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刮痧療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確切的發明年代及發明人,難以考證。較早記載這一療法的,是元代醫家危亦林在西元1337年撰成的《世醫得效方》。"痧"字從"沙"衍變而來。最早"沙"是指一種病證。刮痧使體內的痧毒,即體內的病理産物得以外排,從而達到治癒痧證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過的皮膚表面會出現紅色、紫紅色或暗青色的類似"沙"樣的斑點,人們逐漸將這種療法稱爲"刮痧療法"。
刮痧原理: 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及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過程: 先將準備刮痧的部位擦淨,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力量要均勻合適,不要忽輕忽重。如有痧症,連刮兩臂彎十幾下,即出現暗紫色的條條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處可刮20下。如患有頭痛或喉痛,則取坐位;頭暈眼花或胸腹疼,則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處疼,則取俯臥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所說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輕鬆,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鐘,在前胸、後背肋間、頸椎上下,或兩肩腫崗上崗下,再每處刮動十餘下,再飲糖姜水或白開水,病人會異常舒暢。
不良反應: 刮痧並不是對任何病症有效,有時還會產生不良反應,所以刮痧時,要隨時注意患者的表情和反應,若出現頭暈、心悸、發冷汗、嘔心、胸悶或是病痛加劇等身體的危險訊號時,就要立刻停止。
適用的病症: 刮痧也可用於促進血液循環,排走毒素;治療肌肉勞損及各類痛症,其它如:頭痛、頸、肩痛、腰痛、感冒、牙痛、便秘、腹瀉、食欲不振、痛經、疲勞、失眠、連對美容問題,只要施用得宜,均可一一用上。
另外; 若刮痧方法不對,還是會引起嚴重的後遺症,不當手法往往引發病菌感染、皮下血腫、軟組織受損和骨膜發炎的後果。由於刮痧時可能會不小心刮破皮膚表層,造成病菌侵入感染,所以刮痧的器具,使用前,必須經過嚴格消毒,而且在刮痧之前,要先用酒精消毒皮膚,才進行刮痧。或有人誤以為刮痧要刮得越大力才會有效,事實並非如此,應因病而治。對於老人、幼童、心臟病或體弱多病的人,刮痧更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