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老作家兄及其他大佬關於中德軍事合作

2009-08-31 5:32 am
前排小弟見老作家兄出山寫有關抗戰前中德軍事合作既野,小弟對此非常有興趣,所以想問幾個問題。
1 我想問當時國民政府既德械化計劃既最終目標係點﹖即係最終想有幾多德械師,裝甲、炮兵及步兵部隊既最終規模係點﹖
2 係抗戰爆發時國軍既德械化程度如何﹖即係有幾多部隊已經接受左德式裝備﹖呢啲部隊後來既命運係點﹖
3 小弟聽聞東北軍好似有大量部隊已經德械化,究竟當時東北軍既裝備是否先進﹖訓練好唔好﹖如果張學良肯打,可唔可以剩係靠東北軍打贏日本﹖
4 老作家話有好多前德軍軍官到中國做軍事顧問,佢地之後有無繼續留係中國或回國參加番納粹德軍﹖嗰個法爾豪森最後有無番去德軍服務﹖
小弟歡迎所有高手回上答述所有或部份問題。但我唔歡迎抄貼快剪黨將唔相干既德軍、抗戰歷史或老作家兄之前既答案(當然老作家兄抄自己既野就無問題)抄黎做答案,我知既野比你地係網上搵到既所有野多,如有發現違規,小弟一定舉報。多謝各位有識之士既熱心幫助!

回答 (2)

2009-09-03 5:27 am
✔ 最佳答案
首先聲明本人不是出山,而是正在改變發表研究近代戰史資料的形式。未吹水前先要撒野,就是知識+發問也該有點技巧,一次問多條題目,試問知識+內可以有多少篇幅可以答完?幸得laikwokheil兄相助,寫了許多真實資料,總算世上還有人知道蔣介石領導國民黨在抗戰時所作過的努力,所以樓主應該選laikwokheil兄為最佳答案,本人寫東西志在吹水,順便賣賣廣告!
好了言歸正傳,先講中德軍事合作,其實樓主攪錯了,中德軍事合作不是國軍機械化,而是陸軍現代化計劃,即是整編師計劃。中國軍事落後,就不是中國軍人怕死、或是某人無能,而是中國工業落後。抗戰打得那麼爛,是因為日本有軍事再生能力,即是戰鬥中武器損耗,日本可以自行生產,中國卻沒有武器再生的能力!中國武器主要依靠入口。抗戰時國府已統一分散各省的兵工廠,槍械基本上可以自給,不過因為國產鋼材質量不穩定,製造槍械的鋼材乃是要依賴入口,子彈的產量僅足戰鬥消耗的八成,其餘仍要入口,至於大砲及其他裝備更要入口。抗戰開打,日本主要攻佔中國沿海城市,目的是斷中國武器入口,中國軍隊就陷入困境!沒有武器彈藥補給,這仗怎打?難道用屎桶尿壺就能大破日軍乎?所以當年那些吵著要抗戰的所謂學者學生,就應該反省一下他們所做的是否真的在愛國?
至於蔣介石進行的陸軍整編師計劃,目的是提昇國軍的戰鬥能力,以對付日軍,其編組不在進行機械化。整編師主要是以國軍編遣後成立的「標準師」為基礎進行調整,標準師一師三旅六團,人數約兩萬人。彷照德國陸軍師的編制一師四團調整,不過不同的是國軍仍維持旅級編制,即一師兩旅四團,外加一個補充團及砲兵團,而整編師改編的重點,是在每師加強砲兵的配置、以及師級在補給及行政的功能。整編師編組見圖:

圖片參考:http://ohlawrence653.mysinablog.com/resserver.php?resource=2200088-chinagermany0014.jpg

圖表顯示,新制整編師其實有兩個編制,一個是配山砲團,人員為17,584人,配野砲團的人員編制為17,170人。師部設有完整的參謀處、軍械及軍需處,此外亦增加支援兵科如工兵營、通訊兵營及輜重兵營等,師部與團部配有特務連/排,特務連/排主要任務是搜集情報及審問戰俘。有趣的事是整編師編制中確立師轄馬匹配置的數量,可見當年整編師編組的方向不是向機械化或戰車師的發展方向,整編師提昇運輸及機動能力,乃是建基於馬匹的配備!
至於中國有裝甲部隊,主要是蔣介石的個人興趣。不過篇幅所限,不想寫太多,詳細分析中國裝甲兵的文章將在本人網誌日後發表,想睇就要等啦!賣完廣告。
不過順道也貼些中國裝甲部隊機械化的圖片,不過不是全部,省略的文字與圖片已在本人網誌中發表,想睇就請移玉步了!(再賣廣告)

