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寫《問劉十九》這首詩給劉十九的目的是甚麼?

2009-08-14 11:42 pm
《問劉十九》

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更新1:

please  help  me!!!

回答 (2)

2009-08-23 11:46 pm
✔ 最佳答案
:sulien君此詩遠自五月即已發表,相信看過的人不少,當時有一些意見未遑發表。可惜沒有看太多關於此詩的評論,現奉一點點淺見,如有逆耳之言,小蘇君當不見怪。

在節奏上,這首詩後的疑問詞:「好嗎」、每句皆出,事實上雖有效果,但是就默讀或朗誦是不利的。

。任何人少時面對父母的訓誡何嘗不是如此,認為他們囉唆。這變奏的詩中若主敘者是劉公的情人,雖然其語如此多情,恐猶難免秋扇見捐之恨,蓋言者多情,聽者卻有可能不領情。

不經作者同意,我擅改一些「好嗎」的運用法,還請蘇君見諒。如我向來所言,這只是表達意見的方法,非有以誇示原作之意。

改動之後改動處反而成為不佳之處,亦是可能,唯有這個意見是切實傳達了。
2009-08-15 12:44 am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棋友之一,這首《問劉十九》詩是他請人送去的,邀請劉十九到他家欲飲酒。這首詩可以說是邀請朋友前來小飲的勸酒詞。給友人備下的酒,當然是可以使對方致醉的,但這首詩本身卻是比酒還要醇濃。
 


《問劉十九》是一首小詩,但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富于生活氣息的情趣,寫出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系。
註釋:
1. 綠蟻:酒面上綠色的泡沫。古人常以此代稱酒。
2. 醅:尚未濾過的酒。
《唐詩三百首》雲:"信手拈來,都成妙谛。詩家三昧,如是如是。"《唐詩評注讀本》:"用土語不見俗,乃是點鐵成金手段。"《詩境淺說續編》:"末句之'無'字,妙作問語,千載下如聞聲口也。"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酒是新釀的酒(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爲“綠蟻”),爐火又正燒得通紅。這新酒紅火,大約已經擺在席上了,泥爐既小巧又樸素,嫣紅的火,映著浮動泡沫的綠酒,是那樣地誘人,那樣地叫人口饞,正宜于跟一二摯友小飲一場。
 
酒,是如此吸引人。但備下這酒與爐火,卻又與天氣有關。“晚來天欲雪”──一場暮雪眼看就要飄灑下來。可以想見,彼時森森的寒意陣陣向人襲來,自然免不了引起人們對酒的渴望。而且天色已晚,有閑可乘,除了圍爐對酒,還有什麽更適合于消度這欲雪的黃昏呢?
 
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結了緣的。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所謂“獨酌無相親”,說明酒還要加上知己,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
白居易在這裏,也是雪中對酒而有所待,不過所待的朋友不象杜甫彼時那樣茫然,而是可以招之即來的。
他向劉十九發問:“能飲一杯無?”這是生活中那惬心的一幕經過充分醞釀,已准備就緒,只待給它拉開帷布了。
 
詩寫得很有誘惑力。對于劉十九來說,除了那泥爐、新酒和天氣之外,白居易的那種深情,那種渴望把酒共飲所表現出的友誼,當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這裏顯示了除物質的因素外,還包含著動人的精神因素。
 詩從開門見山地點出酒的同時,就一層層地進行渲染,但並不因爲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極富有包蘊。讀了末句“能飲一杯無”,可以想象,劉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詩之後,一定會立刻命駕前往。于是,兩位朋友圍著火爐,“忘形到爾汝”地斟起新釀的酒來。也許室外真的下起雪來,但室內卻是那樣溫暖、明亮。
生活在這一刹那間泛起了玫瑰色,發出了甜美和諧的旋律……這些,是詩自然留給人們的聯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簡煉含蓄,所以不僅富有誘惑力,而且耐人尋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這首詩寫得樸素自然,有濃厚的生活情味,表現了詩人與劉十九之間的真率淳厚的感情。























收錄日期: 2021-04-26 11:36: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814000051KK012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