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為了保護比利時而向德國宣戰?

2009-10-11 2:00 am
教科書說,一戰時,英國為了保護比利時的中立性,在德國出兵比利時後的同一日,向德國宣戰。

只是,比利時的中立性對英國的利益有甚麼影響?
為什麼英國要為了保護比利時的中立性而向德國宣戰?
英國是不是借題發揮?

回答 (3)

2009-10-13 8:29 am
✔ 最佳答案
首先分析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德關係的情況。
自十七世紀以來英國的外交政策其實好簡單,就是盡量不涉及歐洲大陸大國的糾紛,只防止歐陸一國獨大威脅英國安全,故除了歐陸出現一個想獨霸歐陸的強國外,英國都會盡量不干涉歐洲事務。


但隨著德國統一後國力突飛猛進,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主政後,德國更一改之前睦鄰的外交政策,積極發展海軍及海外殖民地,欲與各大國爭一日之長短,英國人開始憂慮德國漸成為破壞歐洲勢力平衡,威脅英國安全的國家,後來便與法俄兩國和解,於1907年三國締結協約聯盟,矛頭直指德國,這一年,也是英德關係轉向敵對的一年。


其實英國不像法國對德國有普法戰爭的舊仇,也不像德俄關係般實在是泛日耳曼及泛斯拉夫兩大民族主義的對碰,英國與德國可說是沒有太多新仇舊恨,英國與俄法結盟,都想利用法俄兩國抗衡德國,維持歐洲勢力平衡已而,所以英國不是很想與德國開戰。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在波斯尼亞被塞爾維亞裔民族份子刺殺,奧匈帝國執意要向塞爾維亞開戰,當時英國外相格雷仍認為聯同德國一同作出調停,是有希望達成和平協議,故英國當時仍不願與德國開戰。至七月底,塞爾維亞拒絕接受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戰爭一觸即發,但英國外相格雷仍表現出為和平而努力,建議由英國召開一個國際會議來調解糾紛,亦表示就算戰爭爆發,英國應處中立。當時的英國外相格雷指也英國普遍民意都不贊成英國參戰。


但後來和平會議的建議被德奧拒絕,英國感到大戰一觸即發。在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前一天,英國外相格雷向英國內閣表達英國應就參戰與否作出決定,但內閣仍然猶豫未決。但當時較為主戰的丘吉爾已指出在同盟制度下,英國被捲入盟國的戰爭是在所難免。


但後來奧匈帝國於7月28日 向塞爾維亞宣戰,戰爭已經無可避免。當時英國仍希望戰爭只限止奧塞兩國之間,並警告如果德國攻擊法國,英國會考慮向德國開戰。但德國的態度是與法俄兩國開戰是無可避免,但盡可能令英國保持中立。當時德國為避免英國加入戰爭,曾承諾不會佔有法國任何在歐洲的領土,以及不併吞比利時,但這反而令英國更明白德國是期望戰爭多於和平,反而憂慮德國攻打法國及比利時會影響歐陸勢力均衡,故加強對德作戰的決心。



2009-10-13 00:30:38 補充:
此時,英國內閣已分成由保守黨為主的主戰派及以自由黨為主的非戰派,尚未對開戰與否達成共識。後來德國先向俄羅斯宣戰,英國高調表達會協助法國,希望德國有所顧慮不向法國宣戰,但德國已計劃取道比利時攻打法國,並先攻下盧森堡。英國外相格雷此時已向德國警告,德國若攻入比利時英國會向德國開戰,並下令英國皇家海軍協助法國海軍防衛法國海岸。但德國人認為確保比利時中立的倫敦條約早在1839年簽署,精於計算的英國人不會因為一份七十五年前的歷史文件向德國宣戰,故不顧英國的警告向法國宣戰及進兵比利時,並譏笑倫敦條約是一堆廢紙。

2009-10-13 00:32:58 補充:
德國人估不到英國人除了精於計算外,無論是保守黨及自由黨,也有保護弱小國家免受侵略的信念傳統。而且德國入侵比利時,就算是不是即時威脅英國南方海岸,也令英國認為德國已大大破壞歐陸勢力均衡,再加上德國人的『廢紙論』大大激怒英國民情,令本來對參戰意見紛紜的民意走向支持開戰,而且英國人最初都認為這一場只是一場有限度的戰爭(其他絕大部份參戰國都認為此戰爭會在同年聖誕之前結束,當時沒有人認為戰爭會延續四年之久),故英國人以為此戰只會動用海軍及有限的陸軍,故很快就加入戰爭。

2009-10-14 00:24:48 補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對比法國,無論在軍事力量及生產力上,德國都有壓倒性的勢力,詳見我以前一個相關的回答: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102502742

故法國根本無力獨力應付德國的攻擊
參考: 英文維基
2009-10-13 5:21 am
係任何情形之下,只要比利時被德國攻擊,英國係理論上必須全力保護比利時。原因好簡單,因為成功保護比利時即係成功保護法國,兩次世界大戰都係德國先攻克法國北部既三個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然後再大舉入侵法國。第一次成功左一半,第二次徹底成功,令法國亡國。呢個由低地國家入侵法國既就係著名既希利芬成劃,係由1905年既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希利芬提出,之後幾十年全歐都知德國一定會咁打法國,所以英國從來都極為緊張比利時係唔係比德國侵略。
歐洲歷史悠長, 因拚音文字的同異而建立文化, 不同種族萌芽, 其後, 哥倫布等航海家發現新大陸, 列強崛起, 其中中歐有法蘭西, 普魯士及奧地利, 法國大革命使歐洲出現第一個共和國, 其他封建君王多番侵略法國;其後拿破崙.波拿帕特以軍事天才擊敗除英國外之歐洲君權, 雄霸歐洲, 傳播啟蒙思想; 至1815年, 維也納會議先定瑞士為中立國, 其後在1830年7月革命後比利時亦因民族主義而與荷蘭同成為中立國. 這些中立國為歐洲大陸列強緩衝區, 受佔領會使英國回憶拿破崙鎖國之苦, 不利英國利益, 此其一;最佳史實為日後納粹德軍發動閃電戰, 繞比利時破法軍馬奇諾防線,法國淪陷. 英國於歐洲陷於德軍空襲及海岸線受封鎖, 使英人過著悠長的苦戰! 而荷比兩國為英國南方, 受佔便可渡海攻英, 戰略重要性, 此其二. 二十世紀時歐洲有兩大對立軍事陣營, 一為由普魯士統一的德國, 奧匈帝國及意大利的三國同盟, 另一為英國, 法國及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 1914年7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引發奧匈, 德向俄, 法宣戰, 至同年8月7日德軍從齊格菲防線繞荷比攻法, 英國除上兩項原因外, 亦要履行三國協約, 故向德宣戰, 此其三. 故德攻比後, 英國向德宣戰, 絕非借題發揮!

2009-10-14 20:57:38 補充:
我同意2樓補充; 另外我提醒樓主, 英法兩國皆為歐洲強國, 以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爭為例, 可見兩國的軍力是多麼強大; 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起, 兩國關係日益改善, 可以說是互為犄角. 故此若法國受襲, 英國必不會坐視不理的.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53: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010000051KK013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