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德軍真的有幽浮嗎??

2009-09-27 7:19 am
看到了一個網站 ,所以有這樣的疑問
http://www.bibliotecapleyades.net/ufo_aleman/esp_ufoaleman_3.htm

我只聽說盟軍攻下德國後有發現疑似飛碟的設計圖

但那些照片.......應該是假造的吧....??

回答 (2)

2009-09-28 10:32 pm
✔ 最佳答案
1940年末,納粹德國成立了一個名為「爆破手研究室-13」的秘密機構,其任務是專門研究、製造秘密飛行器。該秘密機構收羅了第三帝國最傑出、最優秀的專家、工程師和試飛員等頂尖人才,在德國軍方協助下,終於製造出了一種最先進的碟形飛行器——「別隆采圓盤」…
  
1943年9月,美國第八空軍集團軍以空前規模的700架重型轟炸機,去轟炸德國施瓦因福特的歐洲最大的軸承廠,為轟炸機群護航的是英、美的1300架戰鬥機。戰鬥空前殘酷,盟軍被擊落轟炸機60架,被擊落戰鬥機111架,德軍損失飛機300架,令人驚異的是,在這場規模空前的大轟炸中,當盟軍的轟炸機群飛到德國的軸承廠上空時,竟突然出現了一對閃光的大型圓盤飛行物。面對雙方上千架飛機的猛烈炮火,他們卻絲毫沒有受到損害。在當時分秒必爭的生死拚殺中,容不得飛行員再去判斷這些圓盤是什麼。但當他們返回基地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向指揮部報告此次神秘事件。指揮部當即要求偵察部門對此詳細調查,然而偵察部門送來的報告令人驚異,圓盤飛行物既不是德國的飛機,也不是其他國家的飛機。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於是,英國偵察部門的報告中首次使用了「UFO」(英語不明飛行物的縮寫),從此,UFO或飛碟的大名日益為世人所熟知。英、美兩國各自立即成立了秘密的調查小組。     

2009-09-28 14:32:47 補充: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納粹德國很早就開始了對UFO的研究,並從飛碟中受到啟發,並試圖仿造。早在1940年末,德國就成立了一個名為「爆破手研究室—13」的秘密機構,其任務是專門研究、製造秘密飛行器。其活動代號為「烏蘭努斯行動」。1940年,德國工程師施裡維爾和哈貝莫爾製造出第一個飛碟式飛行器—1號模型。後來他們通過對1號模型改進,造出了代號為「垂直飛機」的2號模型。其飛行速度可達到每小時1200公里,並能像現代直升飛機那樣作空中停留和水平飛行。不過1號模型和2號模型都停留在實驗性的嘗試階段,並未批量生產。
  

2009-09-28 14:33:01 補充:
後來,「爆破手研究室—13」在納粹領導人親自支持下,收羅了第三帝國最傑出、最優秀的空氣動力學專家、工程師和試飛員等頂尖人才,在德國軍方協助下,終於製造出一種非常先進的碟形飛行器——「別隆采圓盤」。
  
「別隆采圓盤」採用了奧地利發明家維克托·舒柏格研製的「無煙無焰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是「爆炸」,運轉時只需要水和空氣。在飛行器的周圍共裝置了12台這種發動機。它噴出的氣流不僅給飛行器提供了巨大的反作用力,而且用來冷卻發動機。由於發動機不斷大量地吸入空氣,因此在飛行器上空造成了真空區,從而為飛行器提供了巨大的升力。

2009-09-28 14:33:19 補充:
1945年2月初,蘇聯空軍對德國的攻勢日益猛烈,盟軍部隊在各個戰場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德國逼近。2月17日,德國東、西兩線的戰局節節敗退,一發不可收拾,氣急敗壞的希特勒似乎已經預感到帝國敗局已定,決定大開殺戒。他打算宣佈廢除《日內瓦公約》,3月中旬,希特勒決定實施不顧德國人民死活的「焦土」政策,3月19日,喪心病狂的希特勒下達了毀滅一切的總命令,但由於蘇、美、英軍隊的迅速推進才使得德國人民避免了這場災難。
  

2009-09-28 14:33:28 補充:
與此同時儘管德國空軍也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但是他們還在做著最後垂死的掙扎。並妄圖利用新式武器來挽救第三帝國的滅亡。德國秘密機構「爆破手研究室—13」製造的「別隆采圓盤」更是在爭分奪秒做最後的衝刺。2月19日,這架耗資數百萬的飛行器終於進行了它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試飛。令人震驚的是,在短短的3分鐘之內,它升到了15000米的高空,平飛速度高達2200公里/小時。同時它還可以懸停在空中。無需轉彎就可以任意向前或向後飛行。

