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國志.諸葛亮傳 語譯+出師表

2009-08-15 11:57 pm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求此段之語譯


出師表中諸葛亮係用咩口吻?

回答 (1)

2009-08-16 5:01 am
✔ 最佳答案
語譯章武三年(此是國號,代表某一年份)的春天,先主(即劉備)在永安(地方名)病重了,於是他把在成都的諸葛亮叫來,藉以向諸葛亮交代身後事。他向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要比曹丕(曹操之子,亦即魏國皇帝)厲害十倍,一定能把蜀國打理好。如果我的兒子是可造之材,請你幫我輔助他。但如果他確實沒有能力治國,那你就請替代了他的君主之位吧!」諸葛亮聽了後說:「我一定盡我最大的能力報效國家,直至死的一刻!」接著劉備向他的兒子吩咐:「你他日對待諸葛亮要好像對親生父親般孝順呀!」

《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官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官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出師表中諸葛亮係用咩口吻?

諸葛亮主要是以一種父親的口吻向後主指出其庸政所在,後以一種感恩之口吻表示自己效忠蜀國的立場及對後主恨鐵不成鋼的心態。
參考: 譯文:自己,出師表:http://aer2.sbc.edu.hk/~cmc/CE-07.htm


收錄日期: 2021-04-26 11:20: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815000051KK011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