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茶果嶺村
位於觀塘東隧出口附近的茶果嶺村,是市區少有的寮屋區,人口約有二千多人。現時居民除了住了幾十年的老村民外,由於租金便宜,近年很多低收入的新移民都遷進茶果嶺村,老居民因此稱茶果嶺村為『大陸新村』。
2006年農曆新年前夕,茶果嶺村發生多宗嚴重火災,令數百村民家園盡毀,更令香港人久遺的木屋區大火重現眼前。而茶果嶺村的衛生環境也不佳,也經常有癮君子在空置寮屋中吸毒。但因此而遷出茶果嶺村的大多是年輕人,老一輩的村民卻認為茶果嶺村鄰舍間守望相助,有一份其他新社區找不到的人情味,故仍視茶果嶺為安樂窩。
2006年火災後的茶果嶺村
圖片參考:
http://www.com.cuhk.edu.hk/ubeat/060474/images/village_03.gif
鯉魚門
距離茶果嶺村不遠的鯉魚門,除了可以食海鮮,鯉魚門沿海,也是香港一個寮屋區。
圖片參考:
http://images.tuniu.com/images/2006-06-06/Y/Y3H9gBpTHk86qe0l.jpg
圖片參考: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44/2154228518_b3643d3407.jpg?v=0
原來鯉魚門村已有150年歷史,以下是一位老村民記述鯉魚門村近數十年的歷史:
『1962年來到香港,及後遷入鯉魚門的黃華強(強叔),就親眼見證着這條漁村的變遷。他記得,由於當年還未有填海,由油塘進入鯉魚門,還要乘坐小舢舨渡海。至70年代發生一場寮屋大火後,才有現在的海旁公園。
不過,最能夠代表鯉魚門的,原來是寮屋的木門。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寮屋也像高樓大廈內的單位一樣,大門上貼上了一些英文字和數字。追溯歷史,其實在1982年,政府為減少寮屋數目,進行了一項全港的寮屋普查,已建成的寮屋會獲發編號,日後清拆時可獲安排上樓。在這條「分水嶺線」後建造的寮屋,均不會獲得承認,並會即時清拆。
強叔憶述,跟大城市的人們不一樣,他們的大門絕不是作防盜用途,因為鯉魚門村內的居民,每晚都是「中門大開」,儼如「一家人」一樣,「晚上大家都會一起開門,一起聊天,根本不用關上門,因為治安很好」。
薄扶林村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f/Pok_Fu_Lam_Village.JPG/800px-Pok_Fu_Lam_Village.JPG
薄扶林村是香港島最有歷史的村落,據說康熙年間有二千多名村民因逃避三藩之亂南下香港島建立此村。然而,當地居民過去曾多次要求政府給予跟新界原居民等同的權益,但被政府拒絕之餘,還面臨被清拆的命運。戰後,也有大量來自大陸的新移民遷入薄扶林村,令該村戶數由二十戶增加至超過一百戶。雖然不少年輕村民已遷離,但薄扶林村仍有不少居民。
深井村
深井給大家的印象是吃燒鵝,而在近海的地區也建了不少新型住宅,但在屯門公路高架橋另一邊的山坡上,卻是充滿著寮屋。
圖片參考:
http://www.epd.gov.hk/epd/misc/ehk06/images/11/u11.14.jpg
此外,元朗的牛潭尾、鄰近呈祥道的梅岡村、荃灣的芙蓉山、上水的石湖新村、馬屎埔村、靈山村及芬園村,都存在有寮屋。
2009-09-06 00:02:53 補充:
所謂木屋,未必全是木造的,有些是鐵皮屋,故稱為木屋似乎未必適切。『寮』解作小屋(如茶寮),故將有大量小型自建屋的地方稱為寮屋區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