圖片參考:http://ohlawrence653.mysinablog.com/resserver.php?resource=2200090-chinagermany0017.jpg


圖片參考:http://ohlawrence653.mysinablog.com/resserver.php?resource=2200093-chinagermany0018.jpg


圖片參考:http://ohlawrence653.mysinablog.com/resserver.php?resource=2200091-chinagermany0019.jpg


圖片參考:http://ohlawrence653.mysinablog.com/resserver.php?resource=2200092-chinagermany0020.jpg


圖片參考:http://ohlawrence653.mysinablog.com/resserver.php?resource=2200089-chinagermany0021.jpg

留下的篇幅主要是想寫東北軍,雖然本人會網誌日後發表「細說奉軍」的研究,不過仍想先寫一點。東北軍在九一八事件之前主要是「日式」裝備的。此情況源於張作霖做東三省督軍開始,張作霖當年起用楊宇霆做東北軍參謀長,楊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與日本人關係很早,張作霖與日本人合作以抗衡蘇聯對東三省的威脅,楊宇霆通過與日本人的關係,改革東北軍,同時在瀋陽建立全亞洲最大的兵工廠。東北軍之後入關作戰,彈藥武器補給全是自家的,靠的也是瀋陽這個兵工廠。日軍早年不重視機械化,東北軍當年機械化也不會強到那裡,不過東北軍最大的裝備是砲兵,當年直奉大戰,連外國軍事觀察家也概噗東北軍砲兵單日發砲量,比歐戰還多!東北軍砲兵打砲不停,源於瀋陽兵工廠砲彈供應不絕!亦因此,張作霖死後,張學良繼任,向南京政府請求任名,意味張學良採取較親南京政府的政策,亦即是意味亞洲最大的兵工廠會落入中國政府手中,日本當然不會安枕,所以發動九一八事變,既奪下東三省的資源,也取回重金投資的瀋陽兵工廠!
至於東北軍在九一八時不抵抗,就不是蔣介石下令不抵抗!當年東北軍只是掛命在南京政府名下,實際上是聽令於張學良。東北軍既不是受命於南京政府,又怎會聽令不抵抗。實際下令不抵抗者是張學良才是,只是張學良是懦夫,敢做不敢認!
至於張學良為何下令不抵抗,那就要鳳點背景資料。許多史家都該意隱瞞了在九一八事件前在中國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原大兵變」了!1929年南京政府實行兵役法,同時改革軍事,對各地軍隊進行編遣,組建60個標準師。不過因為師配額及編遺問題,與地方系統軍頭出現矛盾,最後釀成第一集團軍與第二、三集團軍在瀧海、津浦線上火拚,中央軍志在統一軍政,華北軍系志在保住飯碗,雙方都傾力一戰,結果雙方傷亡慘重,無力再戰,雙方膠著,在此時張學良致電支持南京政府,帶兵入關助戰,北方軍系因此瓦解,戰事結束。


2009-09-02 21:35:24 補充:
事實上東北軍小說也是北方軍系旁支,在南北軍大戰之際卻支持以南方軍系為主的中央軍,實出人意表,有說是國民黨大員吳鐵城出關游說成功,也有說張學良為國為民,支持中央政府以消除內戰,事實上通通不是!張學良帶兵入關乃是舊軍閥打江山的作風,為的是自己的權力與名位。

2009-09-02 21:35:35 補充:
試想想張學良若支持北方軍團,南京政府必倒,那時南方的地盤只會落入北方軍團手中,東北軍遠在關外,入關搶南方地盤一定不及北方軍團,那時北方軍團一統中國,東北軍也只會淪為附庸。不過若支持南京政府,北方軍團瓦解,整個華北地盤就成為東北軍囊中物!中央軍那時兵疲力竭,要北上與東北軍爭華北地盤不會容易。事實上當時南北軍系已無力再戰,張學良只要發個電報支援一方,另一方只有跨台,用不著帶兵入關,所以張學良帶兵入關就不是助戰,實仍舊軍閥那一套。

2009-09-02 21:47:56 補充:
問題就在張學良帶兵入關,1930年東北軍主力已入關,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東北那有軍隊抵抗?東北軍入關也要黨國大員出關游說才成,可見那時東北軍就不是聽令於南京政麼,又怎會甚麼命令都不聽,卻只聽蔣介石不抵抗之令?事實上就不是有不抵抗之命令,而是東北無兵可抵抗!而且東北軍成軍是在日本人支持下才成,東北軍將領中親日的成份很多,要抵抗也不會老實抵抗!

