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取西經一問

2009-08-15 3:18 am
想問除了宗教典籍外,有冇文獻證明玄奘法師有去取西經?

有網友否認玄奘法師取西經呢件事

詳見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9081101381

回答 (4)

2009-08-15 6:16 am
✔ 最佳答案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E%84%E5%A5%98&variant=zh-tw
參考文獻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 這一見解大概是受當時來華的波頗蜜多羅大師的啟發而生。[來源請求]
^ 有觀點認為,唐太宗接待玄奘是為了獲取西域的情報,因為當時唐正準備對西突厥用兵。(http://www.cctv.com/program/tsfx/topic/geography/C17917/20070314/104161_1.shtml)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
^ 印度那爛陀寺
^ 從「唐僧」回溯玄奘大師
2009-08-17 1:43 am
《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個國的風土人情,提供大量印度史料。
全書講述了所親自經過的110個國家,聽到傳聞的28個國家,以及附帶提及的12個國家。
亦記錄了印度其他宗教在印度的分佈,如耆那教、印度教等,對研究中世紀印度宗教的流佈起了莫大的幫助。
記錄了當地的語言,分析各地語言的異同,有助解讀十九世紀末以後,在新疆陸續發現的各種語言文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94%90%E8%A5%BF%E5%9F%9F%E8%AE%B0
歷代經學者研究, 採用資料, 多不勝數. 近代最有份量的有《大唐西域记校注》1985年由國寶級學者季羨林著.
如果能推翻唐玄裝取西經的史實, 那可能連唐朝的曾經存在都可以被推翻.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22.gif

別人使蠻你不要太認真.

2009-08-16 8:00 pm
玄奘取西經除了宗教典籍外,西遊記有記載啦,中國歷史及西方歷史書都有記載啦。好普通的事來的。
文獻包括大唐西域記。這是重要的文獻,讀史學,佛學,文學的人都要知道。

2009-08-15 5:38 am
 
首先簡介:
 玄奘(602~664),名陳袆(一說名為“陳祎”),洛州 緱氏(今河南偃师 滑國故城)人。
  梵文音譯名:摩訶耶那提婆(梵文महायानदेव 拉丁字母寫法:Mahāyānadeva),唐言中文:大乘天
  Mahā摩訶(大)yāna耶那(乘)deva提婆(天)
  世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與 鳩摩羅什、真諦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本姓陳,名袆。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出家后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說貞 觀元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曆經艱難抵達天竺。初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后又游學天竺各地,并與當地學者論辯,名震五竺。經十七年,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e組織譯經,共譯出經、論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譯佛經,多用直譯,筆法謹嚴,丰富了祖國古代文化,并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貴典籍,世稱“新譯”。曾編譯《成唯識論》,論證“我”(主體)、“法”不過是“識”的變現,都非真實存在,只有破除“我執”、“法執”,才能達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曆史地理之重要資料。曆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事,如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西游记》小說等,均由其事跡衍生。

有冇文獻證明玄奘法師有去取西經?

 例如 : 神仙路鐘馗與唐玄奘:清康熙《戶縣志》:“天齊廟香火極盛,下我金峰寺,唐僧一行駐錫于此”。民國《重修戶縣志》:“神仙路,在縣南秦嶺山麓,并山東西一小徑,名神仙路相傳為唐玄奘法師取經所由之道”。這里是“唐·賜福鎮宅聖君”鐘馗的故里,經民俗專家王寬喜一行考證戶縣當地流傳着鐘馗與唐玄奘的傳說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12: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814000051KK018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