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中國的「海神」之稱

2009-10-11 9:34 pm
誰有中國的「海神」之稱!!!!!!!!!!!!!!!!!!!!!!!!!!!!!!!!!!!!!!!!!!!!!!!!!!!!!!!!!!!!!!!!

回答 (3)

2009-10-11 10:03 pm
✔ 最佳答案
誰有中國的「海神」之稱
天后宮供奉的媽祖娘娘是華人世界公認的海神。
但在江蘇南黃海邊的漁心中,海神天后卻是位土生土長的漁家婦女。
在江蘇南黃海邊上曾有位姓褚的漁婦,隨老伴兒出海打魚數十載。春往秋來,學會觀天識雲,欲有颳風下雨、降霜落雪之類天氣反常之象,她就呼喚一起出海的漁船,聚集靠攏泊船海中,拋下大大小小的龍爪鐵錨,頂風抗浪,不需返港,不誤魚汛。漁們十分感激,尊稱她為褚太太。此事最終惹怒了巡海夜叉,扯斷了龍爪錨鏈,頂翻漁船,褚太太落水身亡。事後,出海漁船每當遇到風險,總覺得有位白髮老太太暗中平息浪湧改厄化災,隱顯于煙波之中。一次有位漁人在海灘上看到一條陷在泥沙中的敞蓬漁船,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太太盤膝背坐在黃板(船板)上。他走過去一看是褚太太。沒等漁人開口,褚太太撐起龍頭拐杖站起來說:“往後,下海人遇到什麼苦難,只要喊我三聲,就會平安消災的。”說罷,騎上大鯊魚乘風破浪而去。
褚太太保佑打漁人出海平安,漁船上都供奉褚太太的神偶,香火陡然興盛起來。這件事傳到城,皇帝覺得一個漁家婦人生生死死都能厚德載,加封褚太太為“天后娘娘”,一說叫“褚太尉”。於是,南通到處有奉旨建造的“天后宮”或“天后廟”。至今通州市李港鄉有天后宮村,如東縣北坎鄉曾有“褚太太廟”。南黃海漁信奉褚太太為天后,應該說此天后不是彼天后。借用西方哲人黑格爾的一句名言,屬於“個別歷史現象的局部定性”。
此後,每年正月初九的高燈會,三月二十三前後的天后娘娘會,清明時節的開網節,五月初五的海洋會,龍王會,七月十五的漁藍會,九月初九的水神會上,禇太太都是逐除納吉勝會神壇上的主神。
水神:
共工,北方水神,當初與顓頊爭當北方天帝失敗,共工發怒而撞倒了周山,使支撐蒼天的大柱子折斷了,拴著大地的繩子斷了。天在西北方塌下來,因此日月星辰移向西北方;大地東南方沉下去,因此江河積水和塵埃全傾到東南方。
應龍,黃帝部下,跟隨黃帝討伐蚩尤,黃帝派遣應龍到冀州原野去抵禦他。應龍 蓄積水,用水淹蚩尤。
江神,長江之神
河伯,黃河之神
湘夫人。湘君,相傳是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後為湘江之神 。

參考: yaz,來自民間傳說知識
2009-10-14 9:14 pm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兩大部將,是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千里眼與順風耳。

相傳媽祖俗姓林,出生於宋朝(或曰五代末年[1])福建省興化軍莆田縣湄洲島,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因此又稱林默娘。自北宋開始受人建廟膜拜,經清朝康熙皇帝冊封為天上聖母,將媽祖神格化,逐漸傳播到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並向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傳布。

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一個高峰。此外,隨著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更廣、更深,各地華埠(尤其是沿海地區)多可見媽祖廟的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的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玻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乃至於歐洲和美洲也開始有了媽祖廟。

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華人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佑聖咒》稱玄天上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

因此,北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祈免水火之災。北帝消滅龜精蟒妖於腳下的功勞又被元始天尊封其為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不僅僅統率所有水域的安全,祂還是北極星的化身,可指引船隻航行於正確方向,不會迷失於海上。

禹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用水利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禹親自率領老百姓餐風露宿,整天泡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堅韌不拔,勇於開拓的精神,經過了十八年治理,終於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氾濫的災禍。大禹整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帝夏禹王登天子之位,並以自己的封國夏為天下之號,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帝夏禹王之子啟是夏朝的繼位天子。建碑《大禹陵》。

治水期間,禹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量測儀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桿,規划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名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咬著牙沒有進家門。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裏,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禹與塗山氏女嬌有兩個兒子啟及澔。禹治水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跡傳遍各地、人們聽了都深受感動,更增強治水信心。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龍王是中國道教的神祇之一,源於古代龍神崇拜和海神信仰,甚至也有人認為其起源,是佛教入華時,受到印度神話影響。因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日本亦有信奉。被認為具有掌管天氣的能力,因此在水旱災多的地區常被崇拜。

大龍王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稱四海龍王。小的龍王可以存在於一切水域中。龍王形像多是龍頭人身。龍王被認為與降水相關,遇到大旱或大澇的年景,百姓就認為是龍王發威懲罰眾生,所以龍王在眾神之中是一個嚴厲而有幾分兇惡的神。

華東的廣大地區由於多受旱澇災,民間為祈求風調雨順,建有龍王廟來供拜龍王。廟內多設坐像,通常只有一位龍王。

洪聖,專稱南海洪聖大王,又稱洪聖爺或赤帝。是中國南方有名的神祇。

一說洪聖本名洪熙,是唐代的廣州刺史,以廉潔忠貞聞名。他熟悉天文、地理、數學,曾設立氣象台來觀察天氣,為漁民商旅減低出海的風險。後來因辛勞過度而早逝。皇帝得知他的功績,於是追封洪熙為廣利洪聖大王,在沿海地區為他興建廟宇。後來曾被加封「洪聖」、「昭順」、「威顯」等封號。至宋代則被封為「南海洪聖廣利王」。

另說指洪聖是「火神」祝融,同時為「南海之神」,廣州有一間始建於隋朝的南海神廟。歷代皇帝為了籠絡華南人,曾不斷給此神加封,計有「廣利王」、「洪聖」等,民間遂稱之為「廣利洪聖大王」。

譚公,原名譚德,一說譚峭,元朝廣東歸善人。他在十二歲「得道」,被尊為「海神」之一。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譚公寶誕。

惠東地處海邊,是漁船和商船進出的港口。傳說譚公於十二歲得道後,擁有呼風喚雨和治病救人的神力,經常治療患病的鄉民,又幫助附近的漁民預測天氣,深受敬仰,其後村民更設廟供奉這位漁民的保護神,譚公也成為了廣東一帶著名的「海神」。
參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9-10-13 1:34 am
媽祖娘娘是華人世界公認的海神!!!!!!!!!!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兩大部將,是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千里眼與順風耳。

相傳媽祖俗姓林,出生於宋朝(或曰五代末年[1])福建省興化軍莆田縣湄洲島,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因此又稱林默娘。自北宋開始受人建廟膜拜,經清朝康熙皇帝冊封為天上聖母,將媽祖神格化,逐漸傳播到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並向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傳布。

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一個高峰。此外,隨著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更廣、更深,各地華埠(尤其是沿海地區)多可見媽祖廟的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的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玻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乃至於歐洲和美洲也開始有了媽祖廟。

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華人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參考: j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54: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011000051KK008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