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亨利·馬蒂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亨利·馬蒂斯
本名 Henri Matisse
出生 1869年12月31日
法國加來海峽省
逝世 1954年11月3日 (84歲)
法國尼斯
國籍 法國
領域 繪畫
相關活動 野獸派、現代主義
代表作 《紅色的和諧》
亨利·馬蒂斯(法文:Henri Matisse;又譯「馬諦斯」,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法國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
[編輯] 生平
馬蒂斯出生在法國北部省的康布雷附近,1887年去巴黎學習法律,畢業後回家鄉作為一名地方法院行政官。他在得闌尾炎生病期間,第一次開始作畫,並發現了其中的樂趣「如同在天堂里」。1891年,他回到巴黎,在朱里安學院學習繪畫,成為布格羅和莫羅的學生。
由於受到後印象派的畫家塞尚、高更、梵高、希涅克等人的影響,同時吸收日本藝術形式,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將顏色的作用發揮到極至,從1899年到1905年他的作品多採用了希涅克的點彩畫派技巧。
自畫像(1906)他的作品於1901年第一次參展,1904年第一次召開個人畫展。1905年他到南方和安德烈·德朗一起工作,不時去蘭色海岸,他這時的風格轉變為平坦的畫面,輪廓鮮明,不顧細節,色彩大膽,成為野獸派的領袖。當時野獸派包括德朗、哈奧·杜菲和莫里斯·弗拉曼克等人。1906年野獸派運動開始逐漸消失,但馬蒂斯始終堅持自己的風格,在1906年到1917年之間創造了許多作品。
他是年輕的畢加索的朋友,同時又是對手,他認為自己的畫作是來自自然,而畢加索的是來自自己的想象。兩個人都以女人和靜物作為主要描繪對象,馬蒂斯更傾向將描繪的對象放到真實的場景中。
從1917年直到1954年去世,馬蒂斯居住在蘭色海岸尼斯的郊區,他的作品也變得放鬆和平和,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西方藝術界普遍的趨勢,例如畢加索的新古典主義和德朗回歸傳統也是一樣。
1930年以後,他的作品變得更為簡單、大膽和嚴酷。1941年他得了癌症,手術後只能坐輪椅,但他沒有停止工作,在助手的幫助下他設立了一個剪紙學校。
目前他的繪畫賣到1700萬美元,2002年他的雕塑「裸體 I (黎明)」賣到920萬美元,創了雕塑作品價值的新高。
[編輯] 部分作品
Notre-Dame, une fin d'après-midi (1902),
Green Stripe (1905),
The Open Window (1905),
Woman with a Hat (1905),
Les toits de collioure (1905),
Le bonheur de vivre (1906),
The Young Sailor II (1906),
Madras Rouge (1907),
Blue Nude (Souvenir de Biskra) (1907),
紅色的和諧 (1908),
The Conversation (1909),
Dance (1909),
L'Atelier Rouge (1911),
Zorah on the Terrace (1912),
Le Rifain assis (1912),
Le rideau jaune (the yellow curtain) (1915) ,
La lecon de musique (1917),
The Painter and His Model (1917),
Interior At Nice (1920),
Odalisque with Raised Arms (1923),
Yellow Odalisque (1926),
Robe violette et Anemones (1937),
Woman in a Purple Coat (1937),
Le Reve de 1940 (1940),
Deux fillettes, fond jaune et rouge (1947),
Jazz (1947),
The Plum Blossoms (1948),
Chapelle du Saint-Marie du Rosaire (1948,在1951完成),
Beasts of the Sea (1950),
Black Leaf on Green Background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