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不能合成一派.....2

2009-09-21 1:34 am
佛教...又分很多派
譬如...小乘和大乘
為什不能合成一派?
更新1:

大家請用回答~~~不要用意見ㄉ

更新2:

回~阿一1912 我有得罪你ㄇ? 為何要罵一些人?

更新3:

請大家心平氣和哦~

更新4:

謝謝大德們ㄉ贊助^^

更新5: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9092006855 沒人回答~~大德們!拜託囉~~

回答 (13)

2009-09-21 3:39 am
✔ 最佳答案
小乘是戒律、是基礎、是不了義,大乘是了義

小乘頂多証到阿羅漢,阿羅漢只有自度,沒有度他

所以小乘阿羅漢又叫「自了漢」

但是大乘佛法是「自度又能度他、「自覺又能覺他」

大乘佛法一樣要以小乘的戒律為基礎,所以大乘佛法裡有《十善業道經》、《地藏經》等著重在戒律的基礎必修經典,在基礎的戒律之上,又加上了大乘佛法的了義經典,如《華嚴經》、《圓覺經》、《楞嚴經》等,所以大乘佛法是究竟圓滿的覺悟。


佛陀比喻六道輪迴是生死苦海

比喻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叫「渡無邊生死大河、到達彼岸」

佛陀在《金剛經》上比喻自己所說的佛法就像船一樣

可以載人過河,是佛陀用來幫助眾生過河的工具


小乘佛法就好像一條獨木舟,只能載一個人

大乘佛法就像一條大船,可以同時載很多人過河


所以大乘佛法才是究竟圓滿的覺悟和究竟圓滿的如來果地

2009-09-20 19:53:17 補充:
轉凡成聖:《凡聖迷悟示意圖》


      妄想  分別  執著
--------------------------------------------------------------   

佛陀     無   無 無

菩薩 有 無 無

阿羅漢 有 有 無

凡夫 有 有 有

2009-09-20 19:56:00 補充:
抱歉圖跑掉了,再畫一次~


轉凡成聖:《凡聖迷悟示意圖》


      妄想  分別  執著
--------------------------------------------------------------   

佛陀    無   無   無

菩薩    有   無   無

阿羅漢   有   有   無

凡夫    有   有   有

2009-09-20 19:56:48 補充: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前 言

《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圓覺經》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些道理,總令人覺得深奧難懂。佛、菩薩、阿羅漢乃至一切神聖,對我們而言,總是如此高不可攀。其實,佛經所說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我們每個人的本來面目。佛陀只是教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禍為福、轉災凶為吉祥、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回歸自性本來是佛,關鍵就在迷、悟之間,自己是否真正的「看破、放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短片,為大家揭示宇宙生命的真實義。

2009-09-20 19:57:24 補充:
(一)

白色代表自性,黃色代表妄想,藍色代表分別,紅色代表執著。

自性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遍法界虛空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雖然空無所有,能生一切萬法。是宇宙萬物生命的根源,也是哲學所說的「生命的本體」。妄想、分別、執著,是由一念無明而生起,是自性本來沒有的,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二)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自性圓滿具足一切智慧、福德、才藝、相好。自性又稱為「法性」、「本性」或者「心性」,也就是《三字經》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

2009-09-20 19:57:47 補充:
(三)

但因一念不覺而生無明,成為菩薩。無明就是妄想,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迷,迷得更深,生起了分別,就成為阿羅漢。

(四)

迷上加迷,從分別再產生執著。就墮落為凡夫。凡夫依執著的深淺不同,而分為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

實際上,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覺是本性本善,不覺是妄想、分別、執著。無論妄想、分別、執著多麼深重,一切眾生的本性本善從未失去,不生不滅。

既然妄想、分別、執著是自性本來沒有的,當然可以去除。自性是一切眾生本有的,肯定可以恢復!

佛陀把這宇宙生命的真實相說出來,讓我們從此建立堅定的信心。相信凡夫決定可以成佛!毫無疑惑。

2009-09-20 19:58:11 補充:
凡夫於世出世法,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
阿羅漢有妄想、有分別、無執著。
菩薩有妄想、無分別、無執著。
諸佛如來一切皆無,明心見性。自性本具的圓滿智慧德相,一時頓現。是故佛教眾生,若能看破,煩惱迷惑本無。放下執著、分別、妄想,本來成佛,本來是佛。

真正覺悟,一切境界是法相,現前的身體就是法身。所有的善惡、是非、美醜、好壞,都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絕不妨礙自性,也跟一切境界毫無關係。好比我們戴上有色眼鏡,看到一切境界都被扭曲了。只有摘下眼鏡,才能看到事實真相。眼鏡,好比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楞嚴經》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就看我們願不願意放下虛妄本無的妄想、分別、執著。

2009-09-20 19:58:38 補充:
(七、頓悟)

古語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所說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一念徹底覺悟,真正放下,凡夫一念之間就成佛。如善財童子,六祖惠能大師,都是真正的實例。佛在那裡?佛就是我們自己!


