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的起源!急~

2009-09-29 1:19 am
婚嫁的起源
婚嫁的起源
婚嫁的起源
更新1:

我要係婚嫁的起源!~

回答 (1)

2009-09-29 5:16 am
✔ 最佳答案

在中國古代社會裏,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延續家族血統、結婚、養育下一代,是人生大事。古代婚姻取決於兩大要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經父母同意、無媒撮合的婚姻是苟合,不被承認之餘,甚至後果嚴重。而古代的傳統婚嫁禮儀主要分三大結構:婚前禮、正婚禮和婚後禮。這個結構下的禮儀於不同朝代、不同地方會稍有出入,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而一般平民百姓則因財力不逮,婚嫁禮儀只能變通從簡。
中國由周朝開始已具備完整的「六禮」。六禮屬於婚前禮,是婚姻籌劃、準備階段所舉行的儀節。六禮也者,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即提親):是男方向女方求婚的第一步。古代社會男尊女卑,求婚由男方採取主動。男家請媒人到女家提親,如女家答允,便立即送上幾十件寓意吉祥的禮物,這就是納采。男家送上的禮物包括雁、鴛鴦、魚、鴨、棉絮等。以雁為例,雁是候鳥,來去有時,象徵男女雙方會信守不渝。
問名(即討八字):男家請媒人到女家討名字、出生年月日及時辰、籍貫等資料。男女雙方出生的年庚八字會拿去占卜吉凶。
納吉(過文定):占卜如獲得吉兆,男家會派媒人到女家報喜,即納吉。婚約至此正式生效。

納徵(即過大禮):男家向女家送上禮金、禮餅、禮物等作為聘禮。納徵標誌著婚約已經完全成立。

請期(即擇日):男家占卜擇定合婚的良辰吉日,請媒人告知女家,徵求女家的同意。
親迎(即迎親):新郎親迎新娘,是婚前禮的最後程序,也是最隆重的一步。
於婚前禮而言,除六禮之外,還有「三書」和「上頭」等。三書乃聘書(訂之書)、禮書(禮物清單)及迎書(迎娶新娘之書)。而上頭是親迎前男女雙方各自完成的儀式。儀式由好命公、好命婆主持,由他們替新人梳頭,以期同偕白首,兒孫滿堂。上頭儀式完成後,象徵一對新人已步入新階段。
正婚禮是指新娘被接到男家後所舉行的、正式結爲夫婦的儀式。主要有拜堂(周制沒有這一項)、沃盥、對席、同牢合巹等。
拜堂是新娘過門後拜見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親戚及夫婿的儀節。沃盥指新人入席前的潔手潔面。對席是新婚夫婦交拜禮畢相對而坐。同牢合巹中的同牢是新婚夫婦共食同一牲畜的肉;合巹是交杯而飲,象徵夫妻合二爲一,永結同好。之後新婚夫婦同進新房,新郎親掀新婦的纓(即蓋頭),兩人再持花燭而出,表示男女雙方正式結為夫婦。


婚後禮,是新婦成婚後,表示跟夫家親族融合生活的各種禮儀,又稱「成婦禮」;主要有婦見舅姑、婦饋舅姑、舅姑饗婦三禮,內容都與新婦侍奉翁姑有關。「舅姑」即公婆、翁姑,是丈夫的父母。
婦見翁姑是成婚後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得早起、沐浴,然後拿著盛了棗、栗等物的竹器到公婆的寢門外等候。婦饋舅姑是新婦親自侍奉公婆進食,待二老食畢,新婦要象徵式地吃公婆的餘食以示孝順(此禮有不同做法,有的是新婦下廚燒飯做菜,以饋翁姑)。舅姑饗婦是新婦過門後第四天,公婆與新婦一同進食,表示此後授之以室,代主家政。
上述三項都是由新婦執行的婚後禮,新郎方面的婚後禮有「成婿之禮」。新郎要帶新婦回娘家謁拜岳父母和女方親戚,表示正式成為女家女婿。
婚嫁禮儀至此全部完成。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gif

參考: 明B+cpce


收錄日期: 2021-05-01 22:26: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928000051KK008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