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主旨動寓意是什麼?

2009-08-22 3:08 am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僕役的馬夫的手裏,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裏面,不因爲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沒有餵養。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面表現。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麽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用適合牠的方法,餵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

這篇文章的主旨動寓意是什麼?
更新1:

THX

更新2:

ivyluk612_2005的是主旨還是寓意?

回答 (2)

2009-08-30 10:29 pm
✔ 最佳答案
馬說一文,作者借千里馬的故事來表達(主旨)
答︰首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就是本文的論點。提出論點後即舉社會上「伯樂不常有」以致千里馬常遭埋沒的客觀現實,以證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接著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從反面論證了論點。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第二個原因--使用不當。從另一個側面論證了論點。
本文寫作意圖並不在於論證論點,而是在論證過程中突出了「食馬者」的「不知馬」,作者的真意在於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對在位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示了極大地憤慨。作者以千里馬的不幸遭遇作比喻,批評當時人才被埋沒,同時亦抒發作者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本文是作者《雜說四首》中的第四首,「馬說」這個標題,是後來人加的。「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四、簡介伯樂相馬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
這篇文章應該是主旨。
參考: me
2009-08-24 8:37 am
作者以千里馬的不幸遭遇作比喻,批評當時人才被埋沒,同時亦抒發作者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27 19:44: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821000051KK018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