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三條問題

2009-08-27 10:10 pm
1. 試用「三美」賞析《再別康橋》

繪畫美:

建築美:

音樂美:

※ 不要用文章

2. 在文中,你在哪裡感受到作者 依依不捨的心情?

3. 文中的開頭和結尾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有甚麼好處?

回答 (1)

2009-08-29 7:38 pm
✔ 最佳答案
《再別康橋》
1. 試用「三美」賞析《再別康橋》
a. 繪畫美: 以優美的詞藻描畫出康橋的景色,講求詞藻的華美。
作者描寫康橋的優美景色時,大量選用一些富於色彩的詞藻,如雲彩、金柳、夕陽、波光、青荇、彩虹、青草、星輝等,構造一幅色彩繽紛的圖畫。
作者除描寫康橋的優美景色時,而採用不少美景來配合畫面優美的情況,例如:
河畔金柳:康河畔的柳樹在夕陽的照耀下發出閃閃金光,像新娘子般美麗。水底青荇:康河底的軟泥上,綠油油的水草在水底擺動。榆蔭清潭:榆蔭下的潭水,映照著康河四周的景物,顯得色彩斑斕,像揉碎了的彩虹。
b. 音樂美: 是指詩的節奏、旋律和押韻。節奏是重音節和非重音節有規律的排列,旋律是聲音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有音樂感的運動。押韻是把韻母相同的字,安排在詩中特定的位置上,使詩句產生音調和諧的效果。新詩的押韻比較寬鬆,聲音相近的便算押韻,而押韻的位置,多在詩句最後一字。
在再別康橋中作者在1.音節的運用:全詩每節四行,基本上單行兩個音尺,(第五、六、七節例外),雙行三個音尺。加上詩人運用首尾呼應,使全詩產生迴環複沓的節奏感。2. 押韻上的運用:全詩隔句押韻,韻腳是: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蕭、橋;來、彩。
c. 建築美: 是指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意思是每一節的詩句組織要相同或相近,詩句的長短也要整齊。
再別康橋具有建築的美。全詩共七節,每節四句,每句六至八字,句子交錯高低排列,而且外觀起伏有致。
2. 在文中,你在哪裡感受到作者依依不捨的心情?
a. 作者著力描寫康河美景,如河畔金柳、波光豔影、軟泥青荇等,表達他對康河景物念念不忘。亦表示出詩人對這美麗景色的懷念及追思。
b. 作者說他在康河的柔波裏,甘心做一條水草甘心長伴康河,作者傾倒於康橋優美景色之下,可見他對康橋的依戀。
c. 作者以沉澱著彩虹似的夢描述他昔日的夢是美麗而多姿多釆的,為了追尋昔日的舊夢,便在星光燦爛的晚上駕著小舟,放聲唱歌,流露了他對康橋的眷戀之情。
d. 作者將對康橋依戀的情意移到景物上,說夏蟲甚至康橋也因他的離去而沉默無聲,可見他的內心充滿著依依不捨的離愁別緒。
3. 文中的開頭和結尾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有甚麼好處?
文中的開頭和結尾在結構上採用了首尾呼應的寫作手作: 第1節與第7節結構相似,意思相近,互相呼應。
第一節:「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第七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首先「悄悄的」呼應「輕輕的」;「我揮一揮衣袖」呼應「招手」;至於「雲彩」呼應「雲彩」。
這種手法在作品的開頭留下伏筆,在結尾的部分照應,可以使作品的結構嚴謹,並增強詩歌的節奏感。而且強化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感情表達,令讀者印象深刻。
網址提供:
http://hk.geocities.com/ronny_20041013/cce/note08.htm
參考: 網上+自己意見


收錄日期: 2021-04-26 19:39: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827000051KK0102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