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哪兒?地球的外貌是怎樣的?地球上有甚麼生物?

2009-07-24 9:27 pm
地球在哪兒?地球的外貌是怎樣的?地球上有甚麼生物?

回答 (4)

2009-07-26 9:40 pm
✔ 最佳答案
地球是太陽系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它也經常被稱作世界。

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1]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地球誕生於45.4億年前,[2][3][4][5]而生命誕生於十億年內。從那以後,地球的生物圈改變了大氣層和其他環境,使得需要氧氣的生物得以誕生,也使得臭氧層形成。臭氧層與地球的磁場一起阻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保護了陸地上的生物。[6]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質歷史和軌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續。地球預計將在15億年內繼續擁有生命,直到太陽不斷增加的亮度滅絕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幾個堅硬的部分,或者

2009-07-26 13:43:29 補充:
叫板塊,它們以地質年代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動。地球表面大約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島嶼。液態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須的,但並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7][8]地球的內部仍然非常活躍,有一層很厚的地幔,一個液態外核和一個固態鐵的內核。

2009-07-26 13:43:49 補充:
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現在,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是自轉的366.26倍,這段時間被叫做一恆星年,等於365.26太陽日[9]地球的地軸傾斜23.4°(與軌道平面的垂線傾斜 23.4°),而在星球表面產生了周期為1恆星年的季節變化。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誕生於45.3億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現象,穩定了地軸的傾角,並且減慢了地球的自轉。大約38到41億年前,後期重轟炸期的小行星撞擊極大地改變了表面環境。

2009-07-26 13:44:02 補充: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它們通過外交、旅遊、貿易和戰爭相互聯繫。人類文明曾有過很多對於這顆行星的觀點,包括神創造人類、天圓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2009-07-26 13:45:16 補充:
生命的進化

現在,地球提供了目前已知唯一能夠維持生命進化的環境。 通常認為,大約40億年前,高能的化學分子就能自我複製,過了5億年,最後共同祖先誕生。 光合作用使得太陽的能量能夠被生物直接利用。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在大氣層聚集,從而在大氣層上層形成了臭氧層(由臭氧[O2]組成)。相似的小細胞聚集形成更大更複雜的真核細胞(內共生學說) 真正由細胞組成的多細胞生物開始逐漸分化。由於臭氧層抵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生命布滿了地球表面。

2009-07-26 13:45:28 補充:
自從20世紀60年代,人們認為在7.5到5.8億年前的新遠古代曾出現冰河期,冰雪覆蓋了大半個地球。這個假說被稱作「雪球地球」,這個假說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正好出現在寒武紀大爆發(多細胞生物種類開始迅速增多)之前。

2009-07-26 13:45:37 補充:
大約5.35億年的前寒武紀大爆發之後,一共發生了五次大滅絕最後一次大滅絕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隕石的撞擊可能導致了恐龍和其他大型爬行動物的滅絕,但剩下的小型動物如哺乳動物則活了下來。在過去的6500萬年裡,哺乳動物開始多樣化,幾百萬年後,一種非洲的猿類動物獲得了直立行走的能力。這使它們能夠使用工具,也促進了它們的交流,最終使它們的大腦越來越發達。於是它們發展了農業,然後開始出現文明。人類以其他生物從來沒有過的速度稱霸地球。影響了自然和大量其他生物。

2009-07-26 13:45:45 補充:
4000萬年前,冰河期開始,並在300萬年前的更新世增強,極地開始了周期性的凍結和融化。最後一次冰期結束於1萬年前。

2009-07-26 13:46:23 補充:
生物圈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仍然擁有生命存在地方,大約是海平面上下10公里。整個行星的生命形式有時被稱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生物圈覆蓋大氣圈的下層、全部的水圈及岩石圈的上層。生物圈通常據信始於自35億(3.5×109)年前的進化。生物圈又分為很多不同的生物群系。根據相似的存在範圍劃分為植物群和動物群。在地面上,生物群落主要是以緯度劃分,陸地生物群落在北極圈和南極圈內缺乏相關的植物和動物,大部分活躍的生物群落都在赤道附近。

2009-07-26 13:47:28 補充:
生物

生物(英語:Organism,又稱生命體、有機體或個體)是有生命的個體。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 地球上已被科學家具體描述的生物大約有200萬種[來源請求],也有人認為實際數字應該在500萬種以上。[來源請求]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於生物進行新陳代謝。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這是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是生命現象的基礎。

