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學而優則仕」出自《論語.子張篇》。原文是:「子夏:『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由此可見,此語是子夏說的而不是孔子說的,子夏即卜商(前507—?),是孔子的學生。
「優」是多義字。我國第一部考究字源的書——東漢著名文字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指出它有二義:「饒也」、「倡也」。用現代語言來說,前者是「有餘」、後者是優伶(即藝員)的意思。顯然,此語中的兩個「優」用的都是前義,即「有餘力」。有書為證:《康熙字典》的「優」字條有「餘力」一解,並舉出「仕而優則學」作例;研究《論語》的權威學者楊伯峻先生在《論語譯注》中同樣將此語中的「優」解為「有餘力」,還作了句譯:「做官了,有餘力便去學習;學習了,有餘力便去做官。」
「優」字確實也可以解釋為「優秀」,而且這還是現代最常用的意義。但《說文解字》沒有列出,表明這個意義在東漢以前尚未存在,因此用它來解釋春秋時代的古語只能令人啼笑皆非——這一來,「學而優則仕」就被理解為「讀書讀得好就可以當官」,與子夏的原意相距十萬八千里。然而這一曲解卻大有來頭。當年,大陸地區的極左路線執行者出於政治需要,對孔子大張撻伐,於是通過這一曲解,將「輕視勞動人民,鼓吹『讀書做官論』」的罪名扣到孔子的頭上。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可嘆!
OR-----------------------------------------------------------------
子夏說:當官當得好時仍須努力學習增長知識,求學的學有所成就應該出而為官。”
仕,動詞。當官、任職。
而,連詞。並且。
優,形容詞。上等、佳美。
則,連詞。就、便。
學,動詞。研習、學習。
2009-09-08 17:38:09 補充:
HOPE 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