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上面那位將發現上的先後次序掉換了來說。事實上應該是愛因斯坦注意到光速在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下的不變性﹐之後才導出了狹義相對論。
光速在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下的不變性是由大量實驗得出的 (如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因為他們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方法測量到的光速都是一定值。
所以若果速度的極限不是光速c﹐則會有以下矛盾。例如一架向您迎面而來的車﹐車速為v。當車上的人向您投射一道光時﹐您測到該道光的速度應該是c+v。但事實上正因為光速的不變性﹐所以您測到的速度仍然是c。從而推論到速度的上限是光速。
至於光速為何在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下不變﹐則是沒辦法解釋的。這只不過是宇宙間的一個事實罷了。
當然愛因斯坦由此推出來的狹義相對論﹐可以解釋沒有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可以將速度加速到 c。理由如下
物體的動能 E_k=(1/2)(m_0)v^2
m_0是物體靜止時的質量
當物體運動時﹐動能 E_k的質量是 m_k=E_k/c^2=(1/2)(m_0)(v^2/c^2)
物體的總質量為m=m_0+m_k=(m_0)(1+v^2/2c^2)
而 (1+v^2/2c^2) ~ 1/√(1-v^2/c^2)
因此 m=(m_0)/√(1-v^2/c^2)
所以當物體運動時﹐它的質量會增加﹐而要去到 c﹐則物體的質量上升到無限大﹐這是一個矛盾。
2009-09-11 00:02:52 補充:
物體的動能 E_k=(1/2)(m_0)v^2
好明顯是對。因為物體的總能量是 E=m0c^2+(1/2)m0v^2+...高次方項。有些人用其它處理手法說高次方項本身可以不存在云云。
無論如何﹐對一個參考系來說﹐E_k=(1/2)(m_0)v^2 是物體的動能。物體靜止時的能量是 m0c^2。當然在不同參考系裡E可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