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小乘是戒律、是基礎、是不了義,大乘是了義
小乘頂多証到阿羅漢,阿羅漢只有自度,沒有度他
所以小乘阿羅漢又叫「自了漢」
但是大乘佛法是「自度又能度他、「自覺又能覺他」
大乘佛法一樣要以小乘的戒律為基礎,所以大乘佛法裡有《十善業道經》、《地藏經》等著重在戒律的基礎必修經典,在基礎的戒律之上,又加上了大乘佛法的了義經典,如《華嚴經》、《圓覺經》、《楞嚴經》等,所以大乘佛法是究竟圓滿的覺悟。
佛陀比喻六道輪迴是生死苦海
比喻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叫「渡無邊生死大河、到達彼岸」
佛陀在《金剛經》上比喻自己所說的佛法就像船一樣
可以載人過河,是佛陀用來幫助眾生過河的工具
小乘佛法就好像一條獨木舟,只能載一個人
大乘佛法就像一條大船,可以同時載很多人過河
所以大乘佛法才是究竟圓滿的覺悟和究竟圓滿的如來果地
2009-09-20 19:53:17 補充:
轉凡成聖:《凡聖迷悟示意圖》
妄想 分別 執著
--------------------------------------------------------------
佛陀 無 無 無
菩薩 有 無 無
阿羅漢 有 有 無
凡夫 有 有 有
2009-09-20 19:56:00 補充:
抱歉圖跑掉了,再畫一次~
轉凡成聖:《凡聖迷悟示意圖》
妄想 分別 執著
--------------------------------------------------------------
佛陀 無 無 無
菩薩 有 無 無
阿羅漢 有 有 無
凡夫 有 有 有
2009-09-20 19:56:48 補充: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前 言
《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圓覺經》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些道理,總令人覺得深奧難懂。佛、菩薩、阿羅漢乃至一切神聖,對我們而言,總是如此高不可攀。其實,佛經所說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我們每個人的本來面目。佛陀只是教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禍為福、轉災凶為吉祥、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回歸自性本來是佛,關鍵就在迷、悟之間,自己是否真正的「看破、放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短片,為大家揭示宇宙生命的真實義。
2009-09-20 19:57:24 補充:
(一)
白色代表自性,黃色代表妄想,藍色代表分別,紅色代表執著。
自性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遍法界虛空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雖然空無所有,能生一切萬法。是宇宙萬物生命的根源,也是哲學所說的「生命的本體」。妄想、分別、執著,是由一念無明而生起,是自性本來沒有的,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二)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自性圓滿具足一切智慧、福德、才藝、相好。自性又稱為「法性」、「本性」或者「心性」,也就是《三字經》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
2009-09-20 19:57:47 補充:
(三)
但因一念不覺而生無明,成為菩薩。無明就是妄想,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迷,迷得更深,生起了分別,就成為阿羅漢。
(四)
迷上加迷,從分別再產生執著。就墮落為凡夫。凡夫依執著的深淺不同,而分為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
實際上,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覺是本性本善,不覺是妄想、分別、執著。無論妄想、分別、執著多麼深重,一切眾生的本性本善從未失去,不生不滅。
既然妄想、分別、執著是自性本來沒有的,當然可以去除。自性是一切眾生本有的,肯定可以恢復!
佛陀把這宇宙生命的真實相說出來,讓我們從此建立堅定的信心。相信凡夫決定可以成佛!毫無疑惑。
2009-09-20 19:58:11 補充:
凡夫於世出世法,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
阿羅漢有妄想、有分別、無執著。
菩薩有妄想、無分別、無執著。
諸佛如來一切皆無,明心見性。自性本具的圓滿智慧德相,一時頓現。是故佛教眾生,若能看破,煩惱迷惑本無。放下執著、分別、妄想,本來成佛,本來是佛。
真正覺悟,一切境界是法相,現前的身體就是法身。所有的善惡、是非、美醜、好壞,都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絕不妨礙自性,也跟一切境界毫無關係。好比我們戴上有色眼鏡,看到一切境界都被扭曲了。只有摘下眼鏡,才能看到事實真相。眼鏡,好比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楞嚴經》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就看我們願不願意放下虛妄本無的妄想、分別、執著。
2009-09-20 19:58:38 補充:
(七、頓悟)
古語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所說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一念徹底覺悟,真正放下,凡夫一念之間就成佛。如善財童子,六祖惠能大師,都是真正的實例。佛在那裡?佛就是我們自己!
