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月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2/27/Eclipse01.jpg
月全食(當地時間2003年11月8日於美國密歇根州大急流市拍攝)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6/2007-03-03_-_Lunar_Eclipse_small-43img.gif
月全食動畫(當地時間2007年3月3日在瑞士比拉赫拍攝)
月食(又稱月蝕),是當月球運行進入地球的陰影(本影部份)時,原本可被太陽光照亮的部份,有部份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陽光照亮,使得位於地球的觀測者無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現象。月食發生時,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因此月食必定發生在滿月的晚上(農曆十五、十六、或十七)。地球陰影位於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內,此平面與月球軌道面(白道面)並不重合,黃白道面交角約5度;大多數滿月時,月球不在黃道面內,而是或偏北或偏南,不在地球陰影內,因此並不是每個滿月時,都發生月食。每年全球至少發生兩次月食。最近一次月食發生於2009年7月7日(半影月食),下一次月食將發生於2009年8月6日(半影月食)。
目錄[隱藏]
1 月食類型
1.1 沒有月環食
2 月食過程
2.1 時間
3 月食與科學研究
4 參看
5 參考文獻
[編輯] 月食類型
月亮越過黃每個軌道上的立場稱為節點。當滿月出現在同一位置上的節點。
月食有三種類型:
月全食: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內時,在其前後均會發生月偏食與半影月食。最近一次月全食發生於2008年2月21日,下一次月全食將發生於2010年12月21日。
月偏食:當月球只有部份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在其前後均會發生半影月食。最近一次月偏食發生於2008年8月16日,下一次月偏食將發生於2009年12月31日。
半影月食:此時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的光度極輕微減弱,所以較不易為人注意。最近一次半影月食發生於2009年7月7日,下一次半影月食將發生於2009年8月6日。
[編輯] 沒有月環食
由於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這也意味着在發生月全食時,月球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內,所以不會出現月環食這種現象。
[編輯] 月食過程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1/Eclipse_2003.jpg
月全食後
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月球表面光度略為減少,但肉眼較難覺察。
初虧(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月球與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僅月全食):月球進入地球本影,並與本影第一次內切。
食甚:月圓面中心與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間,此時前後月球表面呈紅銅色或暗紅色。(原因:大陽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時發生折射,使光線向內側偏折,但每種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樣(色散),紅光偏折程度最大,最接近地球陰影,映在[[月球上;此外,由於大氣層的灰塵及雲的含量與位置不同,光線偏折程度會有不同,因此月全食時的月球是暗紅、紅銅、或橙色的。同樣的道理,由於大氣層的折射,朝陽與夕陽不是白色的,而根據高度因為大氣折射程度不同,呈現橙色或紅色。)
生光(僅月全食):月球在地球本影內移動,並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內切。
復圓(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逐漸離開地球本影,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半影,整個月食過程正式完結。
月偏食沒有食既、生光過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陰影的時刻。
[編輯] 時間
相比於日食,月食發生的時間(月球由進入至走出地影)是十分長的,平均需時數小時,各年月食的時刻在大部分日曆上均有說明。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7/LnrEclpse3307.jpg/700px-LnrEclpse3307.jpg
2007年3月3日,在英格蘭的利茲看到的月全蝕過程。
[編輯] 月食與科學研究
最早的月食記錄是前2283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記錄。古代中國與非洲民間認為月食是「天狗吞月」,必須敲鑼打鼓才能趕走天狗。在漢朝時,張衡就已經發現了月食的部份原理,他認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陽的光擋住了,「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1]。前4世紀的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圓形而推斷出地球是圓的。前3世紀古希臘的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紀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過通過月食來測定太陽、地球、月亮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