2009-07-26 13:47:36 補充: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各個分支之間的關係一直存在爭議。一般而言生物分為兩大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分為兩個域:細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這兩個域相互之間的關係並不比他們和真核生物的關係更為接近。在進化史的研究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間一直缺乏聯繫。真核生物的兩個細胞器:葉綠體和線粒體被普遍認為是由內共生細菌(endosymbiotic bacteria)演化而來。

多細胞生物指包含多於一個細胞的生物。
2009-07-25 8:26 pm
地球的外貌是一個隋圓形.地球上有動植物
參考: 書
2009-07-25 5:58 pm
地球在你腳下。
2009-07-24 9:33 pm
地球是太陽系中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而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三,它是太陽系類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顆,也是現代科學目前確證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科學家估計地球的年齡大約有45億7千萬年(4.57×109年),在行星形成後不久,可能曾遭受小型天體撞擊而產生一個天然衛星-月球,環中交叉十字為地球的天文符號,十字的兩畫分別代表子午線和赤道,另一種畫法則把十字放在環形的上方
如同其他的類地行星,地球內部從外向內分別為矽質地殼、高度粘滯狀地幔、以及一個外層為非粘滯液態內部為固態的地核。地核液體部份導電質的對流使得地球產生了微弱的地磁場。

地球內部的金屬質不斷的通過火山和大洋裂縫涌出地表(參見海底膨脹條目)。組成地殼大部分的岩石年齡都不超過1億(1×108)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殼年齡大約有44億(4.4×109)年歷史。[1]

總體來說,地球大部分的質量是由下列元素組成:
鐵:34.6 %

氧:29.5 %

矽:15.2 %

鎂:12.7 %

鎳:2.4 %

硫:1.9 %

鈦:0.05 %

其他元素:3.65%

地球內部溫度高達5270K。行星內部的熱量來自於其形成之初的「吸積」(參見重力結合能)。這之後的熱量來自於類似鈾釷和鉀這類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從地球內部到達地表的熱量只有地表接收太陽能量的1/20000。

深度 內部層

公里 英里

0–60 0–37 岩石圈(約分佈於5或200公里之處)

0–35 0–22 地殼(約分佈於5或70公里之處)

35–60 22–37 地幔外層

35–2890 22–1790 地幔

100–700 62–435 軟流圈

2890–5100 1790–3160 地核外核

5100–6378 3160–3954 地核核心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仍然擁有生命存在地方。整個行星的生命形式有時被稱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生物圈覆蓋大氣圈的下層、全部的水圈及岩石圈的上層。生物圈通常據信始於自35億(3.5×109)年前的進化。生物圈又分為很多不同的生物群系。根據相似的存在範圍劃分為植物群和動物群。在地面上,生物群落主要是以緯度劃分,陸地生物群落在北極圈和南極圈內缺乏相關的植物和動物,大部分活躍的生物群落都在赤道附近。

地球由地核到大氣截面圖(部分按照比例)
地球擁有一個由78%的氮氣、 21%的氧氣、和1% 的氬氣混和微量其他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組成的厚密大氣層。大氣層是地球表面和太陽之間的緩衝。地球大氣的構成並不穩固,其中成份亦被生物圈所影響。如大氣中大量的自由二價氧是地球植物通過太陽能量製造出來的。離開這些植物,氧氣將通過燃燒快速與物質重新結合。自由(未化合)的氧元素対地球上的生命意義重大。


地球的自轉也是有輕微的擾動的。這稱為極運動。極運動是準周期性的,所謂的準周期包括一個一年的晃動周期和一個被稱為錢德勒擺動的14個月周期。自轉速度也會相應改變。這個現象被稱為日長改變。

在地球大氣中,還存在一個薄薄的「臭氧層」。臭氧在平流層吸收了大氣中大部分多餘的高能紫外輻射,減低了裂化效應。 臭氧只能由大氣中大量自由二價氧原子產生,所以臭氧的產生也依賴於生物圈(植物)。地磁場產生的電離層也保護了地球不會受到太陽風的直接襲擊。


收錄日期: 2021-04-15 21:39: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724000051KK0088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