2009-09-28 14:33:57 補充:
伴隨著第三帝國滅亡的喪鐘,這架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飛行器在戰爭即將結束時,德軍有關部門按照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的命令把「別隆采圓盤」炸毀了。儘管蘇聯紅軍在攻克柏林後很快控制了位於佈雷斯勞市(今弗羅茨瓦夫)的製造「別隆采圓盤」的工廠,但等紅軍趕到那裡時卻什麼也沒有得到。施裡維爾和舒柏格逃脫後投向美國。1958年8月,舒柏格在給友人的信中寫到:「1945年2月試飛的飛行器模型是在同被關押在茅特豪森集中營中的一位最傑出的爆炸專家和工程師們的合作下製成的。以後,他們又被送回到集中營,戰後無人生還。後來我聽說一些國家在加緊發展圓盤式飛行器。儘管過去了許多年以及在投降後的德國獲得了不少文件資料,

2009-09-28 14:34:01 補充:
但主要研製國家還是不可能製造出像我們那樣的飛行器。」據戰後調查,確實如舒柏格所說,當初製造飛行器模型的那些專家、學者、工程師們在製造飛行器後又被關押回集中營裡,戰後無人生還。冷戰期間,美國人曾經許諾給舒柏格300萬美金,為的是要他說出「別隆采圓盤」和「無煙無焰發動機」的秘密,但遭到他正義的拒絕。

2009-09-28 14:34:13 補充:
舒伯格去世之後,納粹飛碟「別隆采圓盤」的秘密已無人知曉。但當美、蘇公佈這一消息之後,人們還是感到震驚並引起了深深的思索:從「別隆采圓盤」在試飛中表現出的水平來看,不僅遠遠超出了當時其他各國的所有飛行器,而且在某些方面比當代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的航空技術還要先進。有人不禁要問:在半個世紀之前,納粹德國是怎樣研製出具有這樣的科學技術水平的飛行器呢?

2009-09-28 14:34:20 補充:
前不久,曾參與飛碟秘密研製的德國米爾海姆的航空工程師格爾曼·克拉斯披露了納粹德國早在40年代秘密進行飛碟研製計劃的最詳實情況。他確認,他手中曾保存過飛碟實驗樣機的圖紙。他發明的這種飛碟獲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這種飛碟的直徑為2.4米。它賴以飛行的是一台小型大功率發動機,是由留弗特瓦費工程師研製成功的。但是,第一台飛碟樣機試飛時由於失控飛到車間的頂棚撞毀了,而且技術人員也沒能使飛碟的速度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其他類似的飛碟樣機也曾試飛過。

2009-09-28 14:34:29 補充:
1957年7月27日,美國一家報紙發表一篇題為「希特勒曾研製過飛碟」的文章。文章披露,一個叫弗·紹貝格爾的奧地利人發明了一種新型「爆炸」能源,這種能源只需使用空氣和水就能製造出光能、熱能和動能。1945年2月19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附近進行了無人駕駛飛碟的首次試飛實驗。試飛的飛碟僅用3分鐘的時間就飛到了1500米高度。其水平飛行速度達2200千米/小時。這架試飛的飛碟既能懸停在半空中,又能向前或向後飛行。它的直徑為50米。
  
然而,這種飛碟及其研製者的未來和命運如何呢?
  
「飛輪-1」型飛碟

2009-09-28 14:34:38 補充:
這種原始型飛碟的設計者是什利維爾和哈貝爾默利。1941年2月試飛,是當時時間上第一個垂直起降飛行器。它的外形結果跟今天發現的某些外星人駕駛的飛碟十分相似,是由一個固定不動的中心駕駛艙室旋轉的寬面圓環構成的,採用德國製造的標準噴氣發動機。這種飛碟雖已研製成功,但它卻給設計者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由於不平衡度較大從而引起強烈振動,特別是高速飛行時。設計師曾試圖加大外輪圈的重量,但設計方案最終還是沒能達到完美的程度。

2009-09-28 14:34:48 補充:
「垂直起降-2」型飛碟
  
這種飛碟是在「飛輪-1」型基礎上的改型,飛碟的外形尺寸有所加大,發動機馬力也有所增大,採用類似飛機上保持平穩的舵盤操縱機械,速度約為1200千米/小時。這種飛碟同前一種一樣,仍停留在實驗室水平上,就在德國飛碟研究史上出現重大飛躍的關鍵時刻,由於納粹德國的覆滅,這項飛碟研製事業宣告破產。尤·斯特羅加諾夫認為,由於同第13飛行探測器設計局卓有成效的合作,從而使從事這項飛碟研製事業的設計思想獲得新生,受到鼓舞,進而使對飛碟的研製工作能繼續下去,這不僅為以後的戰時需要留下了飛行器,而且還為後人製造現代飛行器奠定了基礎。
  

