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書是哪一本?

2009-08-02 9:26 am
中國最古老的書是哪一本?

回答 (4)

2009-08-02 11:00 am
✔ 最佳答案
人們都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遠到什麼時候起?也許我們可以把問題簡單化一點,只問——中國最古老的書是哪一部?答案是大家都知道的《易經》。
《易經》是春秋以前長期流傳、經過編纂補充而成的一部書。它的基本部分是上古時卜筮的記錄,可能是在西周時編纂的。這些卦辭很不好懂,後來附加許多重要的解釋,如《彖傳》、《象傳》、《繫辭》等十篇,總稱《十翼》。《十翼》的作者是誰也不確知。孔夫子熟讀《易》,下過很大工夫,有一說法,《十翼》是孔子所作。這方面的考證,這裏且不去談論。我們在這裏要得到的一個印象是:《易經》是一部很古老的書,在孔子之前就有了。
《易經》這樣古老,內容又蘊藏很豐富的哲理思想,在談到中華文化源遠的時候,自然首先想到這部最古的經典。實際上,《易經》長久流傳不衰,現在還有易經熱,實在是不平常的現象。
《易經》之外,最古老的書還有歷史書。
就在《易經.繫辭》中,提到古代一件重要的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就是人們常提到的「河圖洛書」,是說黃河 、洛水那裏出過「圖」,出過「書」,聖人奉為準則。黃河、洛水一帶是中華古代民族聚居與興起的地方,在那裏出現了重要的「圖」與「書」,是自然應有的事。但《易經.繫辭》中沒有具體說河圖洛書是什麼,因此,從漢代起,一代代學者、熱心猜測討論,各有說法。
漢代的學者孔安國認為河圖是指八卦。另一學者劉歆認為洛書是《洪範》中的「九疇」。《洪範》是很古老的中華歷史文獻之一,保存許多珍貴的歷史經驗,收在《尚書》中。
中國古文化中,史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中國歷史都修史,有出名的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之前,還有更古的史書,如《春秋》、《國語》,還有集合歷史文獻的《尚書》。
哲理思想指導對宇宙與人生的探索,歷史經驗提供治國安民的方針,這兩個方面,都很有理由使「聖人則之」。這樣來解釋「河圖洛書」也不錯。
從《易經》說起,在這裏漫談中華文化,篇幅所限,每次只能抓很小的話題來談。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4.gif
2009-08-06 3:40 am
是《黃帝曆》,又稱《黃曆》或《皇曆》,流傳至今各朝代多有豐富其中內容,民間現俗稱《通書》。

文字為書之本,未有文字前是不可能有書的存在,而文字相傳是黃帝的臣子倉頡創造,文字的作用在於記述,記述不離時、地、人、事,以時間作首,而有規律的記錄、計算時間就是曆法的出現。
據《史記~黃帝本紀》所載,曆法是黃帝的臣子集體合作的產物。羲和觀日、常儀察月、臾區測星、大撓作甲子(也就是干支)、隸首演算數、容成集合以上各人的研究心得而編定《黃曆》。
有人會認為黃帝時代並非信史年代,所謂倉頡造字、容成編《黃曆》都只是無法證實的。
西漢武帝時設五經博士,自些中國二千多年都尊崇五經:《詩》、《書》、《禮》、《易》、《春秋》,認為這應是中國最古老的五部經書,五經之能集結成經書流傳後世都和春秋時孔子整理、編刪、撰寫有關。
《易經》又名《周易》素有群經之首的美譽,但我不認為《周易》是最早的一部經書。文王囚羑里而演《周易》,那就說明《周易》成書於商末,未有《周易》前,夏、商皆有易,夏易叫《連山》商易叫《歸藏》,都較《周易》為早。
又有人認為《書經》又名《尚書》的部分內容《堯典》成書於堯帝時期,要比《連山》更早。個人認為《黃帝曆》必定要早於《尚書~堯典》,原因沒有曆法《尚書》這部史書是不可能編寫出來。
現代的考古發掘最早有完整意思的中國文字是甲骨文(陶文雖較甲骨文為早,但很多學者認為陶文只是符號而不是文字)。出土甲骨文已有六十甲子(天干地支的配對)的內容,足以證明在四千年前的商代,中國已有粗糙但完整的曆法。干支的運用,正是《黃帝曆》的核心內容。
甲骨文的出土,足以證明《黃帝曆》在商代已普遍地應用。同是也證明占卜在商代很流行。所以專討論卦象的易學於商代已是存在的,但這是《商易》(歸藏卦)而不是周文王所推演的《周易》。
《易經》的學問又叫"易學",相傳沿于《河圖》、《洛書》,歷代有演變,到商末周文王姬昌繼承、整理後而推演出《周易》,《周易》出現後,以前的易學作品《連山》、《歸藏》就逐漸失傳。現時所說的《易經》就是《周易》。
《河圖》、《洛書》並非經書,只是圖案甚至符號而已。《河圖》相傳為伏羲時代黃河出現一匹龍馬,其身上有文彩圖案,謂之龍馬負圖,伏羲觀圖而始創先天八卦:乾、坤、坎、离、艮、兌、震、巽八個卦象,代表了天、地、水、火、山、澤、雷、風這八種現象(這已是當時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伏羲的先天八卦只是八個符號(當時未有文字),代表了對自然現象的認知。《洛書》是黃帝時代洛水浮出一隻神龜,其背甲有九宮花紋上有數字,黃帝記錄下來稱作《洛書》。因此《河圖》是由八個卦象也就是符號作記錄,而《洛書》是九宮圖上配上九數作記錄。《河圖》、《洛書》不等如《易經》,而是《易經》的基礎內容。
因為"易學"的核心內容之一的《洛書》是黃帝時代的產物,所以"易學"成為一門研究學問是不可能早於黃帝年代。
其實《黃帝曆》與《易經》的內容很多都是重疊的,甚至可以說本來是一門學問分開發展,曆法得其專精,而易學得其廣博。“易”就是日、月二字組成,其中一個解釋就是時間、日子的變換,這正是曆法的內容了。 而曆法若脫離陰陽變易這些易學理念,也不可能成為曆法。
個人認為《黃曆》早於《易經》,《黃曆》自黃帝年代一直流傳至今,而《易經》要到春秋時代孔子作十翼後才能稱作內容完整。
2009-08-04 9:13 pm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相傳是黃帝與岐伯、雷宮、伯高、俞跗、少師、鬼臾區、少俞等多位大臣討論醫學的記述,但傳統上多認為此書成書於戰國時期,但也有學者認為成書應在西漢中。


《黃帝內經》共十八卷,《素問》、《靈樞》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內容包括攝生、陰陽、臟象、經絡和論治之道。其成書年代一向有爭議,大約是戰國至秦漢的作品。成書時間一般有三種說法:

一、《黃帝內經》是「三墳之書」其中之一,認為是黃帝所寫,但黃帝年代各方面不夠成熟,可信度較低;
二、認為它是春秋戰國時候的著作,北宋程顥[2]、司馬光都持這種立場。
因一百六十二篇文章裡,從文字、語言、用詞、以及所涉及到的社會背景等角度,都不乏春秋戰國的背景。因春秋戰國長達數百年之久,確實可能包含多種觀點、不同習慣的內容。
周秀娜吞精錄

123456789ZXC123456789ZXC123456789ZXC123456789ZXC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31: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802000051KK002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