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927年後的十年,國共兩黨對立,展開了長達10年的內戰.
[編輯] 國民黨
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是中國國民革命運動的主要代表,黨旨是建立一個由中國人主政的獨立的「三民主義」共和國。國民黨源自1894年組成的興中會。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軍閥在北京掌權。國民黨幾經改組,至1919年再經由中華革命黨改組中國國民黨而成。孫中山在1917年及1921年先後兩次於廣州建立軍政府,進行護法。但是國民黨在廣東的實力來源依靠向孫中山效忠的各南方軍閥,而各軍閥派系對立,亦經常與孫中山意見相左,屢次出現「叛變」情況,孫中山多次被迫出走。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希望汲取俄國革命成功的經驗,亦希望得到俄國援助,建立屬於國民黨的軍事力量。
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印發的《國際歌》傳單。[編輯] 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以後,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從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國罷工達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員大罷工和京漢鐵路大罷工。香港海員大罷工取得了勝利,但京漢鐵路大罷工卻遭到直系軍閥吳佩孚的鎮壓,造成了「二七慘案」。共產黨從「二七慘案」中認識到,沒有強大有力的同盟者,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北洋軍閥)是不可能的。而國民黨當時對新崛起的共產黨剛開始採取合作的態度,後來因為共產黨的政見分歧所造成的種種不合作原因,再加上一定程度上不願意有其他黨派力量擾亂當時已經異常混亂的局面,所以採取了排共政策。後來共產黨提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訴求,提出要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實行合作,共同組成「革命統一戰線」。1922年7月共產黨在二大曾提出設想實行「黨外合作」(即:所有的合作項目均不涉及黨內事務),但共產國際駐華代表馬林卻倡議實行「黨內合作」(即: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把國民黨改造成為各革命階級的聯盟。這個倡議得到了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