結 語

永嘉大師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中凡夫面對善惡境界,真有苦樂感受,這是因為不覺、迷惑而虛妄受苦,冤枉受的。佛菩薩也有善惡境界,但是他覺悟了,所以沒有喜憂苦樂的感受,心地永遠清淨光明。佛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自然平等恭敬一切眾生,與諸佛毫無差別。眾生不明白事實真相,所以見到佛都是凡夫,輕慢自大。

2009-09-20 20:00:14 補充:
這一念輕慢,就是凡夫習氣,就是妄想、執著,把我們自性本具的圓滿智慧、神通、道力蓋覆住了。唯有至誠、恭敬、謙虛、和善、仁慈、博愛才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圓滿善德。


讓我們從此時此刻,真正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恢復自性本具善德美好,讓「和諧世界,從我心做起」!

相關文章:

佛法說出的奧祕:上帝在玩萬花筒,生出了宇宙的妄相~
http://blog.udn.com/bluest1937/2989496

2009-09-20 20:25:36 補充:
佛法是「解門、行門」,在《楞嚴經》我們看到阿難著重在解門,著重在經教,把真正修學疏忽了。這個「行門」修的是什麼?這一點無論在家、出家的同修都要搞清楚。佛法修學都是一個「定」字,無論是哪一個法門,哪一個宗派,統統修的是禪定。大家不要誤會,以為只有禪宗才修禪定,那其他的都不叫禪定了嗎?都是一樁事情,只是各宗各派用的名稱不一樣。

禪宗叫定,淨土宗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教下裡面叫做止觀,天台宗有天台摩訶止觀,天台小止觀,賢首、華嚴宗有法界觀。這是名稱不一樣,其實都是修定。換句話講,統統修的是一心,一心就是定。

2009-09-20 20:25:46 補充:
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楞嚴會上我們看「二十五圓通章」,這二十五位菩薩代表著不同的宗派。雖然宗派不相同,方法不相同,他們所修的都叫做「首楞嚴大定」。這是明白告訴我們,佛法修學的中心是「定」,「戒」是幫助我們得「定」的重要手段。

捨離戒而得定,絕對不可能;如果有可能,佛對戒律不必對我們這樣的強調,不必對我們如此嚴格的要求。可見得,它是修「定」唯一的真實基礎,我們不能不重視。

阿難由於疏忽了修定,對於理論非常有興趣,天天在研教。於是這一次遇到摩登伽女,就遭了難,自己功夫不夠。如果自己有定有慧,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就拘束不了阿難;是他自己定慧功夫不夠,所以遭這個難。

2009-09-20 20:38:51 補充:
不同的宗派用來修「禪定」的方法、法門雖不一樣,如淨宗是用念佛法門,禪宗是用參禪的方式,但最終都是為了要達到「禪定」的狀態,「戒定慧」就是真實的功德,一般人造善業心中卻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話,他修的是福德,將來還要到六道來享福,畜生道裡面也有福德很大的眾生,例如「熊貓」,所以只有達到真正的「禪定」狀態,才有真實的功德可言,所做的迴向也才會有用

所以佛法是萬法歸一、條條大路通羅馬、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2009-09-20 20:38:55 補充:
而世尊49年講一切經的最終極目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不管是什麼宗派,到最後都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淨宗裡是以念佛法門得「一心不亂」的念佛功德廻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華嚴經》最後一品《普賢行願品》上我們也看到,等覺菩薩已臨佛地的普賢菩薩也是以修持「十大願王」的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世尊49年說一切經的總目標、總方向。

2009-09-21 10:53:53 補充:
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凡聖迷悟示意圖》:

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p=342BFA68E4A5A698
參考: , 自己&《凡聖迷悟示意圖》:http://blog.udn.com/bluest1937/3082287
2009-09-22 5:18 am
大乘及小乘不是派別不同,而是境界之不同。

十方法界-1
http://tw.myblog.yahoo.com/curtis-blog/article?mid=18&prev=29&l=f&fid=7

十方法界-2
http://tw.myblog.yahoo.com/curtis-blog/article?mid=77&prev=82&next=76&l=f&fid=7

十方法界-3
http://tw.myblog.yahoo.com/curtis-blog/article?mid=121&prev=190&next=114&l=f&fid=7

小乘:是指修行到「辟之佛」或「羅漢」的境界,已解脫不再輪迴,但自渡而不渡人,不會主動去渡人,但有眾生來尋求協助會幫忙,因少福報,故無笑容。

大乘:是指修到「佛」、「菩薩」的境界,自渡且渡人,會主動去渡人,有福報,故有笑容。

十宗:俱舍宗、成實宗、禪宗、天台宗、華嚴宗、真言宗、法相宗、淨土宗、律宗、三論宗。在此十宗中,前二宗屬小乘,後八宗屬大乘。

不論何宗,均已解脫,離開六道輪迴,最後都能漸次修成佛,只是末法時代,五濁惡世,要想此生解脫,只有藉阿彌陀佛之力,念佛往生才有機會。
2009-09-22 2:46 am
沒有分啊?誰分派別???
你可以看看法華經中,佛陀就說了,沒有大乗小乗,只有唯一佛
乗,法門都是階段性,只有娑婆世界才分階段教,因根器不同,
才說小乗法大乗法,其實都是階段性,說穿了,就只有佛一乗而
已。

