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國祚的原因

2009-09-04 5:40 am
周代由周昭王(第4個君主)開始中衰,有咩原因令西周能去到14個君主???

回答 (3)

2009-09-04 6:02 am
✔ 最佳答案
周本是商朝諸侯之一,因商室腐化而滅商,無形中對天子以後地位有所影響,所以武王滅商後確立了「普天子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原則,以土地分封諸侯,加強天子與諸侯的統屬關係,使天子的地位得以穩固,加強統治。
雖然周室推翻了商朝的統治,但商在東方仍有強大的影響力。因此周進行第一次分封,以實行懷柔和監視的措施,這樣能籠絡人心,又達到互相牽制的效果,以屏藩王室,且可酬報功臣。不久,因由周公旦攝政引起管蔡不滿,爆發亂事。鑑於這次判亂,周公便把東方的封建秩序,進行第二次分封。殷人管治的河北根據地才歸周人統治,解除了商人殘餘勢力的威脅。
這樣的分封,可以獲得為國效勞的臣子認同,令他們更忠於周室,更為周室賣命;而商人亦會深感謝意,雖然周滅了商朝,但不趕盡殺絕且反而獲得封土,隨後管蔡聯同武庚等造反,周仍沒有滅絕商族的意思,還得到封土,令人民覺得周室所施行的是仁政,得以信靠,周室藉此取得民望威信。因此周的統治得以鞏固,而統治範圍也不斷擴展。
在封建制度下,封君在經濟上、政治上是世襲的,在封土內擁有最高的權力,因此整個社會分別了尊卑等級。這能拑制著臣民,令他們臣服,不敢高攀。在政權方面,周天子授予諸侯五等爵。在諸侯間分別了權力的大小,令他們互相制抓、監察。封建下的軍制:周天子六軍,諸侯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這樣顯示周天子的軍力足以抑制諸侯。另外凡諸侯國之用人與行政,天子有干涉之權。透過冊命權,天子可清楚了解諸侯國的勢力。天子亦不時巡狩四方,督察諸侯,諸侯亦要年向天子朝覲、納貢。當王室出征時,諸侯亦有義務從征;王室有外患,諸侯須出兵勤王。這種種政策的目的在於控制諸侯,天子乃全國至尊之君,而非推舉出來的共主可比,諸侯之一切均為天子所賜,臣屬於天子,確立了天子與諸侯的尊卑主從、君臣的關係。諸侯亦怯於天子的威勢而不敢造反。從權力可見,周室能完全凌駕於眾諸侯之上,暢順統治國家,國祚得以持久。
另外,周室亦推行宗法、井田和禮樂制度以支持封建制度運作。宗法制度其主要突出嫡長子繼承制和大宗、小宗的區別,消弭了因繼承問題而引起的爭端,能維繫了周王與諸侯的關係;井田制度確立了民眾土地的分配。禮樂制度則維持了尊卑等級和社會秩序。
而透過宗法制度,天子與諸侯有著緊密的姻親和血緣,把原來部落各自為政的情況,轉為以周室作主導的政治秩序,這對鞏固周的統治且得享八百年國祚作出很大的幫助。
春秋時代,周天子勢力微弱,不能號令諸侯,但有一定的影響力。基於受到宗法制度長久的薰陶下,強大的諸侯仍會維護周室,以「尊王攘夷」為號,仍尊重周天子為共主的地位,代替周王主持大局,例如:齊桓公擁立周襄王,且召集九次會盟,遏止了眾諸侯之間不少的爭鬥,令天下免於崩解;晉文公派兵平定周室內亂,助周襄王復位,使周室的傳統得以延續。此外,諸侯國之間仍講究禮儀,注重會盟的承諾和信用,仍有尚禮重義的風氣,證明了禮樂制度是有效維護封建且穩固的制度。這些制度都間接能夠讓周的國祚得以延長。
周室實行封建,分封宗室及功臣到各要地,利用各原有部族建立國家。自此建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權力由上而下,周天子正式成為天下共主,周朝的國力遂藉著封建得以加強擴展,故封建制度是有效的統治制度,令周得享國祚八百年之久。
參考: 來自雅處知識+有用的知識
2009-09-05 11:18 pm
在封建制度下,封君在經濟上、政治上是世襲的,在封土內擁有最高的權力,因此整個社會分別了尊卑等級。這能拑制著臣民,令他們臣服,不敢高攀。在政權方面,周天子授予諸侯五等爵。在諸侯間分別了權力的大小,令他們互相制抓、監察。封建下的軍制:周天子六軍,諸侯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這樣顯示周天子的軍力足以抑制諸侯。另外凡諸侯國之用人與行政,天子有干涉之權。透過冊命權,天子可清楚了解諸侯國的勢力。天子亦不時巡狩四方,督察諸侯,諸侯亦要年向天子朝覲、納貢。當王室出征時,諸侯亦有義務從征;王室有外患,諸侯須出兵勤王。這種種政策的目的在於控制諸侯,天子乃全國至尊之君,而非推舉出來的共主可比,諸侯之一切均為天子所賜,臣屬於天子,確立了天子與諸侯的尊卑主從、君臣的關係。諸侯亦怯於天子的威勢而不敢造反。從權力可見,周室能完全凌駕於眾諸侯之上,暢順統治國家,國祚得以持久!
參考: m
2009-09-04 6:09 am
單純計國祚是沒有意義的,周天子在平王東遷以前,具有天子的名稱及實權,是貨真價實的天子,平王以後,空有天子的名份,但國力只等同一個中等諸候國,春秋時期諸候還在大時大節表達一下對天子的敬意,到戰國時個個當佢無到,空有名份


收錄日期: 2021-04-19 15:18: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903000051KK017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