是“末”,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才是中國文化的“本”,在文化類型和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我們必須知道先後,切不可“捨本逐末”,只有“立足根本 ”才能向世界更加真實、全面地展現中國,讓世界瞭解中國人,這才是中國文化發展的“正道” 。
參考: Michelle & Hugo 隨筆
2009-10-18 9:49 pm
孔子學說影響    終其孔子一生,雖然他的仕途多失意,但他在中華文化之影響十分深遠。    政治方面,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後,儒家便成為中國歷來的"正統之學",若想飛黃騰達,或想實現政治抱負,非要讀儒家不可。這可解釋了中國歷來的讀書人、官員都是儒生。    教育方面,孔子所開創的私人講學之風,流傳後世而增大其規模。當儒學成為"正統"官學之後, 中國的教育事業便以它為中心,儒家文化得以興盛。小孩,若家境不太差,能夠供養他讀書的話,自小開始就要誦習儒家經典,為未來立身處世舖路。這可反映了儒學深入民心的程度。    思想方面,儒家所主張的"仁",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讀書人, 以"仁"為本所推展開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可 說是中國讀書人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孔子的思想,歷來有 不少人研究、繼承和發揚光大。戰國時便有"亞聖"孟子、主張"性惡" 的荀子;使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漢代大儒董仲舒。    唐代的古文家韓愈,以儒家思想為中心來推動其"古文運動";以及宋明理學的代表朱熹、 王守仁等,他們的學說都是建基於儒學而有所闡發(當然有所偏頗和走向極端)。新文化運動雖然將儒家思想批評得一文不值,但近 現代學者也開始重新研究儒家的學術價值,現在大儒唐君毅先生 便是當中的佼佼者。甚至西方的漢學家,也都十分重視儒學;現在美國政府倡導的家庭觀念,就是基於這些漢學家的研究而實行 出來的產物。    社會方面,由於學習儒學可以使平民晉身統治階層,提高社會地位,所以傳統中國社會便出現四民之說:"士、農、工、商。"士即位讀書人,中國古代讀書人皆是儒生,位列四民之首。不論他們出身如何,總之能出仕為官,就會受到尊重。反之,則百般凌辱。因此,中國社會的分化十分嚴重。讀書人有他們的清高,但下層人民連生計都成問題,文化出現斷層,而令儒家的理想抱負不能廣及民間,"大同"世界的"眾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理想沒曾出現。    總括而言,儒學影響著中國二千多年來的文化,現在我們的生活也受孔子的思想所影響。當然,這是有好有壞的,我們在學習儒學時,不要被各種有所預設觀點的作者所誤導,要以一顆清明的心,去體會箇中價值,這才得其精髓:"中"!

孔子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36: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018000051KK007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