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www.books.com.tw/exep/lib/image.php?image=http://addons.books.com.tw/G/N00/3/N000005753.jpg&width=260&height=260&quality=80
引人入勝的”九連環”的故事
我們祖先發明的益智玩具”九連環”,是煥發著人類智慧光芒的又一種科學珍品
九連環是由九個相同的,一個扣著一個且帶著活動柄的金屬環,和一把劍形的框套組成。所有金屬環上的活動柄,都固定在一根橫木條上。遊戲的目的,是要把九個金屬環逐一地從劍形框套中脫下來,形成環和框分離的狀態;或者從原先的分離狀態出發,恢復成一環扣一環的樣子。
九連環在我國民間流傳極廣,源遠流長。據考證早在戰國時代,名家惠施曾有過”連環可解”的立論。在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還描寫有在深閨中玩九連環的細節。可見這種玩具在民間普及的程度。
九連環大約在十六世紀前便已傳到國外。最早見自公元1550年出版的,著名義大利數學家卡當的著作,稱之為”中國九連環”。公元1685年,英國數學家瓦里斯對此作了詳細的數學說明。十九世紀的格羅斯,用二進位數給了它一個十分優美的解答。
圖片參考:
http://t2.gstatic.com/images?q=tbn:bsvCbtrE9FuDOM:http://a3.att.hudong.com/11/89/01300000044935121056892443150_s.gif
「騎竹馬」是以竹竿為馬,騎於胯下的小兒遊戲,也是小孩模仿成人的遊戲。
「竹馬」又稱「竹馬燈」、「竹馬子」、「跑竹馬」、「打竹馬」、「變馬」等,是孩子喜愛的一項遊戲活動,後來演變為一種具濃郁鄉土味的民間舞蹈。宋元時期,更被應用在戲曲表演中,演變至今成為各具地方特色的竹馬戲。雖然如此,最古老原始的「胯下一竿」的竹馬遊戲至今仍隨處可見。
騎竹馬作為兒童遊戲,最遲應於漢代已十分流行了。最早的記載見於《後漢書‧郭伋傳》:郭伋在並州為官時政績很好,與百姓素有恩德。後來,他從穎州太守任上再調為並州牧,當地人知道了,紛紛夾道相迎,甚至「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從此,人們便常用兒童騎竹馬迎郭伋的故事來稱頌政績輝煌的地方官吏。
竹馬盛行於唐朝,當時,不少詩人如白居易、杜牧、李白、趙嘏等,便在詩歌中吟詠過竹馬,表達對兒時騎竹馬遊戲的深深眷戀。而其中詠竹馬最有名的還是李白的著名詩篇《長干行》,詩的開頭就說: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圖片參考:
http://t3.gstatic.com/images?q=tbn:q_CfyqHyLJ-4VM: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1/3/9/10/1169e7f0846.jpg
紙牌玩具《水滸葉子》
葉子戲紙牌是比較普遍的一種民間博戲之具,它採用了《水滸傳》中的人 物圖譜,流傳至今,故此被稱為《水滸葉子戲》。
葉子戲是中國古老的一種遊戲牌,是馬吊牌──今麻將的前身,明代已有 《葉子譜》流行於世。根據明代作家馮夢龍在《馬吊牌經》中記述,我們得 知明代中期的葉子戲牌分為十字和萬字等四門,上畫人像,四人同玩,每人 八張牌,其餘放在中央做補牌,玩法上是以大壓小,共計四十張。後世又經 過發展,形成多種版本。
圖片參考:
http://t1.gstatic.com/images?q=tbn:VlTpRCqTB2WT5M:http://hiphotos.baidu.com/%25D0%25A1%25B3%25E6zi/pic/item/c53b312b29acefe5e6cd408b.jpg
翻花
用細鐵絲段經過手工紮結而成的多層花狀玩具,是 老北京傳統玩具之一 。 翻花的多層結構設計可使它靈活地翻變出多達幾十種造型,有花草、花籃、 球蛋、瓶子和鼓類等多種花型。過去,藝人叫賣時,還有歌謠和口訣,邊表 演邊賣。它是一種能啟發幼兒智力的益智類型玩具。
圖片參考:
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