2009-09-02 21:49:35 補充:
事變發生後,張學良就知無兵可用,所以就只有下令在東北餘下的守軍放棄抵抗,以減少犧牲。張學良滿以為可以透過政府角力可以討回東北,因為張學良敢於帶兵入關,在於曾對日本政界做過賄賂,日本政客不願見軍人坐大,張學良滿以為日本政客可以牽制軍方行動,所以就不急於武力抵抗。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關東軍佔領瀋陽後,在大帥府中抄出張學良賄賂日本政客的文件,那些收了賄賂的政客就噤若寒蟬了,東三省就是如此這般失掉,也使中日最後必須兵戎相見,最後是世界大戰……。

2009-09-02 21:50:40 補充:
至於東北軍接受德式裝備,仍是源於九一八之後,東北軍將領大都不再信張學良,都指責因為張學良這個紈絝子弟才攪得大家都失了老家,所以都投到南京政府接受收編,當年有18個師接受了南京政府的收編,之後接受德式訓練。

2009-09-02 21:51:10 補充:
這批東北軍接受德式裝備是1935年之後的事,自然不可能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打回東北去,隨非世上有時光隧道!這批東北投效南京政府,志在蔣介石指揮下打回東北,不過出師未捷,都在上海南京戰事中耗掉,成了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慨嘆!
參考: 百分百老作,歡迎抄襲翻錄,絕無版權問題!
2009-08-31 7:43 am
1 德國軍事總顧問馮.塞克特提交《陸軍改革建議書》,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財力,首先建立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小型核心示范武裝,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國60個師的整編,全部以德式訓練及裝備德械,他認為中國有這樣60個師的精銳常備軍就足以應付各種狀況了

2 1937年7月,整軍計劃一共進行了兩期,計20個師,第三期10個師正在進行之中。實際在已完成整軍的20個師中,其接受德式裝備和德國顧問的訓練程度也各有不同,實際接受過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只有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

淞滬會戰時國府投入了包括德械師最精銳的36師、87師、88師和當時中國戰鬥力最強的教導總隊在內的所有精華。

但淞滬會戰還是失敗了,傷亡慘重的德械師還沒有得到休整,就投入到了南京保衛戰,最終頂不住日軍的瘋狂進攻,南京失陷,德械師近乎全軍覆沒。


3 1936年,軍事委員會對整軍方案作了進一步的規劃,確立了減少大單位、充實小單位特別是充實團以下部隊的戰鬥力以及人事、經費等方面的整軍原則,根據這一規劃整編的部隊稱為二十五年調整師(1936年即民國二十五年),初步計劃年內完成20個師的整編。

整編先從中央系和東北軍中開始,中央系37個師共186個團,除正在圍剿紅軍的一線部隊外,其餘部隊一律改為四團制的整理師。各軍師直屬的騎兵、砲兵、工兵等兵種,則集中進行整訓。預定中央系參與整軍的135個團中先整編出18個四團制的整理師,再將其餘63個團合編為32個團,在此基礎上組建8個新編師,新編師基本上以2個整理團合併為1個團。

東北軍18個師54個團計劃整軍為10個整理師(由原來40個團組成)和2個新編師(由原來8個團組成),但以上均在計劃書之中,1937年7月,真正的德械師只有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以及由財政部指揮的稅警總團。


4 陶德曼調停失敗後,德國決定改變對華政策。1938年初,德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改組,國防部長勃洛姆堡和外交部長牛賴特均被撤換,親日的里賓特洛甫上台。此後德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解決德日關係中的幾大障礙,例如:承認滿洲國問題、在華軍事顧問問題和軍火出口問題。1938年2月21日,德國承認滿洲國為獨立國家。同年3月3日,德國決定在中日戰爭結束前不再接收中國軍事學員,並遣散現有的中國在德軍事學員。4月22日,陶德曼通知在華的德國軍事顧問返回德國。

1938年6月24日,里賓特洛甫命令陶德曼大使立即回國。他在6月25日向蔣中正辭行,於26日從漢口乘飛機前往香港,從那裡返回德國。

里賓特洛甫還通知在華的德國軍事顧問,如有不遵元首指令、拒絕回國者,則被視為公然叛國,將遭受取消國籍及沒收財產之處分。在這種最後通牒下,國民政府只得同意無條件放回德國軍事顧問。

收錄日期: 2021-04-23 23:26: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830000051KK021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