2009-09-28 14:35:01 補充:
「柏羅湟女戰神-3」型飛碟
  
這是研製的最後一種型號的飛碟,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直徑38米,另一種直徑68米。它們都採用奧地利設計師弗·紹貝格爾發明的無煙無火焰爆炸式「紹貝格爾」型發動機驅 動,這種新能源發動機只需用水和空氣作燃料。發動機本身具有反磁力性能,它借助反磁力漂浮升騰法使飛碟飛行和懸空。這種飛碟上裝有12台噴氣發動機,發動機全部採用「爆炸式」冷卻法進行冷卻。發動機*吸入驚人的大量空氣使其周圍空間形成真空,飛碟便能在這一真空區內不費吹灰之力地任意運動。飛碟駕駛艙的內外性狀是根據飛碟的機動性能和飛行速度而改變的。

2009-09-28 14:35:09 補充:
1945年2月19日,「柏羅湟女戰神」型飛碟完成了它的首次也是最後一次實驗性試飛。無疑,現存的幾種類型的飛碟已被毀掉,當時研製飛碟的布列斯拉工廠落入蘇軍手中,研製飛碟的全體工程技術人員下落不明,飛碟的發明者什利維爾、米赫和紹貝格爾為躲避蘇軍的俘獲而逃往美國。飛碟新能源發動機的發明者紹貝格爾1958年在給他的朋友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柏羅湟女戰神』型飛碟是同幾個一級爆炸工程師合作共同研製的,後來他們都被關進了集中營,這對他們來說意味著死亡。根據各方面的情況判斷,飛碟的主體樣機是按照希特勒的命令毀掉的,因為一些主要負責專家是在二戰結束前夕在一所工廠裡毀掉這些屬於核心機密的尖端飛行器的。」

2009-09-28 14:35:16 補充:
魯道夫·盧薩爾在他寫的一部書中援引了這一一段摘錄:「美國人想用重金向紹貝格爾買下研製飛碟的秘密技術,加拿大也是如此,但被紹貝格爾拒絕了,他要求先簽訂一個國際協議,而施特曼認為,無論跟誰簽合同,美國人都能得到他們想得到的一切。」用施特曼的話說,紹貝格爾已變成一個空殼,他已把有關研製飛碟的核心秘密全部捐獻給了美國人。不久,紹貝格爾回到家鄉奧地利的林茨。他同弟弟曾一起生活過,這位天才的奧地利發明家就這樣度過了他最後的餘生,於1958年9月25日逝世,享年74歲。
參考: 網頁, 我, 我
2009-09-27 7:47 am
由此更可證明幽浮其實是人類製造的飛行器....

由圖片看來只是一部很像幽浮的直昇機, 但是速度達到 17,000 km/h, 甚至超音速21,000 km/h 實在很不可思議, 文章提到使用磁力作為動力, 免能源. 這點我感到很懷疑, 因單靠磁力是無法做到持續運作的, 磁力線跟萬有引力一樣都是超距力, 這樣的設計就像是永動機, 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是不可能實現的.

底下英文是擷取網頁較重要的段落.


This group developed by 1939 a revolutionary electro-magnetic-gravitic engine which improved Hans Coler旧 free energy machine into an energy Konverter coupled to a Van De Graaf band generator and Marconi vortex dynamo (a spherical tank of mercury) to create powerful rotat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 that affected gravity and reduced mass. It was designated the Thule Triebwerk (Thrustwork, a.ka. Tachyonator-7 drive) and was to be installed into a Thule designed disc.

The early Haunebu I craft of which two prototypes were constructed were 25 meters in diameter, had a crew of eight and could achieve the incredible initial velocity of 4,800 km/h, but at low altitude. Further enhancement enabled the machine to reach 17,000 km/h

The Haunebu I first flew in 1939 and both prototypes made 52 test flights. In 1942, the enlarged Haunebu II of 26 meters diameter was ready for flight testing. This disc had a crew of nine and could also achieve supersonic flight of 6,000 to 21,000 km/h with a flight endurance of 55 hours. Both it and the further developed 32 meter diameter Haunebu II Do-Stra had heat shielding of two hulls of Victalen. The craft were constructed and tested between 1943-44. The craft made 106 test flights

2009-09-26 23:51:19 補充:
可以假設....媒體拍攝到的幽浮照片, 其實是現代人的飛行測試器.


收錄日期: 2021-04-24 10:14: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926000015KK102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