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刑」二字語出何處?「徒」字何解?

2009-09-02 5:08 am
監禁有時被稱作徒刑,

那「徙刑」二字語出何處?

另「徒」字何解?

回答 (3)

2009-09-02 9:13 pm
✔ 最佳答案

古代五刑之一。即徒刑。
《新唐書‧刑法志序》:“其用刑有五……三曰徒。”
宋司馬光《上謹習疏》:“其餘民事,皆委之州縣,一斷於法,或法重情輕,情重法輕,可殺可徒,可宥可赦,並聽本州申奏,決之朝廷。”
《清史稿‧刑法志二》:“《明律》淵源唐代,以笞、杖、徒、流、死為五刑。”

以上所見,徒即徒刑,爲笞、杖、徒、流、死五刑之一,源自唐代。
2009-09-02 7:36 am
第2行的第2個字,是"徙"音璽,是容易與"徒"音桃,,是一對容易混淆的字.
法庭上出現的監禁,是用後者,音"桃"的徒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E%7B&pieceLen=50&fld=1&cat=&ukey=786121638&serial=1&recNo=56&op=f&imgFont=1

對犯人依法監禁,並令其服法定的勞役。法律上分為有期、無期兩種。
==)應該是因為動詞"徒"有"步行"的意思引申的體力勞役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E%7B&pieceLen=50&fld=1&cat=&ukey=786121638&serial=1&recNo=33&op=f&imgFont=1

動 ) 步行。說文解字:「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名 )
1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形容詞)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副詞)
1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參考: 自己
2009-09-02 7:34 am
正確寫法應為 : 徒刑
「徒刑」二字語出何處?

因「徒」多指壞人,「徒刑」即指對壞人的刑罰。
「徒」字何解? -- 有以下的解釋 :

動詞 :
步行。說文解字:「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名詞 :
(1)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形容詞 :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副詞 :
(1)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 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參考: @@****@@


收錄日期: 2021-04-11 15:57: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901000051KK016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