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不同意.
你可以說慈禧太后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但說她是清皇朝的罪人明顯有點失實了.
慈禧太后終其一生致力延續清的統治,沒有了她運用狡黠的政治手段的話,清早在太平天國時便被滅國了.在洋人入侵後,是慈禧太后允許洋人的苛刻條件,才讓清廷得以存在.狡黠、陰險,是慈禧太后的特點.
在1900時,革命興起和國人要求改革時,是慈禧太后血腥鎮壓了革命勢力,又與洋人合作,披上改革的假面具,令清廷的壓力大減,不致在革命形勢高漲下,迅速覆滅,殘存多了幾年。
直至慈禧太后死後,清廷人才凋零,沒一人可獨起重任,最後被袁世凱以勢壓迫,最終滅亡.
由此可見,慈禧太后還是清皇朝的功臣呢!
參考: 自己
背景:
不同意。慈禧太后同治年間與東太后垂簾聽政,光緒年間獨纜大權,開展女權當政的局面。若要對慈禧太后作出批判,則需以其功過而品評。
論據:
慈禧太后於同治年間加緊奪權,建立勢力,擁護守舊派,但名義上只是輔助年幼君主,並沒有作出對清廷不利的決策。
其後於太平天國之亂中,委派准軍與湘軍作戰,並得到列強援助,不但成功消滅亂黨,而且巧妙地建立出兩支勇武善戰的軍隊(即准軍與湘軍),有助鞏固軍事實力.
經過李鴻章、奕訢等大臣的發起及支持下,洋務運動正式開動,雖然最終於甲午戰爭中被徹底埋葬,但可見慈禧太后認同西方國家的成功,並銳意改革圖強,但其焦點錯誤投向單器現代化,並非多方面的改革,招致失敗.
馬關條約簽訂後,康有為等改革派成功勸服光緒帝綵納其理念,史稱「百日維新」,但政策推行過急、規章混亂,根本不能奏效,而且傾向支持帝制,與共和等民心所向格格不入。即使慈禧太后沒有百般阻撓,而放任光緒帝進行改革,新政亦不會取得成功。
不久,義和團乘時而起,以「扶清滅洋」為理念,其後慈禧太后更借助其實力向列強宣戰,結果兵敗而避走西安,簽訂辛丑條約。當清軍尚未承認其身份時,義和團已四出破壞各國大使館,中外關係早已破裂,加上列強早已有瓜分中國的打算,慈禧太后並不需負上最大的責任。
結論:
慈禧太后雖然控制政權,但她只是無力改變中國種下的禍根,而並非清皇朝的罪人。
參考: 全屬個人見解,請勿抄襲。(中三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