妙法蓮華經
參考: 自己
2009-09-22 2:36 am
有人喜歡用鋼筆

也有人愛毛筆

都可以寫出美感




有各式各樣的不同因緣產生的人.及累世接觸觀念也不全然相同


而根器不同之下.眾生有人適合直接去聽善知識所講易知法漸修


而從生活以及根塵識的觀察.透過戒定慧慢慢體悟無我


也有人適合頓悟.一下子能了知.直心是道場即心即佛的道理





無論透過戒定慧.或讀經或念佛.都是因人有所受益.若能保持一

種平靜的隨緣自在.頭腦十分清靜.感到清安自在.沒學佛的人會

說沒貪念生活會無趣!但真正享受過平靜的人會了解真正平靜的


快樂.前幾天朋友跟我說一句:抱歉,讓你坐等了很久!當時我心裏


只在念佛其實不是很清楚聽到他的話..我不經思索下說:坐著也


是在等 我們一起做很快樂的是也是在等...他笑著說等死嗎= =;..


呵呵~






所以我相信根器利的人.能發現生活中的智慧禪機.也許就不需要


像大多眾生一般較適用的直接說該怎麼下手去做而去制定一些


戒律.這些般若智慧聖賢們只被一抹淺淺的微塵覆蓋.因緣到了吹


散後他們的心就永遠處在常.樂.我.淨的境界了!眾生肉眼仍能看


到成佛後釋迦如來的肉身.但其實如來已經無我了.所以如果活在


人間念頭惡又不快樂其實心已經在三途了.而如來在三途卻能讓


心念猶如在極樂世界無差無別樣的平靜





不管在哪個世界角落只要有輪迴苦.生死無常苦.就會有佛法出現


我也相信他方式世界真有諸佛如來.也許因緣相異下文字的流傳


生理結構不同於人類.不稱佛法為佛法或有諸多不同之處.但是諸


佛一定也會隨緣化成屬於各世界的如來.所以佛法要應用在生活.







為什不能合成一派.....2


只因為.因材施教.!..




希望大家能發願往生西方^^~阿彌陀佛!!
2009-09-21 8:30 am
若版主心合~又有誰能分!

若版主心執~衪合與你何干!
2009-09-21 3:52 am
佛說有八萬四千法門.就像一棵樹有數不清的枝葉.每條枝葉都有其功能.大家分工合作才能長成大樹.讓路人遮陽.因為每個人因果業緣不同.所以.佛要教化眾生.就必須要了解眾生需求.並且想辦法令眾生各個都能離苦得樂.應該說是為了六道眾生的需求.才有不同宗門教下.先後順序要弄清楚.才不會讓人誤解.
2009-09-21 2:49 am
小麥品種小
大麥品種大
量產自田地
農忙自收割
2009-09-21 2:44 am
就跟音樂一樣啊~
有古典 流行 爵士 搖滾~
因曲風的不同~
也因個人喜好不同~
甚至於被他人重新改編~
所以才會到處充斥琳瑯滿目~
讓人眼花撩亂~
然~
不管你的偏好多麼特別~
但他一樣都是音樂的一環~



順主意啦~
參考: 在下
2009-09-21 2:14 am
資源鬥爭.

利益衝突

價值觀差異太多及分歧

還停留在階級鬥爭文明階段

宗教的理想. 大都是階級和諧共存的理想. 是公正正義的世界.

你看看現今的宗教教義. 那個不是分在家眾及出家眾. 那個不分階級尊卑. 反而宗教內部沒有民主化.

現今宗教只能稱是, 階級鬥爭的附屬產品. 是平衡生存鬥爭苦難, 自我催眠的方法. 是一種自我平衡, 生存下來的模式.

2009-09-20 18:33:48 補充:
沒有公平正義共榮共生的環境為基礎. 是不可能有極樂的未來世界.

只要把宗教那些繁文縟節去掉.

其實宗教的世界 共生供養的社區. 是可以人性化的, 是可以個人化的. 只不過是比較偏向慢活主義者的生活模式. 追求與人共生共存, 與自然共生共存.

2009-09-20 20:17:12 補充:
比較簡單的說法就是價值觀混亂無法統一

2009-09-20 20:24:39 補充:
如果有環境能讓人, 能提起(擁有),能放下(施捨).

回過頭我依然生活無缺, 快活自在.

人才能比較放下.

2009-09-20 20:26:18 補充:
回過頭我依然生活無缺, 快活自在. 人才能比較放下.
2009-09-21 2:05 am
有人愛吃米飯, 有人愛吃麵, 有人愛吃壽司...。
2009-09-21 1:53 am
本來一派的
就因為你去分別才又分派
因有我才有分別
2009-09-21 1:45 am
因眾生根器不同,有的人是聲聞種性,有的人是緣覺種性,有的人是菩薩種性,因此有大乘、小乘等等之分別。是隨眾生種性不同而施設的。
2009-09-21 1:43 am
此論點應該早有老前輩提過...

聽說依據的經典是法華經,版大可參考看看!


收錄日期: 2021-04-26 19:06: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920000010KK069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