結 語
永嘉大師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中凡夫面對善惡境界,真有苦樂感受,這是因為不覺、迷惑而虛妄受苦,冤枉受的。佛菩薩也有善惡境界,但是他覺悟了,所以沒有喜憂苦樂的感受,心地永遠清淨光明。佛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自然平等恭敬一切眾生,與諸佛毫無差別。眾生不明白事實真相,所以見到佛都是凡夫,輕慢自大。
2009-09-20 20:00:14 補充:
這一念輕慢,就是凡夫習氣,就是妄想、執著,把我們自性本具的圓滿智慧、神通、道力蓋覆住了。唯有至誠、恭敬、謙虛、和善、仁慈、博愛才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圓滿善德。
讓我們從此時此刻,真正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恢復自性本具善德美好,讓「和諧世界,從我心做起」!
相關文章:
佛法說出的奧祕:上帝在玩萬花筒,生出了宇宙的妄相~
http://blog.udn.com/bluest1937/2989496
2009-09-20 20:25:36 補充:
佛法是「解門、行門」,在《楞嚴經》我們看到阿難著重在解門,著重在經教,把真正修學疏忽了。這個「行門」修的是什麼?這一點無論在家、出家的同修都要搞清楚。佛法修學都是一個「定」字,無論是哪一個法門,哪一個宗派,統統修的是禪定。大家不要誤會,以為只有禪宗才修禪定,那其他的都不叫禪定了嗎?都是一樁事情,只是各宗各派用的名稱不一樣。
禪宗叫定,淨土宗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教下裡面叫做止觀,天台宗有天台摩訶止觀,天台小止觀,賢首、華嚴宗有法界觀。這是名稱不一樣,其實都是修定。換句話講,統統修的是一心,一心就是定。
2009-09-20 20:25:46 補充:
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楞嚴會上我們看「二十五圓通章」,這二十五位菩薩代表著不同的宗派。雖然宗派不相同,方法不相同,他們所修的都叫做「首楞嚴大定」。這是明白告訴我們,佛法修學的中心是「定」,「戒」是幫助我們得「定」的重要手段。
捨離戒而得定,絕對不可能;如果有可能,佛對戒律不必對我們這樣的強調,不必對我們如此嚴格的要求。可見得,它是修「定」唯一的真實基礎,我們不能不重視。
阿難由於疏忽了修定,對於理論非常有興趣,天天在研教。於是這一次遇到摩登伽女,就遭了難,自己功夫不夠。如果自己有定有慧,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就拘束不了阿難;是他自己定慧功夫不夠,所以遭這個難。
2009-09-20 20:38:51 補充:
不同的宗派用來修「禪定」的方法、法門雖不一樣,如淨宗是用念佛法門,禪宗是用參禪的方式,但最終都是為了要達到「禪定」的狀態,「戒定慧」就是真實的功德,一般人造善業心中卻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話,他修的是福德,將來還要到六道來享福,畜生道裡面也有福德很大的眾生,例如「熊貓」,所以只有達到真正的「禪定」狀態,才有真實的功德可言,所做的迴向也才會有用
所以佛法是萬法歸一、條條大路通羅馬、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2009-09-20 20:38:55 補充:
而世尊49年講一切經的最終極目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不管是什麼宗派,到最後都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淨宗裡是以念佛法門得「一心不亂」的念佛功德廻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華嚴經》最後一品《普賢行願品》上我們也看到,等覺菩薩已臨佛地的普賢菩薩也是以修持「十大願王」的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世尊49年說一切經的總目標、總方向。
2009-09-21 10:53:53 補充:
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凡聖迷悟示意圖》:
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p=342BFA68E4A5A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