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問:為什麼上述說儀禮是禮書中"獨占"經的地位???
答:
《禮》有「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但西漢時期,這三部典籍尚未合稱「三禮」。《周禮》原名《周官》,主要敘述周代的政治制度,未被稱為《周禮》。西漢末年,劉歆始將《周官》稱為《周禮》,《周禮》在王莽時期亦被立於學官。王莽託古改制,依據《周禮》,但隨著改革失敗,其書亦一度受到輕視。
《禮記》以「記」為名,在漢代,「傳」與「記」指解釋經書的著作,例如《春秋》三傳。《禮記》最初亦被視為解釋《儀禮》的作品,屬於「傳記」,而不是經書。其後,《禮記》的地位逐步提升,例如唐太宗命孔穎達編《五經正義》,選取的是《禮記》而非《周禮》、《儀禮》。唐代科舉考試,亦以《禮記》為大經,《周禮》、《儀禮》為中經,但這是後來的發展。
因此,只有記載周代各種禮儀的《儀禮》,自漢代以來一直被尊奉為《禮經》。
問:禮記周禮不也是十三"經"之一嗎??
答:
《禮記》、《周禮》都是十三經之一。儒家原有《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樂經》在秦朝焚書之後失傳,故西漢只有五經,其中《禮經》是指《儀禮》。東漢有七經之目,一說是在六經之上加入《論語》,一說是以《論語》、《孝經》代替《樂經》。到了唐代,又有九經,即《詩》、《書》、「三禮」、《易》、《春秋》三傳。唐文宗開成石刻的十二經,則在九經之外,再加上《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原被視為諸子傳記,入宋以後漸受尊崇,也上升為經書,於是十二經再加上《孟子》,便成為現時所謂的十三經。
要言之,經書的地位隨時代而變化。即使《周禮》、《禮記》被尊為經書,由此至終,只有《儀禮》才被稱為《禮經》。
以下資料供您參考:
《周禮》,原稱《周官》,西漢末劉歆始稱《周禮》。《周禮》傳說為周公旦所作,近人定為戰國時作品。“周”字或以為指“西周”,或以為指“周天之官”。《周禮》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六官象徵天地四方六合,體現了“以人法天”的思想。漢時冬官篇已亡,漢儒取《考工記》補之。《周禮》內容極為豐富,主要講述各種名物、典章、制度。
《儀禮》簡稱《禮》,亦稱《禮經》或《士禮》,晉代始稱《儀禮》。舊說《儀禮》為周公制作或孔子訂定,近人認為是春秋戰國時一部分禮制的彙編,成書應在戰國初期至中葉。先秦、西漢所謂“五經”之《禮》皆指《儀禮》。《儀禮》分《士冠禮》、《士昏禮》等十七篇,詳盡地敍述了上古貴族生活各種主要禮節儀式。
《禮記》,一般指西漢戴聖所編的《小戴禮記》。《禮記》是秦漢以前儒家各種禮儀著作選集,大率為孔子七十子後學所記,有《曲禮》、《檀弓》、《王制》、《禮運》等四十九篇,其中《中庸》、《大學》兩篇後被朱熹列入“四書”。《禮記》反映的基本內容多系先秦古制,亦錄有一些孔子言論或其弟子對孔子思想的發揮,但也有個別篇章為秦漢儒生所撰。唐以後,《禮記》地位愈隆,逐漸超越《周禮》和《儀禮》。此外尚有戴聖之叔戴德所編的《大戴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